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可以写中国品牌吗(亚马逊可以用国内的品牌吗)
本文目录
个人可以在亚马逊开店吗
可以。
亚马逊开店条件:
1、法人营业执照扫描件、复印件:大陆境内、台湾地区、香港特区的有限公司法人(其中香港公司,需公司注册证明书+商业登记条例,不接受个体工商户和澳门特区法人,复印件须清晰可见,营业执照必须在有效期内,并且公司名称与注册时一致。
2、公司账单或者法人个人账单:正规公用事业单位出具的近90天的真实有效发票,如水、电、煤、固话、宽带等,地址和公司名称须与注册时一致,一律拒绝物业公司(或私人房东)开具的账单、发票、收据,以及任一银行的信用卡账单。
3、身份证正反两面扫描件:身份证文件必须是如下语言之一:中文、英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否则需提供护照或公证翻译,姓名与亚马逊账户名称一致。
4、visa信用卡:中国可使用VISA双币信用卡(能扣美金),日本站可用 VISA和 JCB卡(能扣日币),美国、日本站点可使用持卡人为别人的信用卡。
扩展资料:
入驻亚马逊注意事项:
亚马逊、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都有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判断产品是否侵权都是在知识产权法律的基础之上。
1、商标侵权,商标侵权是指突出使用商标,滥用商标关键字,直接使用对方商标图片等。
2、专利侵权,专利侵权又包括外观专利侵权、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发明专利侵权。
3、著作权侵权,包括文字图片等登记了著作权的作品,直接被使用就会造成著作权侵权。
4、后果:亚马逊的侵权是由平台判断和投诉方投诉两种情况,一旦被确认侵权之后店铺就会被封号。
5、亚马逊也会给店铺一定的申诉时间进行申诉,跟淘宝不同的是亚马逊申诉只能通过邮件进行申诉,没有人工客服可以直接联系,因会使申诉过程麻烦很多,因此商家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球开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马逊
中国可以在美国amazon买东西吗
可以的,不要看网上很多人说不能邮寄中国,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x0d\x0a现在亚马逊上面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直接邮寄到国内的,衣服鞋子这些基本都是可以的。\x0d\x0a只要在商品介绍里面有下面这句话就可以直接邮寄到国内的\x0d\x0aShipping:ThisitemisalsoavailableforshippingtoselectcountriesoutsidetheU.S.\x0d\x0a另外。很多东西不需要转运公司的,亚马逊可以直接邮寄的,\x0d\x0a只要在亚马逊注册帐号,使用国内的信用卡付款就是了。\x0d\x0a或叫淘宝的人帮你冲亚马逊美国的礼品卡(不要选择太便宜的,小心骗了)\x0d\x0a在亚马逊买东西最好买亚马逊自营的,商品下面有这句话的就是亚马逊自营的\x0d\x0aShipsfromandsoldbyAmazoncom\x0d\x0a\x0d\x0a地址填写不需要翻译成英语的,\x0d\x0a除了国家选择英语的以外,省呀市呀县呀的写拼音就是了,\x0d\x0a记得是州的地方填写省,城市的地方写市,其他就写在地址那里,\x0d\x0a电话要加86中国国际区号的。
Kindle在中国为何不能成功
说Kindle在中国不能成功,此论调下得太早,也不够客观。
综合来说,Kindle入主中国,盈利没有达到预期,但也不能据此就说Kindle在中国遭遇了滑铁卢。
先回顾一下网上对Kindle的评价
中国不需要Kindle
亚马逊引以为傲的硬件+内容,其中内容是主菜,硬件是陪衬,是为了更好地让大家消费内容而出现,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亚马逊推出了iOS、 Android的应用。而亚马逊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强力的内容版权资源,基本上属于别人能拿到的他也能拿到,出版社也犯不着跟谁来个深度合作,大家都明白现在是市场培育期,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强推Kindle设备就像无根之水,使用E-ink屏幕的设备在国内根本就不被买账,大家普遍倾向于适用面更广的平板电脑。而亚马逊的Kindle Fire平板电脑,加上国内高额增值税,价格又能便宜多少?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Kindle在中国没戏,主菜不给力,配菜也没戏
之前有人总结中国数字出版四大绊脚石:版权保护不到位、用户的付费意愿低、阅读终端价格过高、各平台标准不一。现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已经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剩下的应该是市场运作、版权吸纳、体验改进,基本上没Kindle什么事了。
用了三年时间,亚马逊终于将KindIe电纸书带到了中国。
但在这个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市场,Kindle要征服中国消费者,不仅需要解决盗版严重、电子阅读习惯仍未形成的市场环境问题,还必须应对中国对手在版权上的先发优势及其强大的山寨能力。
变数在哪里?一个是中国市场的走向,一个是Kindle自身的策略。
Kindle起初可能想在中国采取不同策略,也就是硬件盈利。亚马逊中国一名内部员工分析。2013年4月传言的Kindle paperwhite定价还是近1000元,但最终版是849元。所以基本可以确定亚马逊已经否定了硬件赢利的说法,还是赌将来中国市场会向正版化慢慢转变?
Kindle的中国之旅
2013年12月10日,亚马逊中国官方负责Kindle产品线的三位高管才第一次对媒体亮相。而这距离第一台水货Kindle来到中国市场已经快6年了。
这6年间,对电子墨水产品的追捧诞生过汉王的快速起落、对电子书模式的认可诞生过多看和爱看豆等创业公司,加上在意识、技术并不成熟的出版社环境,Kindle的正式入华当天就是面对着一片杂乱无章的乱石岗。
【版权问题】
Kindle一直以来被认为难入华的原因,就是中国市场的盗版情况和出版社的电子书版权受让情况。
另一个版权的问题是出版社。由于亚马逊中国的前身【卓越网】就是卖书起家,和出版社的关系并不难梳理,但出版社自己都没有以前书籍中的电子版权,这才是妨碍了电子书城储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模仿者与水货Party】
由于之前的6年时间里,Kindle硬件没有正式在华销售,Kindle 2013年以前在中国市场出现即是水货,曾有统计记录这些水货不下数百万台。而更大的问题是水货产品无法在亚马逊美国网站买书,也没那么多中文书销售,基于水货产品上做商业模式在2010年前后成了一个创业的港湾。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Kindle产品没被注销,都可以在亚马逊美国网站买书。Paperwhite也可以在亚马逊日本,中国,美国各网站网站绑定下单买书。
汉王的异军突起就是个真实写照!但它的品牌号召力相比亚马逊来说实在不值一提。
多看、爱看豆就是其中的代表。通过提供一个Kindle的操作系统,需要用户拿出水货Kindle然后越狱破解,安装本地化的系统,然后由这些平台提供书籍销售。相当于亚马逊想要实现的商业模式取代了。在这样的意识推动下,京东、当当、多看这些平台均开始了打造电子书的销售平台。虽然没有Kindle这个核心产品,但他们学走了商业模式。
亚马逊举着Kindle这杆正规军的旗帜,依然强劲有力地走着,但在中国市场,它的步伐最好迈得大些。要想获得突破,有几个不那么正规的招数可以考虑。
一、拿下网络文学市场。Kindle商业现在能覆盖的是出版社选择的不错的网络文学出版成书的成品,如果能拿到连载的更新,相信是获取新一批阅读人群的好方式。
二、更有效推广渠道。Kindle用户在国内依然是少数派。在2010年前后礼品市场过去后,电子书是绝对的理性市场,也没有虚高的价格。但在华上市后,新华书店、苏宁、亚马逊是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在这方面Kindle还有很大的空间。
三、商业模式落地,找到中国市场的特点做改进。这点也许难以实现,同时也并不是说正规军的步子不好,但中国市场谁都知道其实有办法走得更快。
那Kindle在中国算不算成功?
这个问题相信现在谁也不敢下定论!如果单单就目前Kindle在中国的市场占有量的话,2012年6月到现在2014年4月,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相信成绩单应该不算好!
笔者在X度看到一个说法,个人比较认同。大家看看:
做企业应该长远看,不能简单的评定kindle在中国成不成功,一切只是刚刚开始。的判断就跟几年前iPhone进军日本,却在销量排行榜上落在后面,当时也有一堆人噼里啪啦的分析说苹果如何不符合当地市场,这种马后炮式的说法就是无脑,看看现在日本销量排行基本都被iPhone给占了,平板也给ipad占据半壁江山。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在别着急下结论。
说Kindle不成功,那觉得亚马逊在美国成功吗?这个企业在美国也一直在盈利和亏损边缘徘徊(我知道有时候有几个亿的净利润,但是相对于亚马逊这个庞然大物 [全球最大电商],这点利润算不得什么)。
亚马逊主旨并不是像苹果一样马上套现赚利润,这个企业铺的面太广了,以为他指望kindle现在就给他的投资者利润吗?他是先占领市场。虽然kindle中国的很多书排版很差,各种错别字,APP各种难用,但是很显然现在国内最红的还是它。无论现在的多看多么蒸蒸日上,现在排头兵还是亚马逊。虽然我自己是多看的重度用户,无论是APP还是书籍排版等等,在电子书行业都堪称翘楚,但是铺量还是不如亚马逊。也许明年多看也会有电纸书,但是即使出了,估计就是现在的小米和联想手机销量的比例(多看已被小米收购)。
中国亚马逊据说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反馈机制必须要通过一层层上交报批然后再做活动,中国亚马逊很多活动都比京东之类僵硬很多。也许这种僵硬是多看们的反超机会,但是就如多年前半死不活的雅虎,现在不也一直活得好好的吗?未来电子书市场依然是亚马逊、多看、几大运营商的世界,亚马逊的体量会让它保持一个身位的领先,但相对于小米、中国移动们的加速度,亚马逊外企的身份还是拖慢了速度。
多看总裁曾经吐槽过亚马逊电子书容易被破解的事,以至于有可能影响整个电子书出版的问题,但换个角度看,当年的微软也是默认大家使用盗版系统,慢慢在中国占据更多市场的时候,微软开始如收割机般赚钱了。当然据说微软在中国盈利了了,随着国内版权机制的不断健全,这些以版权养家的公司们的日子会越来越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