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闻:USPTO公开质疑中国的补助政策促进了中国商标专利的增长?
中国向美国提交的问题商标数量越来越多,这促使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开始研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中国商标以及专利申请量已达历史最高峰。2019年,中国主管部门共收到780万件商标申请和15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使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开始研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中国商标以及专利申请量已达历史最高峰。2019年,中国主管部门共收到780万件商标申请和150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全球总数的近一半。这一数值的趋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除了一般国家/地区都存在的市场因素外,中国的申请量还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例如补贴,指令,恶意注册和防御性注册。本文研究了中国申请量猛增背后的原因,包括非市场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并重点介绍了申请量如何夸大了创新力以及品牌创造力。此外,本文探讨了由非市场因素推动的专利和商标申请如何影响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提高了中国专利和商标审查的能力,但这也使得商标申请变得更复杂,同时也缩小了商标保护的范围。
中国的商标和专利申请趋势
2019年,中国商标局共受理了780万件商标申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则受理了约430万件专利申请。从全球角度来看,来自中国的马德里商标申请量呈上升趋势,PCT申请量也在不断增长,并在2019年首次超过美国的申请总量。
若从全球申请总量来看,中国的申请量无疑是惊人的。就2019年全球各国当局受理的商标申请量而言,并按类别计数(为协调各辖区的对比情况),中国当局受理的商标申请量占总数量的一半以上,即51.4%。如下图所示,2018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超过了TM5(即世界五大商标局: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欧盟)其他成员国的申请量。中国的马德里商标申请量在增长,但与其国内的申请量相比仍然较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8年国家备案数据来看,美国是马德里商标申请量位居第一,其次是德国,然后是中国。
在专利申请方面,2018年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约占其专利申请总量的64%,且该两项约占专利授权总量的82%。根据WIPO提供的数据来看,尽管在2018年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 在中国被称为“发明专利”)申请量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其申请总数仍超过了150万件,占2018年全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近一半(46.4%)。如下图所示,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最大的专利局受理的申请量,包括IP5的其他成员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和其他国家的专利局。如前所述,近年来中国在PCT的申请量比重超过所有其他国家。
非市场因素极大推动了商标申请量
商标的主要功能是区分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来源,赋予品牌所有者商业价值。商标还可以通过明确确立与商标有关的权利,从而促进品牌所有者与他人建立商业关系并获取资本。尽管这些观点在每个国家都适用,但更多的非市场因素推动了中国的商标申请。这些因素包括政补贴,政府指标命令,恶意注册以及诚信的善意申请。
第一个非市场因素是政府补贴。据报道,中国已经实施了70多种地方补贴措施,包括针对国内外申请和注册。由于这些补贴的金额通常超过注册商标的成本,因此这些中国的投机取巧者可能会选择进行商标申请但并不打算在商业中使用该商标。
尽管美国专利商标局不了解政府补贴引起的中国商标申请比例的相关公开来源信息,但他们已经察觉到了中国对外国商标申请给予补贴的影响。在深圳和其他城市开始为海外贸易申请提供补贴之后,美国专利商标局经历了来自中国的欺诈性商标申请激增的情况。
深圳的情况具有启发性。2013年,深圳颁布了补贴政策,允许申请者在包括美国在内的符合条件的国外其他国家申请5,000人民币(约750美元)的商标注册补贴。2015年,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将其商标申请官费降低至225美元之后,美国商标的申请成本大大低于补贴金额。在四年中(2013-2017财年),来自中国的美国商标申请量增长了1,264%,其中深圳的申请量占2017财年中国申请量的42%以上。
2019年7月18日,商标专员Mary Boney Denison在出席国会委员会时表示,来自中国的商标申请量已从“2014财年的约5161件增加到2018财年的约54064件”(后一数字随后被修订为58066)。下图显示了申请量和占(总申请量)比的年度增长。Denison进一步表示:“申请量的快速增长与虚假和欺诈性使用声明的增加同时出现,这有可能损害商标注册的可信度。”
一项学术研究估算了2017年中国申请人向USPTO提交的仅在服装类中使用的虚假使用证据的比例。17根据该研究的作者在国会委员会的发言,其中约三分之二已使用申请提交的是虚假使用证据,但商标并未在商业中使用。也许是意识到这一问题,CNIPA于2020年1月6日宣布,中国计划“清理”知识产权补贴,其中就包括取消对商标的大量补贴。但到2020年3月11日,中国政府指示其国有企业增加50%的马德里申请量。这种政府指令就是推动商标申请的第二个非市场因素的例子,为了实现这些指令目标,中国的地方政府将继续提供并增加非市场性的激励措施,尤其是针对国际申请的激励措施。
导致中国商标申请量增加的第三个非市场因素是,申请人企图从恶意注册商标中获利。恶意申请人缺乏使用商标来区分其合法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意图。与业务无关或没有相关商誉的商标缺乏价值,但会扰乱商标注册秩序。中国商标保护和执行框架的某些方面使恶意申请者可以在中国注册大量商标。根据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合法商标权利人的说法,这些人可以将注册商标(1)将其“赎回”给其合法所有者,(2)未经授权出售与其合法所有者的商品或服务类似的商品或服务,通过“搭便车”获得商标权利人的商誉,或(3)阻止合法权利人进入中国市场或阻止权利人从电子商务平台下架其它侵权产品。
美国时尚设计师委员会(CFDA)于201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称,超过一半的CFDA协会成员是中国恶意商标注册的对象。调查显示,有超过181个行为人针对超过一位CFDA成员提出了恶意申请,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提出了50个或更多商标的申请,并且四分之三以上的申请人没有除商标炒作外的业务运营。中国研究人员表明,在中国,大多数顶级商标申请人是不知名的公司或与知名商标盗版有关的公司,而不是知名品牌本身所在公司。
导致中国商标申请量增加的第四个非市场因素是合法商标所有人诚信注册但未使用商标;对此类商标进行注册是为了消除对同一商标的恶意注册。面对恶意申请人的潜在威胁,财力雄厚的品牌所有人可以在商品和服务的多个类别和子类中针对其商标在中国提出防御性申请,而无意在商业中使用商标。例如,对中国的公开商标数据库的搜索显示,索尼公司于2019年12月26日申请了全部45类独立的“SONY”商标,尽管在2010年5月,2008年11月以及1985年,索尼公司已在所有45个类别中申请了独立的SONY商标。
对商标制度的影响
非市场因素驱动着商标申请和注册的增长,但这也削弱了商标注册机制的可靠性。这一点可以从深圳市补贴政策的推广以及美国欺诈性商标申请的相应增长上面体现出来。出于补贴目的的商标申请使得中国商标审查员和审查机构能力充分发挥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商标注册的乱象。相反地,此种混乱的商标注册现状使得侵权检索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限制了那些合法销售产品或服务的商标持有者其商标的保护范围。
许多商标申请因恶意注册而被驳回。恶意注册商标不同于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有效标志,是合法贸易的障碍。针对此种情形,未使用商标的防御性措施的申请也随之增长。虽然这些防御性的申请可视为合理的应对措施,但这也增加了当事方在中国商标制度中正常使用其权益的成本。实际上,这些应对措施所需财力很可能超出那些在国内开展业务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预算。
政府补贴及指标命令促进专利申请发展
专利通过在有限的期限内提供与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关的专有权,为专利持有人提供商业价值,并且通过促进创新者尝试与他人建立商业关系并获得资本。专利跟商标一样,在国内市场中发挥着作用,但也受到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些非市场因素包括各种不同的政府补贴和政府指令。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中国专利申请的商业价值相比于其他国家会偏低。
补贴可能是中国PCT申请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19年,上海市政府将每件国际专利申请的最高年度补贴从100万元人民币(约合142,000美元)提高到1000万元人民币(约合142万美元),将每件专利补贴从30,000元人民币(约合4,500美元)提高至50,000元人民币(约合7,500美元)。而国内专利的每项专利补贴则降低到2500元人民币(约合370美元)。
北京市政府也有类似的举措。根据2019年12月生效的措施,申请人现在每年有望获得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300万美元)的国际专利补贴(原为15万美元)。这一上限远高于国内专利最高200万人民币(30万美元)的上限。北京市还将每个国际专利补贴从2万元人民币(3000美元)提高到5万元人民币(7500美元),这一补贴力度也高于每个国内专利的人民币1000元(合150美元)的补贴金额。
与商标类似,加大补贴力度可能会鼓励各方申请专利来获得补贴,而不是起到保护创新的作用。同时,这一举措似乎也激发了各申请人的战略备案行为,包括将单个专利申请拆分为多个申请以达到特定创新指标的做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工作文件分析了年终专利申请量激增的现象,文件中表示,激增的现象与中国地方政府设定的年度专利申请指标相吻合。通过研究12月份申请中列出的共同发明人数量的变化,论文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申请人可以“通过分割他们的创新产出以提出更多专利申请”从而达到年度指标。
对中国专利制度的影响
补贴和政府指令等非市场因素对中国专利申请的影响,使随后授权专利的商业价值受到质疑。若干措施实施之后,中国授权专利的商业价值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国内发明人向海外申请专利保护的比率以及发明人将专利商业化的程度。
中国发明人寻求外国专利保护率低于美国发明人
由于专利具有地域性,因此,希望获得国际保护的发明人必须考虑在国内外提出专利申请。国外的专利申请率被视为专利商业价值的指标,因为低预期投资回报会抑制国外申请花费的额外费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以及全球高科技出口国,其地位表明其发明人应经常向外国申请发明的保护,只要所出口的商品包括中方已申请专利的技术即可。然而,数据显示,中国发明人寻求外国专利保护率明显低于美国发明人。
2018年,100个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中,仅有5个申请了国际专利。相比之下,美国100个国内专利申请中,有80个申请了国际专利。在一些小型市场中,发明人申请国际专利的比例更高。下图显示了2018年五大主要国家和地区(美国、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国际申请量的占比。其中,中国占比5%,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占比范围42%-202%)。换言之,尽管中国发明人提交国内专利申请的数量远超美国发明人的国内专利申请,但美国发明人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却高于中国发明人。2018年美国发明人的专利申请全球排名第一,国际申请超过230,000件,而中国排名第五,国际专利申请66,429件。中国发明人的国际申请量相对较低,这也反映出中国发明人海外申请的投资回报不足以抵消国际申请所产生的额外费用。
中国发明人在知识产权商业化方面落后于美国发明人
许可授权是知识产权商业化的主要手段。据2020年WIPO全球创新指数显示,美国知识产权许可授权的收入在贸易中的占比排名第1,而中国仅排名第44。
2019年,美国占全球许可授权总收入的32.5%;中国占1.7%。上图显示2019年五大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许可授权收入(不包括国内许可授权)。中国的知识产权许可授权收入在贸易中的占比进一步表明了中国专利和其他类型知识产权的价值相对较低。
结论
近年来,在中国提交的商标和专利申请量已超过全球各国。一些观察者将一个国家的商标和专利申请量视为其品牌创造和创新力强度的指标。尽管涉及中国的数值比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强度有关,但如果没有其他背景条件的情况下,就不能得出这方面的结论。在中国,非市场因素,包括政府补贴,政府指令,恶意注册和由此产生的防御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标和专利的申请数量。由于没有考虑非市场因素的作用,基于商标和专利国际申请原始数量的对比可能夸大了中国的品牌创造和创新活动。这些非市场因素也正在损害国内外的商标注册管理机构,提高了中国专利和商标审查员以及审查机构的能力,但也因此缩小了对合法权利人的保护范围。
本文数据来源: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USPTO-TrademarkPatentsInChina.pdf
WPIP will continuously make efforts to provide you with more IP news.
五洲普华将持续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的知产新闻!
来源:IPRINTL(原创)
作者:WPIP
编辑:IPRINTL-Elaine 核对:IPRINTL-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