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要先打样再复制
最近一直忙着搞定一个新品的生产和发货问题,能够更新的比较大的点比较少,有朋友不断的跟我催更,搞的我从一个产品经理差点成为一个职业写手,最关键的是,一个运营除了研究透产品需求和市场的流量结构外,真没太多需要过分关注的。
大多数朋友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儿就是临时抱佛脚,总是习惯把一款产品搞出来甚至是上架之后才去考虑如何推广的问题,因此几乎每天我都能收到关于如何做测评,如何打广告甚至是如何做营销之类的咨询,不回复吧感觉不太礼貌,如果要回复的话就要从头来帮忙捋下大家的产品以及背后的东西,感觉比自己做产品都累,所以我非常真正的建议大家如果没有完整的想法别去创业,更不要在没有把关键节点的问题研究透之前就盲目的上架产品。
做亚马逊运营在我看来一定是要先从打样开始的,这里说的打样不是指生产环节的打样,而是在前期能够对一个群体,一条产品先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举个例子,如果你未来的目标是宠物用品,要先想好自己的第一款甚至是前几款产品具体做什么,为什么这么选择,测评的资源从哪儿开发,产品的基础流量从哪儿找以及未来有可能的品牌推广主抓哪些渠道,这些渠道是否已经开发了对应的资源,如果没有这些,开始的实践过程会非常漫长且艰辛,这有点像我们一直强调的做亚马逊要先梳理流程,抓好关键点,学会通过控制关键节点来掌握成败。
千万不要在对流程和推广资源渠道尚不了解之前就盲目的去复制,一个单品去完成从零到一的过程本身就已经非常难了,批量化的产品如果没有好的路径,非常容易直接宕机,因为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同一时间只能做非常少的事儿。我之前讲过一个大忌就是一个团队的老板在自己对整个创业过程的坑都没有踩完之前盲目的扩张,寄希望于一个牛人的加入让整个团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且极易失败。
其实大多数朋友出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打样的环节,以至于员工连具体要做哪些事儿和所需资源该找谁的问题都没看透,做起来效率就自然而然不会那么高了。我们之所以会坚持先做一款产品,做一个类别一个人群也是基于此,并且前期打地基的工作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后边拓展一款新的产品,现有的资源已经能够完成绝大多数的工作,所以整个团队有90%的时间是在按照既定路线在走,只有10%的时间是在一起探讨有没有更好的玩法,这样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慢慢变高了。
创业本身就是从一个起点不断的走下去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如果有一部分人提前修路,后边的人就可以开车往前,如果一直寄希望于大家一起修路,那就只能徒步前行,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最好的修路者就是团队的创始人,管理者或者叫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