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Z123获悉,近日,据外媒报道,随着速卖通、Temu、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加速进入韩国市场,韩国政府原本为应对这一现象设立的跨部门工作组(TES)行动却趋于停滞。
去年5月,韩国政府提出禁止未经韩国认证(KC认证)的产品通过海外直购进入韩国市场,但由于消费者强烈反对,该政策迅速被撤回,自此该工作组仅召开了一次检查会议。此外,近期的政治动荡也阻碍了包括“进口小额商品免税制度”改革在内的关键政策推进,使中国电商平台的监管陷入停滞。
据韩国政府最新消息,“海外直购综合对策工作组”自去年8月的最后一次检查会议后,至今未再召开任何正式会议。该工作组成立于去年3月,旨在制定消费者保护措施,以应对海外直购规模的快速增长。工作组由政府政策协调办公室牵头,涵盖14个部门,包括企划财政部、产业通商资源部、公正交易委员会、关税厅、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和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等。
该工作组在去年5月16日曾提出一项强化消费者安全和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的计划,其中一项核心措施是禁止未经KC认证的产品通过海外直购流入韩国市场,以防止有害产品进入。然而,该政策一经公布,便引发消费者强烈反对,认为政府是在“变相封锁海外直购”。面对舆论压力,政府在三天内撤回了强制KC认证的决定。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包括对“进口小额商品免税制度”进行审查,但相关讨论至今仍处于搁置状态。此后,工作组的工作仅限于检查和调查有害产品的销售情况,而非制定新的监管措施,仅是重复去年5月已公布的政策。据了解,自去年5月KC认证风波后,工作组决定每半年对各部门的政策进行检查,目前的安全调查主要由关税厅、环境部和食品医药品安全处负责,相关检查结果将向公众公布。
韩国国内零售行业则强烈要求政府重新启动进口小额商品免税制度的审查。目前的免税制度规定,个人从海外购买的商品如果价格低于150美元(美国为200美元),则可免于进口申报,并豁免关税和增值税。这使得通过中国电商平台购物的成本低于韩国本土平台,导致本土企业面临不公平现象。相比之下,英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已对低价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以防止本国市场受到冲击。
韩国企划财政部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于去年12月通过部分修订关税法,为要求海外电商企业向韩国关税厅注册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为中国电商平台征税奠定了法律基础。然而,由于政府层面工作组的迟缓行动,推进制度改革的阻力仍然很大。一位参与工作组的政府官员表示,自去年5月KC认证争议以来,工作组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去年12月韩国总理韩德洙遭弹劾后,推动该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减弱。不过,政府政策协调办公室的另一位官员则强调,免税制度改革属于企划财政部的职权范围,并未直接由工作组负责。
在政府持消极立场的同时,中国电商行业在韩国的影响力却在持续扩大。根据韩国统计厅数据,去年韩国消费者从中国海外直购的金额达到4.77万亿韩元,占韩国海外直购总额7.96万亿韩元的60%。这一比例较2020年的23.9%大幅上升约40个百分点。此外,市场普遍预测,在美国政府自今年1月起对中国企业施加更严格监管后,中国卖家可能将加大对韩国市场的低价竞争攻势。
作者✎ Summer/AMZ123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amz123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