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风暴中的中国卖家
深圳宝安工厂(南七道摄)
“现在的情况很复杂。”李芳指着打包好的一箱N95口罩,“这是送给美国客户的。”她神情有些凝重,1997年从江西来深圳创业,做IC元器件积累了第一桶金,一直活跃在外贸产业。她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但这一次,她觉得情况和之前的都不一样。席卷全球的疫情正在改变一切,包括外贸和跨境电商。中国的外贸卖家们,正处在疫情和潜在经济危机叠加的风暴中心。
过山车般的外贸行情
世界离不开中国的商品,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的采购。
据新华网报道,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28%以上。江都泰兴一个叫黄桥的小镇,就生产了世界上30%的大小提琴。世界上40%的眼镜,产自江苏丹阳市。全球80%的空调、90%的个人电脑、75%的太阳能电池板、70%的手机和63%的鞋子都产自中国。
外贸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商务部外贸司今年1月份数据,2019年1-9月,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9.6%。外贸带动就业人数约1.8亿人,进口环节税收贡献了全国税收总收入的11.6%。”
而包括深圳在内的华南区,又是中国的外贸出口重镇。据深圳官方公布数据,2019年,深圳市出口总额高达16708.95亿元。除了大宗商品,小单的跨境电商零售也很活跃,仅前5个月,深圳海关共验放786万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
春节淡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国海关总署3月份的公告,“以美元计价,1-2月出口同比下降17.2%。”“2020年1-2月,中国对美国出口3001亿元人民币,下降26.5%。”
由于疫情,原计划4月15日举办的广交会将延期。每届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界的重头戏,有来自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参会。这是举办了63年、126届的广交会,首次延期。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广交会依然正常举行。
摆在今年的外卖行业的中国卖家面前的,是过山车般的行情。在1-2月份,由于国内疫情蔓延,国内的供应链被彻底打乱了。工厂开工延期,各地工人无法正常返工,供应商无法供应生产材料,工厂无法开工。而等到3月中旬,国内产能基本恢复时,意大利、法国、美国的疫情开始爆发,封城、停工成了常态,各国失业率剧增。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外贸卖家们的销售和生意。
疫情影响会超过08年金融危机?
多位外贸行业人士的分析,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影响可能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9年中美贸易战。
在从事了10多年外贸业务的Wanda看来,2020年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对外贸行业影响完全不一样:
从波及国家来看:次贷危机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受灾,波及到其他国家,但疫情是快速在全球爆发,目前在160多个国家都确诊了病例,各国都如临大敌;
从涉及的行业来看: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是金融产业、房地产等行业,疫情是横扫所有行业,没有任何人和行业可以置身事外;
从经济表现来看:次贷危机是流动性出问题,各国通过化解流动性来解决危机,而疫情是看不见的生命威胁,致使大部分行业处于停摆状态,连基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2008年和2020年生产成本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8年时,一个工人工资2000元左右,现在是5000-6000元,还很难找到人。2008年时,宝安厂房租金一个平方每月10-12元左右,现在一个月40元左右,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出厂价格很难跟上成本上涨的速度。
在2019贸易战发生的时候,外贸圈人心惶惶,朋友圈和微信群充斥着各种不确定的负面消息。刚开始,包括Wanda在内的外贸人,都觉得世界末日来了。Wanda的欧美客户担心冲击太大,要求他们去越南等关税低的国家开厂,确实也有部分厂商做了迁移。一些订单开始流向越南等地。但是很快,欧美客户反馈说越南供应链配合不行,越南那边沟通效率低下,服务也差,于是一些订单又开始回流到国内,整个算下来,整体订单在贸易战之后,大概只下降了5-10%。恐惧往往过度放大了悲观情绪。
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国家,国内供应链的优势是大而全,价格相对便宜,反应速度快。现在的制造业生产,已经完全是一个供应链、产业链深度合作的生态,再小的一个商品,也没法独立完成了。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的多个合作方配合。一根看起来很普通的音视频传输的连接线,包括核心部分的光纤,PVC塑材、金属线、端子开模、胶带、外包装。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一个供应商和小型加工厂。至少需要6家供应商参与。缺一个环节,就没法出货。在这点上,任何国家,短期内都没法取代中国。从这点来看,产业链的整体转移,可能性极低。
外贸企业倒闭潮来了吗?
富兰克林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经过前几次风波,我们现在从乐观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行业情绪比实际情况要悲观些。恐慌情绪被放大了。”从业20年,李芳深有体会。
中国外贸厂家,当下被疫情推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大型外贸厂商,并没有像传说中的大面积停工,或者传说中的倒闭潮,当下还在全力开工。不过他们消化的,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的国外订单。
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小型的产品单一和客户单一的外贸工厂,形势不容乐观。
外贸行业的高峰期,一般是在头年的12月份,第二年的1-2月份,这个时候欧美过完了感恩节圣诞节之后,需要补货,同时为了避开中国春节的停工,会提前下单。然后进入夏天是一个淡季,从9月份再进入旺季。
深圳宝安一家专业生产音视频传输线、HDMI等数据线的外贸生产商,目前正满负荷开工。这家公司成立了20多年,工人超过400多人。在深圳和内地都有工厂。产品主要用于企业,医院,行政单位,娱乐场所等,也有个人使用的数据线充电线等。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一条龙全覆盖,主要客户包括沃尔玛等欧美公司。
他们年产值2亿左右,有50%的订单来自于欧美。欧美高峰期一个月订单超过1500万,目前正在正常生产,但这些都是年初已经下单的。从4月份开始,新的订单就逐渐减少。多位外贸人士分析,按照欧美疫情蔓延的情况,预计要到8月或者10月份才能缓解。那么接下来工厂接不到订单只能空转。如果疫情6月份出现拐点,那么整个工厂不会受到根本性影响。如果10月份结束,那么整体订单损失超过40%-50%。而工厂职员每月工资140多万,房租水电固定值开支30万,最少每月需要支出170万左右。但好在,他们已经在之前开始布局国内市场。
浙江温州一家高压电气公司的高管透露,他们的工作目前正常。产品主要是适用于铁路、电力方面的高压电气设备,2019年3亿多产值,60%是销往国外的外贸订单,40%是国内订单。目前整个公司生产并没有减少,都是在全线开工。但都是消耗去年年底下的订单。这批订单完成之后, “因为外贸新订单还没有着落。正计划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
在另一方面,目前确实有部分竞争力较低的外贸企业,已经受到疫情影响和冲击:
客户单一:一家外贸工厂大部分产值和订单,来自于一个外国客户,这样的生存状态其实非常脆弱。很多国外的大客户都要求签降价条款,厂家一年必须给采购方降价5%。没有谈判空间。这种情况下,客户可能一咳嗽,厂家就要感冒。2020年3月23日,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受疫情影响,公司最大的客户——美国宝利FOSSIL取消了订单。而这家客户占了精度80%的订单量。精度实行了休克疗法:全员放假三个月,员工可以随时辞职。
产品单一:对于外贸加工企业来说,现在的分工越来越细,有很多公司生产出口的只是一个配件或者部分配料,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商品。过度单一的产品线,利润主要是靠着加工费用。这种状态基本上没有关键性的技术和护城河,很容易被淘汰,或者替换掉。一旦产业受到冲击,这种边缘性的生产者,首当其冲受影响。2020年3月18日,成立于1992年的东莞泛达玩具厂宣布结业,他们曾经给迪士尼、孩之宝等提供服务。主要产品就是生产和销售玩具制衣、布料袋及编织袋。他们做的只是玩具的外包装的一个部件。
亚马逊官方入库调整通知
纯贸易商:很多外贸行业的中国卖家只是中间商,没有自己的工厂。亚马逊中国卖家就是典型代表。在疫情冲击下,生产有影响,除了刚性需求外,各国个人消费在降低,销售下降,加上亚马逊平台政策变化,多重夹击。
外贸行业有一种说法,亚马逊50%的卖家来自于中国,中国50%的卖家来自于深圳。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说,(包括中国卖家在内的)第三方卖家销售额占比,从2008年的30%升至2018年的58%。销售额从1亿美元增长到了1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
在亚马逊上,服装等是受到冲击最明显的品类之一,而纺织品和服装,正是中国卖家的重头。有的卖家表示,“公司服装以夏季度假服饰为主,受疫情影响,近期老外们都没有度假的计划,或者是取消了。” “一开始是日本,后来疫情扩散后,欧美市场订单开始下跌。以前我们一天出100单,现在少的时候只有30单。”
影响跨境电商卖家的,还有上涨的物流成本。按惯例,走空派(空运加上派送的简称)物流渠道,一般春节后一公斤是32元,现在涨到了40元,涨了25%。即使涨价,很多渠道由于海外疫情,已经无法发货。这时亚马逊平台的策略也出现了调整:“我们决定暂时优先考虑进入我们仓储中心的家庭必需品、医疗用品和其他刚需产品。”对于非上述品类的商品,将暂时停止入库。这让很多中国卖家有些措施不及。
中国外贸卖家们的自救
疫情何时出现全球性转折点,远远还未可知。对于下半年行情,中国卖家们都保持谨慎的态度。但生活和生意还是要继续。中国卖家在进行着各种方式的自救:
开源:在深圳宝安开工厂的老蔡说,他周围的外贸工厂,都在开辟包括速卖通等新渠道。目前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和欧盟,这也是中国卖家之前的主要销售区域。201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国前四位分别是:欧盟、东盟、美国、日本。中国卖家们也在积极开发新的客户。包括日本、新加坡、印度、澳洲等地未受政策影响的区域,发掘新的机会。
Wanda所在的公司老板,提前做了预判,针对客户做了分散风险的布局。在早几年,就把100%外贸订单,优化到50%外贸,50%国内市场。同时从原有线下渠道,拓展到国内天猫淘宝商家合作。在这次疫情中,国内的订单目前来看,影响并不明显。
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和客户沟通,包括给客户免费邮寄口罩,安抚客户,帮助欧美客人做规划,做当地的疫情和商业风险评估,一起梳理生意的问题,尽量把风险降低到最低。一起共渡难关。“不能在客户困难时,抛弃客户。”
面对库存过多的非紧急商品,面对疫情冲击,很多商家开始选择杀手锏:降价。这是无奈的选择,但也是资金回笼最快的方式之一。
节流:节约开支成了最现实的事情,最直接的就是把之前在亚马逊等地投放的广告,削减或者停止投放。面对仓库的入库问题,采用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在途货运。目前亚马逊的政策限制在4月5号左右,于是有部分卖家计算好解封时间和货运时间,然后海运发货,海运时间长,货运量大,卡在解封的时间到达,然后入库,但这种风险也很明显,一旦到时亚马逊继续执行限制入库政策,那只能自己找仓库,自己找物流发货,成本会高居不下。
管理:多位中国卖家均表示,今年会收缩公司规模,调低全年经营预期,甚至已经有少数同行开始关闭和转让公司了。“之前发展速度还不错,盘子比较大了。今年的经营目标会适当的往下放。主要把公司现有品类做好,扩张的速度慢下来。趁这个时间也抓一下公司内部的管理品质。”经过这次疫情,外贸公司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开发新品时会更加谨慎。“对于公司长期发展而言,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
但也有很多老板表示不会盲目裁员,“(裁员)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找到新订单。万一有订单时,没有了工人,那不更糟糕。”
政策:在关键时刻,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恢复出口和贸易经济也会起到刺激作用。2008年,为了保持外贸的稳定,从中央到地方,密集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连续4次调高出口退税率。取消或降低部分关税、为加工贸易松绑等;在这次疫情发生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出台政策,稳定外贸和出口。商务部和财政部发函,强调“专项资金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上海政府“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在沪金融机构加大外贸企业的支持。”但所有的一切,根源都在订单,没有订单,机器就没法运转,就没有出口订单,政策上的出口退税也就无从谈起。
一位外贸资深人士说,一场疫情其实显示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紧密性,也暴露出了中国外贸制造的一些弊端。其中一个就是跟风,随大流。前段时间,口罩等医疗物资火爆,于是很多人抛弃了原有的生意,都转行制造口罩等产品。打开微信外贸群或朋友圈,超过50%的人都在倒腾口罩等医疗资源。仓促生产出来的口罩,很多都不能达到行业标准,更没法出口到欧美,只是趁着疫情,赚一波快钱。这些人并没有长远规划,边走边看。现在很多口罩厂家已经开始产能过剩,又面临新的转型问题。
全球经济结合得越紧密,不定期的波动频次可能就越多。但每一次产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时,都会诞生出新的产业和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包括中国制造的全球产业都被洗牌,原来定位在低端制造的大部分的产业,都主动或被迫加快了产业升级,向着全球产业链的高端进化。在广东,包括光电、环保、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都是在2008年之后获得快速发展的。
在老蔡看来,疫情迟早会结束,所以他对外贸生意还是有信心。“等这一段疫情过去,市场还是会恢复。对于我们这些制造商来说,仍会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国外去。不过我们的商品,确实需要提高些技术含量了。”
(本文所有人物均为化名,感谢老蔡、Wanda、李芳等人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