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领域那些你看不上的小生意
钉钉群里有不少朋友反映说现在选品变的越来越难,想要找到一个既能赚钱又可以长期去做的生意搞的头都快秃了也没思路,为了求证这一说法,我在一周前就重新开始体验了一把选品经理的工作,来跟大家聊聊我的思路。
首先要说的是,我之所以说重新体验选品的工作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瞄定的是一个固定的用户群,后边的产品开发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用户群体去做的延伸,在我看来,任何一门长期的生意,到后边其实是不谈选品的,至少不是简单的去看下数据就确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所以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在跟用户交流,然后去研究同行那些做的比较优秀的品牌的路径,脱离大家理解的选品其实有段时间了。
不少新手卖家因为对于用户的理解不深,所以谈从用户出发其实是有点不太现实的,久而久之,选品的依据就成了平台的销量,竞争程度,产品的利润。这些基础逻辑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之前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开发产品一定不能盲目的去看销量,甚至单纯的去看利润维度也会有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某款产品月销3000,利润20W,竞争有可能也还好,但是等你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玩儿不转,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手里的现金不足以支撑你做这个生意,所以选品是从综合角度去出发的,任何时候,良性发展都是我们的生命线,没了这个,你的事业大概率都会失控。
所以我在重新尝试选品的时候给自己设立了几个维度:
1、产品的销量是可控的;
2、产品的成本是可控的;
3、产品不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
4、产品一定是有清晰的用户群体的;
5、产品一定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经得起测试过程中的消耗;
我并没有把产品的销量目标设定的非常高,反而是重点去关注了那些月销150到600之间的产品,这是因为对于中小卖家而言,如果一款产品的销量过高,面临的资金压力和产品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现问题,基本都无可挽回。
同时对于产品的毛利率要求会相对高一点,所以产品的毛回款率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项指标,低于65%回款率的产品打死都不会碰,产品的回款并不意味着利润,我们往往还需要扣除头程费用,产品成本,仓储成本以及广告和退货成本,有了这些还有前期的开发成本,因此如果一个产品的回款率本身并不高的话,是很容易陷入亏损的局面的。
除此以外,需要格外关心的就是我说的用户群体是否清晰,当然在做这项工作之前我们还是要先去看流量的成本,尤其是核心关键词的流量成本,因为即使是优秀的产品也做不到百分百的转化,流量的成本如果过高的话,很容易出现一个情况就是看似很高的利润,实际上后边一运营发现都是亏的。个人的经验是如果一个产品的毛利如果不足以核心流量词十次以上的点击,最好不要碰,因为前期很有可能广告的表现会比较难看,小卖家预算不足的话,很容易抗不到盈利的那天。
研究流量的成本就不得不研究流量的来源,不管你是计划全部用站内的广告流量来推产品,还是要通过站外的流量来进行推广,清晰的模式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好在你开始动手做这款产品之前能够找到别人成功的案例,复制是最简单的,如果要靠自己琢磨的话就会非常难了。
经过第一次的粗筛,我找到了小500款可以进行二次加工的产品数据,我从里边找到了几款符合我上述要求的产品之后惊奇的发现有不少的卖家采用的都是这样的玩法,说一个比较典型的卖家的案例:
1、他同时注册了3个店铺;
2、三个店铺销售的都是一个产品,只不过每个链接搭配的配件有些细微的区别;
3、单品毛利润渠道了30美金左右,核心流量词点击成本在1.1美金左右的样子;
4、产品的用户非常清晰,极少存在那些来看热闹但是购买意向不太强的人;
说结果:
他一共上架了5个产品链接,5个链接每个月累计的销量在1000-1200之间,因为还没有非常认真的去调研他每个产品链接的广告数据,我做了一个比较狠的预估,广告的花费占到回款的40%,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他每个月的毛利有两万多美金左右的样子,要知道这相当于他自始至终只开发了一款产品,一个月的利润去到了十多万,最关键的是,5款产品的链接全部都是21年上架的。
所以,选品难不难,在我看来是难的,但是掌握了一些做事的基本原则,数据和用户是非常容易能够捋的出来的,恰恰就是这种对于单品销量保持平和心态并且能够按自己规划去做一些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产品的卖家才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