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剩余的物料,该如何管理呢?【业财新航程-68】
在我们的案例中有一个奇特的案例,红箭公司,位于厦门的一家传统的制造业公司,在我们进行财务梳理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
在一次对仓库的实地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仓库的闲置区域堆积着大量长短不一的钢材。通过与生产部门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这些钢材实际上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料。
例如,一根完整的钢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被切割成多个部分,而那些未被完全使用的钢材则被存放在仓库的闲置区域。
尽管这些剩余物料的形态或规格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它们中的大部分仍然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然而,这些钢材在账面上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长期影响:忽略生产余料价值的后果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财务部门在处理这些剩余物料时,往往只关注当期领用的钢材成本,即将当期领用的钢材全部计入当期成本,而忽略了剩余部分可能仍然存在的残余价值。这种做法引发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存货评估不足:公司在账面上未能充分评估和记录仓库中剩余钢材的实际价值,导致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或使用价值存在偏差。
成本分配不均:财务部门在核算成本时,只考虑了当期领用的钢材成本,而忽略了剩余钢材可能具有的残余价值。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成本计算的偏差,影响公司利润的真实反映。
存货周转率低:由于剩余钢材未能及时处理或再利用,存货在仓库中的长期积压,实际的存货周转率偏低,这不仅增加了仓储成本,还可能影响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资产利用效率低:剩余钢材未能有效转化为可变现资产,导致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的潜在价值。
二、解决方案:内外兼修,综合应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建立余料分类机制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余料分类机制,以便区分出哪些是无利用价值或价值较低的“弃废余料”,哪些是可以通过再加工变为有用材料的“边角余料”。
举例说明,当一根钢材在使用过程中被切割,如果剩下的部分既不能用于销售,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则这部分钢材应被划分为废弃余料。而如果剩余的钢材部分仍然具备继续裁剪和再利用的可能性,那么这部分钢材则应被定义为边角余料。
我们与生产部和财务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协助他们制定一套所有原材料的分类标准,旨在确保余料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精细化成本核算
其次,在明确了余料的性质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精细化的成本核算。
对于弃废余料,它们是属于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耗损,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尽快处理这部分余料,以释放仓储空间。
而边角余料,企业应根据实际剩余数量和领用单价进行计量,将其作为存货进行妥善管理,一旦确定无法再加工,应尽快考虑销售或其他处理方式。
三、总结
红箭公司的案例提醒我们,库存余料管理是制造业企业财务稳健和高效运营的关键环节。企业应不断对库存余料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财务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