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如何做好风控监管?
跨境支付: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国内消费者需求升级,促使进口产品需求爆发式增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也因跨境支付发展而迅速扩大。在智能手机渗透率提高、支付方式创新及民众消费观念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跨境电子商务和跨境支付迎来最佳发展时机,众多企业将涌入跨境支付“蓝海”。然而,这片“蓝海”下也隐藏着风险。
风险问题
1. 交易真实性识别风险
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关系个人和企业交易资金安全与信息安全,涉及金融稳定。支付机构支付的交易较难保证真实性,而交易真实性是其运行和发展的生命线。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个人身份信息审核存在漏洞,如未完全使用公安部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对重号身份证等缺乏有效甄别等。对法人客户身份信息审核也有漏洞,且对境外客户身份审查困难。对交易内容或背景的真实性核实也存在困难,如虚拟产品定价缺乏衡量标准、交易信息获取及匹配确认有难度等。
2. 洗钱和资金非法流动风险
第三方支付平台易被用于规避外汇监管,如小额资金多次向多人汇入等。且与境内外个人或商户勾结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等操作更易进行,对洗钱和合法资金流动缺乏可靠甄别手段,对自交易等行为也难以监管,跨境支付可能沦为“地下钱庄”活动舞台。
3. 逃避个人结售汇限制的风险
目前资本项目未完全放开,个人结售汇实行年度限额管理。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银行难以执行个人年度结售汇管理政策,对分拆结售汇认定也存在困难,且银行无法正常履行相关规定,影响国际收支核查。
4. 国际收支的申报管理监测风险
外汇收支统计存在问题,如支付机构充当收付款方导致国际收支申报主体与实际交易对手不一致,增加监测难度;实名认证系统不完善,对企业和个人用户未进行区别管理,增加后续管理难度。
防范机制
1. 事前
信息采集包括境内个人的姓名等信息,境内机构的机构名称等信息,境外机构的商业注册登记证明文件等信息。真实性审核包括系统审核和人工审核。风控措施包括商户风险等级划分,分层管理。
2. 事中
信息采集包括交易订单、交易对手、业务材料等信息。真实性审核包括系统审核和人工审核。风控措施包括商户巡检、交易数据监控等。
3. 事后
真实性审核包括检查客户汇款情况等。风控措施包括合规风险等。
注意要求
(1)提高合规意识,熟悉监管政策,正确理解法规精神。
(2)强化交易真实基础,保证交易有真实合法背景并可还原、可追溯。
(3)完善内控制度和系统建设,落实法规要求。
(4)加强主体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到真正“了解客户”,尤其加强对商户管理,包括区分业务性质、进行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及时清理违规商户并完善制度。
(5)做好交易信息采集及数据报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