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卖家,请干了这碗毒鸡汤

,选品、合规、物流等官方团队为您保驾护航,打造从 0-1 的转型之路>>>
昨晚跟一个刚刚去过美国的学员聊起中美关系,他一脸凝重地说美国亚马逊卖家都很讨厌中国卖家。川普在T86之后,估计还会搞一些幺蛾子出来针对中国卖家,这应该是必然的。
川普的政策就是搅动全球经济浑水,好让美国在中间浑水摸鱼。但说实话,把生产制造根基丢掉的国家,哪有那么容易重建?美国现在必须依赖中国的制造业,中国也不想失去美国这个超级市场。两国之间的磨合与变化,不过是全球贸易常态的一部分罢了。
这不就是商业的常态吗?变化才是唯一的底色。想想做跨境的这些年,哪一年风平浪静过?亚马逊的算法调整,物流成本的起伏,各国政策的反复...作为商人,我们能做的只有适应和调整,毕竟政治这盘棋,不是我们能下的。
所以,我一贯坚持的原则是:在能够赚钱的时候就好好去赚钱,不管外面的风雨怎么变化,你要有自己的坚持,你才能享受到阶段性的胜利。这话听着简单,做起来难。亚马逊大封号时,多少人就此退场?一两个产品失败,又有多少人彻底放弃?

往大了说,我们国家自成立以来,不一直遭受美国的围追堵截吗?各种阴招使坏,可我们退缩了吗?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强,才能不畏强权,才能有能力应对变化。以前,美国丢个啥政策,我们屁都不敢放;现在他们出台政策,我们能够对等反制。这就是实力的体现!说来也讽刺,正是美国这些年的打压,反而促使我们不断变强。
实话说,每天打开跨境电商群,不是抱怨就是焦虑。平台政策收紧了,关税提高了,物流成本上涨了...但老实说,这些年哪个月没有类似消息?我始终相信,真正的竞争力不是来自于环境的友好,而是来自于自身的成长。

这几年,我也看到不少卖家开始布局东南亚供应链,说是为了应对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东南亚虽然人力成本低,但产业配套、技术水平和供应链效率跟中国比差距还很大。这种布局可能看似是解药,实则可能是一杯让人沉醉的酒,暂时麻痹了危机感,却没解决根本问题。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了?把精力都放在寻找"避风港"上,却忽略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是真正的出路。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这些内功做好了,无论政策如何变化,你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因为害怕变化而不敢尝试,反而风浪越大,鱼越贵。记得2020年疫情爆发,多少人因为害怕物流断裂而退出?结果那些坚持下来的卖家,反而在后续的消费爆发中赚得盆满钵满。面对变化,退缩的人永远看到的是风险,而勇敢的人看到的是机会。当别人都在观望时,恰恰是你冲进去的最佳时机。
所以,作为跨境卖家,我们应该学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特质——自强不息。外界的政策变化我们左右不了,我们能做的,唯有让自己一天天成长,变得强大。哪怕美国市场不行了,全球还有那么多市场等着我们。这就是坚持的底气,只有不断前行,才能积累足够的实力去应对外部变化。

跨境电商这条路,不会一直平坦,也不会永远坎坷。与其焦虑那些无法控制的因素,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能掌控的部分:产品质量,供应链效率,客户服务...这些才是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去思考和优化的。
最后想说,政策会变,市场会变,但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创造价值,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始终围绕这个核心去思考和行动,就一定能在变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以上纯属个人一些愚见,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