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卖家的失败是来自于失控?
这个话题我一直都想讲,但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失败还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一直没有讲,直到今天看到朋友圈一篇讲巴芒组合里消失的第三人的文章,才觉得是时候聊聊失控这个话题了。
跨境电商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惊喜和毒药。有不少朋友进入跨境电商都是因为听说XXX做跨境电商一年赚了多少钱,结果等自己真正进入之后真的是恨不得骂娘,因为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我有的时候特别反感的就是所谓的行业新闻和爆料,对于普通人的恶意引导最终带来了不少惨剧的发生。一个市场需求最初可能是确实存在并且有人赚到大钱的,但是当大家盲目去跟风的时候,很容易带来的结果就是谁都赚不到钱,电商又是一个离钱最近的行业,不管是亏损还是盈利都跟钱有着巨大的关系,原本属于一个科学的范畴最后被活生生的搞成了DU场,有人确实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则是倾家荡产,而那些失败的朋友(包括曾经的我)都存在的一个普遍错误就是失控。
我见识过很多连产品都不是很了解的朋友进场捞金的,结果半年不到的时间就直接退场,并且还是被迫退场,因为实在玩儿不起了,这跟赌博何其相似。事实上创业也好,卖货也好,讲究的就是一个策略上的平衡,你想走下一步的前提一定是要看清楚现阶段拥有的东西,举个例子:
有朋友把自己的模式总结为精铺,但是铺货就是铺货,精品就是精品,这两者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只要你在铺货就势必有一个劣势就是对产品的了解对用户的了解不如那些专门从事某个领域的卖家,时间短可能看不出什么,时间但凡长一点你就会发现根本玩儿不过别人,因为人家一个多余的招式都没有,每做一个动作都是直达要害,而精铺也好,铺货也好,伴随着增长的压力,失控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是不是做一个垂直品类就没有风险呢,当然不是,因为谁都没有办法保证意外不降临,但是核心的东西只要不变,即使出现个别的风险都尚在掌控范围内,举个例子,今年的K12教育板块,有很多公司都是直接翻车的,一个是因为这两年校外辅导在线教育的内卷,更深层次的是对于中国商业规律的认知不够深入,这里边你会发现,某条这样的公司并没有因为一个业务板块的危机引发整个公司的生存危机,因为他们开始的初衷就是通过内容分发的模式来改变一些领域,教育只是一个尝试,即使走不通,公司的核心(内容分发)商业模式并没有变化,只是延伸到其他领域去,比如电商,但是对于其他完全没有这样模式的公司来说,本身就是建立在沙堆上的商业模式自然而然十分脆弱,这就像当初的共享单车一样。
失控的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突出在对于个人能力的过分高估,我们总是把成功归结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他人,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失败都跟大环境和所谓的风口没什么关系,一切都是源自于自己的无知,比如早几年我居然想着以一己之力开发一个电商平台,觉得自己曾经创业成功过,再一次成功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事实上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连做事的流程都不完善,盲目的增加员工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把事儿做成,但是连成功的基础要素都没有,失败的时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
如果你有能耐,最好减少失控做到大而不倒,所谓大而不倒其实就是有自己的核心,不管是核心能力还是核心产品,能够不断的为我们创造价值,即使遇到一些失败的尝试,也不会影响到生存的问题,比方说,专注于一个用户群体,可以建立一个品牌路线,我们允许个别的产品不成功,但是要坚持走一个正确的路,这样时间长自然有沉淀下来的成功产品,而不是过于毛躁的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只看表面现象那你永远都不可能悟出事物本质面貌,这就如同,天天有人问做跨境电商的秘诀是什么,资源是什么,而大道无形,关键是你是不是坚持在正确的模式上投入,还是像个门外汉一样天天想着投机的事儿。
最后说一句:选一个值得你专注5年以上的人群,做一个让用户都喜欢的品牌,最后不断的在规则内尝试新的产品,然后用漏斗的方式筛选下来那些值得长期去经营的产品,你才会有朝一日获得健康的成功。
今天做家居,明天做家具,今天玩儿亚马逊,明天玩儿Tiktok,你觉得玩儿成的机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