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边结算或弃用SWIFT 向美元霸权地位发起挑战
2018年前10个月,莫斯科证券交易所中的人民币-卢布互换交易额几乎相当于2017年全年互换交易量的1.5倍。这是莫斯科交易所货币与衍生品市场董事总经理、理事会成员伊戈尔•马里奇向记者介绍的。此前俄罗斯和中国达成了扩大卢布和人民币在双边贸易服务中使用范围的协议。
俄罗斯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已签订货币互换交易协议,当时文本中的互换交易额度是8150亿卢布和1500亿元人民币,为期3年。从统计数据来看,试验获得了成功。据莫斯科交易所的数据,仅2018年前1O个月,人民币-卢布互换交易额就已达到9430亿卢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数据,中国银行间市场购买卢布的人民币业务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增加了105.3%,达到4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几乎增加了一倍。
中俄双方都认为,俄罗斯和中国处于美方单边主义行动的压力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说,在国际结算中使用本币将有助于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使本国免受美方可能的施压。
目前俄中之间大部分双边事务处理仍然以美元进行,最主要的是,它们是通过俄罗斯从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开展的。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冻结任何交易,甚至完全截断一个国家的国际结算通道,而这在伊朗身上已经发生了,而且美国时不时以此来威胁俄罗斯。现在中国各家银行出于对西方制裁的担忧,不断冻结与俄罗斯订立契约单位的交易。
资料图:一名电子商务物流园工作人员展示俄罗斯卢布
俄罗斯央行驻中国的一位代表说:“尽管电信网络广泛,本币结算额增长……但一些中国商业银行过度解读了美国对俄罗斯个别企业和个人的制裁。”他说,美国针对被列入“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名单”的自然人的制裁不适用于上述人士任职的法人机构,如果他们在具体金融交易中不代表这些机构的话。但中国银行往往为了以防万一,仍然以冻结交易了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两国需要在结算中绕过SWIFT系统,向自有系统过渡。
更何况,俄中两国已经拥有类似系统。在俄罗斯运行的是“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其中有大约400个参加方,包括银行、国库和各大集团。 2015年中国的国际支付自有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运行。一期有11个地方清算银行客户和8个国外清算银行客户接入系统;二期于今年春天投入试运行,有另外1O家中外资银行客户接入该系统。
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一位高管说,现在莫斯科和中国正在起草双边结算协议,俄中两国可能利用本国自有的类似SWIFT的系统。(中俄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