亚马逊飞轮(亚马逊平台特点)
本文目录
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的概念最早不是亚马逊提出来的,而是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提出的,他是著名的管理专家和畅销书作家,大家都很熟悉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就是他的著作。
这个场景常常用来描述很多创业公司,在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时候,让自己公司的产品和业绩实现0到1的那种境况。
吉姆·柯林斯说:你尽力的推,轮子稍稍动了一下,又推,又微微动了一下……但你一停下来,它就停下来。面对这样一个推一下微微动一下,甚至会纹丝不动的轮子,你是很容易绝望的。
好多公司创业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绝望的状况,但在冷眼旁观的人觉得你在做无用功的时候,你坚持继续一点一点、几乎见不到成效地推一圈、两圈……渐渐就感觉这个轮子有一点点惯性,有一点点动能了,继续的推,100圈,200圈……突然在某个时候,你和旁观的人都惊奇地发现,轮子的转速明显加大,它自身的重量转化成了一种自推力,最终迅速地旋转起来,这就是“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和力学的一个概念有一点类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让一个物体从静止达到运动状态的时候,必须要克服它的最大净摩擦力。飞轮效应就是在你刚刚起步的时候,你的努力和你的收益之间出现一个严重的不对称,你的努力很大,但收益效果很差,这个时候,你还做不做?
如果看一下亚马逊的历年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它的利润曲线一直是很平,甚至往下陷的:亚马逊1997年上市到2004年,一直亏损,后来偶有盈利也是处于亏损状态,即便现在,它也不是一个盈利很高的公司,只不过最近才出现了连续8个季度的盈利。从上市到今天恰好20年的时间,亚马逊如今的市值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金,相当于原来的五六百倍,尤其是最近半年来,它的市值涨得非常快。
为什么今天资本市场给了亚马逊这么高的估值?原因就是“飞轮效应”。
亚马逊的销售额和市值曲线像一个鲨鱼鳍,或者是一个靴子侧面:从很尖的鞋头比较慢地上升,过了一个点以后,突然一下子就很陡峭的直线上升了。
这就是“飞轮效应”的场景:一个飞轮由于自身重量很重,所以启动的时候很慢,甚至在启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你都可能感觉不到它在动。但是在轮子旋转的时候会形成一种惯性和动能,使得轮子自身的重量逐渐转化成一种强大的自推力。
为了解释“飞轮效应”这个概念,我们先假设一个场景:有一个直径大约30米、厚3米、重约26吨的铁质轮子,体量很大,承受的地心引力也很大,这个飞轮就是你的公司,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承重的轮子转起来。
什么叫飞轮理论
飞轮理论是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提出的经营理论,他的意思是:要想使轮子转起来,最初必须使用很大的力气,才能让轮子慢慢启动,甚至开始的转动都看不出来,但是最初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随着飞轮的转动,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直至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这个飞轮就会依照惯性自动转动,而且很难停下来。
这本来是一个物理效应,却被贝佐斯用来指导亚马逊常年的经营。
纵观亚马逊的发展史,确实一直遵循飞轮理论。
从1997年亚马逊成立,最初几年负债累累,很多华尔街的投资商都不看好它,但是他们依然只注重客户,并且不断向外扩张。
直到2002年,亚马逊才开始盈利。到2004年后,亚马逊的销售开始飞速增长。
到2018年,亚马逊冲到了千亿帝国,成为继苹果之后的第二大千亿市值的帝国。
苹果从零到千亿花了38年,亚马逊只用了20年时间,并且前面的十年都是不盈利的,这就是贝索斯使用飞轮理论的结果。
事实上,飞轮理论同样适用于个人的职业规划。
一个人在初入职场的时候,要不断的练内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
在这个阶段,工资很低,还要投资学习,自然发展很慢。
可是只要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个人的职业就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有一种被推着前进的感觉。
这就是个人发展中的飞轮理论。
所以不管职场人士还是企业家,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团地发展。都应该好好研究下飞轮理论。
什么是飞轮效应
大家都知道一个巨大的飞轮静置时,非常沉重,为了让它转动起来,一开始很难很慢,要用很大力气,但等到齿轮开始咬合转动,慢慢地,借着每一次努力的积累,飞轮就会越转越快,到后面不用费多大力气,它会自己保持飞速转动。
飞轮效应是《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出的概念。
作者吉姆.柯林斯把企业的发展比喻成--个飞轮,企业的成功是要找到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犹如一个沉重的飞轮,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会互相推动,就如咬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在开始推动时,非常费力,但通过不断发力,这个飞轮的能量越来越大,运转越来越快,最终形成-一个强劲的可持续盈利模式。
亚马逊的三个核心业务板块组合之后,持续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价值,把这两者牢牢捆绑在平台上,同时吸引更多的卖家和买家入场让自己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了一种互相推动的
飞轮效应,形成了一种正循环。
会员体系提供的低价带来更多会员消费者,更多消费者则提升了公司销售额并吸引了更多第三方卖家来到亚马逊平台,让亚马逊从自己的固定成本中获得了更多的回报,然后,更高的效率又进一步降低了价格,最后这个飞轮就转了起来。
除了企业发展,对我们个人发展来说,飞轮效应也是类似的。平常生活中,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勇于开始,并坚持下去,终有一天,我们的“飞轮”会自己飞速转起来,并且越转越快。
从养成一个微小的习惯开始,比如读书,写作,运动,先盯准一个做起来,循序渐进,往往28天就能感受到惯性的作用,一旦养成了第一个精进的习惯,你的生活不知不觉会逐步迈入正循环,同时也能为你带来满满的成就感。随之,第二个习惯,第三个习惯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成长飞轮
最近学习了一个思维模型,叫做增长飞轮模型。这个模型最早是由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提出的,而他应用这个模型让亚马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根据这个模型也给自己设定一个个人成长飞轮。
在个人方面,我的增长目标是提高生活的意义和质量,而生活可以分为“内在”、“外在”这两个要素,内在包含:认知、思维、情感、能力、感受。外在包含:收入、物质、环境、健康。内在与外在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一,我选择内在,在内在里面,能力是一。同时外在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内在,外在要选一个作为一的话,我选择收入。
所以个人的增长飞轮模型是:把能力作为驱动要素,学习作为支点,上课学习、看书学习、跟随前辈学习、反思作为杠杆力,进而撬动能力这一环。能力的提升使收获提升,这里的收获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外在收入的提升,这样就能改善外在物质、环境,再影响到内在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内在的收获,因为能力提升,也会影响内在认知思维的提升。内在的改善与认知思维的提升又将提升能力,进而形成个人增长飞轮。
什么是亚马逊飞轮理论怎么理解这个理论
如图便是传说中的亚马逊的”飞轮理论“,很有意思的一个东东,据说是亚马逊这个平台的核心的商业逻辑和运营思想。
以下摘抄的一段是老魏文章里的解读:
关于“飞轮理论”,这是一个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开始但却没有终点的闭环循环。亚马逊平台,要做到的是为消者提供更多的选品以及选品过程中的便利,而丰富的选品和便利是为了达成一个好的客户体验,当客户在亚马逊购物过程中的购物体验足够好,客户就会成为亚马逊的免费宣传员,通过口碑相传,影响身边的人加入到亚马逊的购物大军中,从而达到了流量的增长甚至于几何倍增,这样,拥有足够大流量的亚马逊平台,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加入进来,而更多卖家的加入,既丰富了产品品类,又从竞争的层面上,降低了平台上产品的价格,卖家更多,价格更低,而更低的价格,也让消费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这个环形的过程持续发生,亚马逊平台就沿着这个飞轮状的循环不断增长。
我的理解是,亚马逊把自己首先是定位为能让消费者好好买东西和能买的好东西的一个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吸引更多的买家和卖家,买家和卖家的增多又更进一步地促使亚马逊自身成为一个更好的平台。
字面上来说,这是个良性的循环是很好理解的。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来说,我想中国卖家比较不习惯的会是回归到亚马逊推崇的“好货好好卖”这样一种简单质朴的商业理念,因为我们经常会习惯去找各种“武林秘籍”以修炼“更丰富的”运营技巧之类。为什么大家都在说做亚马逊选品很重要?因为好货,好的能吸引客户能让客户有很棒体验的产品是亚马逊最需要的,所以也必然会是它最推崇的。好产品+基础的运营,差产品+卖力耍尽百宝的营销,哪个会赢哪个会走得长久?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哦!
作为一个进入到亚马逊卖家这个圈子里不算久的新人,跟前辈们大神们相比不管是销售上还是观念上目前都是在山脚下的,但是对亚马逊这个平台了解越多就会越觉得这才是健康的商业环境所应该有的样子。如果说“飞轮理论”这种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赢得尊重和收获的理念是亚马逊对自己公司文化的某种定义,我想作为卖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要求自己,在自己的产品上多花点能让客户感受到真诚的心思,毕竟对客户来说,买东西买东西,最核心的需求可不就是买到真正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