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的英国,诡异的美国:跨境电商年底“爆单”,还是阴沟“翻船”?
今年平安夜,注定是欧洲史上最特殊一夜,上一次英国与欧洲大陆彻底切断,还是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
欧洲多国仓促禁止英国人入境,主要是害怕圣诞假日汹涌的旅游人流。但此时才限制为时已晚,不乐观估计:欧洲很可能爆发第三波疫情。
红色为对英国“禁航”的欧洲国家(图源:每日邮报)
近一年来,每次欧美封城,都被视为跨境电商“爆单”的前奏,最近恰逢亚马逊将解除仓容限制,美国9000亿美元纾困计划,怎么看都是年末利好。
但今天要泼点冷水,喜大普奔之时,更要保持警惕。
大潮退去,谁是搁浅的鱼?
短时间内,封城利于集中“爆单”;但长期来看,老外经济健康繁荣,才是跨境电商持续盈利的基础。
再封一年,可能就会反噬跨境电商。
两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目前的变异病毒会导致疫苗失效吗?
不会,目前疫苗有效,包括英国变异的新病株。
2、人类疫苗研发的速度,跟得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吗?
病毒变异是常态,通常需要几年才能进化到使疫苗失效的程度。
这是值得心安的消息。但令人不安的是:
疫苗还没推广开,产能也跟不上,如果第三波爆发,可能打断或延迟2021年世界经济恢复,经济增长“V形”变“U形”,部分国家甚至“L形”低迷。
经济前景不明朗时,部分品类的跨境电商卖家,尤其应警惕“赔本赚吆喝”。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一组11月的矛盾数据,一边是国内制造业大宗原料“进价”疯涨:
铜上涨38%,塑料上涨35%;
铝上涨37%,铁上涨30%;
锌合金上涨48%,不锈钢上涨45%;
PVC每吨涨300元,创9年新高;
铁矿石近一个月每天在涨价;
机械设备企业调涨3000元/吨。
另一边,却是买家端“零售价”提不起来:
美国CPI指数(图片来源 TRAD…)
上图可见,消费者物价指数低值255高值260,注意后半年物价是相对稳定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正常情况下,上游原材料暴涨,中游工厂和销售商出货价必水涨船高,但诡异是零售价还打折。
进价涨、售价不涨,就一定有人不挣钱。
到了跨境电商这儿,疫情中买家需求暴增,给人一种市场繁荣的奇妙感,但就像啤酒一样,杯中的繁荣有一部分是实打实的增长,也有一部分可能是临时的泡沫。
因疫情爆发带来的临时繁荣,也必然会随着疫情退去而消散。
所以要分清,哪些是市场实打实的扩容,哪些是海外供应链断裂而临时转移来的需求。
特别是工厂型卖家,如果脑袋一热疯狂投入加产能,等疫情过后供需正常,增加的产能可能就变为“过剩产能”,一如年初的口罩。
大潮退去的时候,不要成为搁浅的鱼。
集装箱的窟窿,女娲也补不上
船公司和集装箱厂家都清楚:今年的集装箱短缺是暂时现象,所以没有很大的动力大量采购和生产新箱。
这玩意就跟春运一样,都是临时需求暴涨。换句话说,市场箱子总量并不很缺,缺箱子的是国内,国外都堆得放不下了。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比如美国洛杉矶港,卸货工人短缺,卡车消化不完,新到箱子源源不断,就越积越多,滞留越来越久,回中国的箱子越来越少。
再比如中国大连港,隔几天冒出个带病毒的冷冻海鲜,海关严查进口集装箱,也降低了周转效率。
明年会有新箱子吗?一定会有,但不会多,新箱的存箱规模撑死占20%,不可能指望新箱来堵缺口,最终还得靠港口周转旧箱。
正常年份,太平洋东西向运量失衡会造成亚洲每月250万缺箱逆差,这个缺口一般是调其它地区来的空箱填上。
但2020年10月,这个逆差飙升至340万箱,11/12月只会更大,100多万箱缺口的大窟窿,女娲也直呼补不上。
而且船公司今年相当滋润,《中国航务周刊》统计:
全球10家主要班轮公司三季度全部盈利,HMM在Q2终结连续21个季度的亏损,马士基的利润高达10.43亿美元。
船公司活得比往年好,就更没动力解决眼前的运力紧张,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现在大幅增加运力,疫情过去后,就是“船多货少”的局面,又会拉低运费,船公司重陷低迷。
图啥?
况且船公司“三大联盟”格局已稳定,行业高度集中,价格难以竞争,一起涨运费就是。吃亏的永远是国内卖家:运费成本如果占20%,涨上两三倍后,利润基本流失在大海里了。
所以,绕了一圈又绕回源头:疫情不控制,周转率上不来,海运价格就下不去,预计还“水涨船费高”还得几个月,与疫苗在欧美大规模接种时间大致吻合。
本来英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女王带头排队接种疫苗,但时间点卡的就是这么玄妙:辉瑞疫苗接种后要14天产生抗体。
英国能等,病毒不等了。
这个节点卡在“脱欧”前夕,剩下只能与时间赛跑:看疫苗和病毒如何短兵相接“拼刺刀”。
大风刮来的9000亿美金
12月21日深夜,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9000亿美元刺激法案,包括给美国人发放600美元现金、每周300美元失业保险金。
但特朗普22日批示:600不够,给朕直接提到2000美元。
在欢呼新一波“爆单”的同时,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买家的钱哪来的?政府发的;政府的钱哪来的?美联储印的;美联储的钱哪来的?是大风刮来的吗?
吊诡的地方就在这儿:明明美国一片水深火热,大部分人待在家不工作,一个社会生产停滞、外债累累的国家,却疯狂调低贷款利率,源源不断发钱……
美国货币供应量指数,单位百万美元(图片来源 TRAD…)
钞票的本质是符号,没有价值产出,钞票凭空变多,在一般国家就会出现购买力下降,也就是“钱更不值钱了”。
然鹅美国不是“一般国家”,华尔街三大祖传绝招之一“通胀转移”:施压人民币升值,这就关乎跨境卖家的钱包厚度了。
举例,一笔订单,半年前生产成本600万人民币,预计收款100万美元,兑成人民币700万,净赚100万;
等下半年,还是收回100万美元,一顿操作猛如虎,发现兑回650万人民币,运费再涨一点,弄不好还亏本。
一进一出之间,美元还是那个美元,人民币已不是那么多人民币。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同时,年底外贸出口订单大爆发,企业就有更多美元需要转回国内结汇,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
人民币升值,卖家的出口成本变大,等于在削弱竞争力,议价能力更弱:再加价,买家就跑了。
这就是“美元是我们的钞票,但却是你们的问题”,华尔街那帮人不讲武德,但我们要关注汇率。
2020年跨境电商市场很疯狂,人们似乎麻木了“打破历史记录”,但2021年的市场扩容后水深浪大,也意味着更多暗礁漩涡。
居安思危,不忘初心。
越是行业大江奔涌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头脑清醒才能抓住机会。
来源:谷仓GoodC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