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企业,一路“打”到海外
2020年之后,出海逐渐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共同选择的灵丹妙药。
国内增长空间见顶,巨头们呐喊着:出海!出海!或亲自操刀,或投资下注,将增长的期待寄托于广阔的海外市场。仅电商一个领域,就有阿里旗下的速卖通、 Lazada、Trendyol;腾讯投资的 Shopee;字节跳动旗下依托于 TikTok 生态的 TikTok Shop 等多家竞争者。
作为电商行业的核心基建,物流则成为另一块被暗中争夺的蛋糕。作为全球跨境贸易的重要出口国,每年有价值超过万亿的商品从中国运输到世界各地,但在全球物流市场,来自中国的快递企业尚未动摇物流老大哥们的地位。
把蛋糕拱手让人自然是不甘心的。当电商时代的大风终于刮到海外,曾经在国内激战过的快递巨头们,也在加速冲击国际市场。围观新一场缠斗前,我们先尝试着厘清以下三个问题:
1、电商时代,跨境物流如何运转?
2、快递出海是否等到了合适的契机?
3、中国快递企业在海外市场有哪些动作?
01 中国商品的环球旅行
如果一位家住美国洛杉矶的买家,在电商网站买下一根产自浙江义乌的音乐蜡烛,这根蜡烛将从哪里出发,以怎样的方式抵达他家门口?
答案不是唯一的,取决于商家采用何种售卖模式。
那根被选中的蜡烛,此刻可能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某个亚马逊仓库里整装待发,也可能仍在义乌的某个角落,等待一位中国快递员的揽收,和一趟漂洋过海的旅程。
跨境电商的物流模式中,核心差异在于海外用户下单时,商品身处何方,即商品的存储地。对于买家,这种差异将决定商品从何处发货,进而影响配送的时效性和收货的确定性;对于卖家,这种差异则决定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售后服务方式,甚至包括SKU的选择。
回到那根被选中的音乐蜡烛。
如果它此刻仍在义乌,用户下单后,它将从义乌被揽收,通过海运或空运完成跨境运输,抵达美国后再完成本土运输和尾程配送。用户下单在前,跨境运输在后,意味着买家需要耐心等待漫长的配送过程,可能会因为错过朋友生日愤而退货,但也意味着卖家不必承担高昂的海外存储成本和库存积压风险。这种模式被称作直发模式,即卖家从海外跨境发货。
如果它此刻已经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亚马逊仓库,用户下单后,只需等待一两天,音乐蜡烛就将完成出库、分拣、揽收、运输,被亚马逊快递员放到家门口(的地毯下面)。
跨境运输在前,用户下单在后,意味着配送时效大大提升,买家收获更好的网购体验,但也意味着卖家需要支付海外存储成本,并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海外库存中。这种模式被称作海外仓模式。
海外仓是电商跨境物流的重要基建,也是商品跨境流转中的核心节点。
当前主要的海外仓有三类,分别是电商平台自营的海外仓、快递公司提供的海外仓和第三方海外仓。
其中,电商平台自营的海外仓多数会一并承接商品后续的包装、库存管理、配送,乃至退换货和用户咨询服务,类似国内用户熟悉的京东自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亚马逊在各站点国拥有仓库,作为存储和运输自营商品的中转站,将其开放给海外商家作为海外仓,本身就是空间和能力的复用。
一方面,商家付费使用海外仓及亚马逊配送服务,对平台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商业收入;另一方面,跨境商品更多能从本地发货,可以大幅缩短配送周期,优化平台用户的消费体验。
介于直发模式和海外仓模式中间,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出一种名为“虚拟海外仓”的模式,本质是对消费者使用障眼法,让消费者误以为商品会从本地仓库发货,但实际上在下单时,商品还远在大洋对岸。
用户下单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一个本国的快递单号,让用户误以为包裹已从本地仓库发出;等商品经过跨境运输抵达海外中转地后,再由物流公司拆出包裹,丢掉贴有跨境物流面单的外层包装,将只贴有尾程配送面单的包裹发出。
一套操作过后,用户只会发现明明早已发货的包裹纹丝不动,直到很多天后才有新的转运信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约海外仓储成本,扩大商家售卖的SKU,但实际上牺牲了买家的体验,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商购物的信任度。
为提升履约率和配送效率,不少电商平台都拥有自营的物流服务。因为跨境商品较多,这些电商平台自营的物流服务,多数会涵盖跨境物流的多个不同环节。
从上图中的跨境商品流转路径来看,对中国商家而言,电商物流可被分割成多段,主要包括中国国内运输、跨境运输、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本地运输(International Domestic)。这三段路程,养活了众多物流企业。有的囊括运输全程,提供“门对门”物流服务,也有的只做某一环节,甚至只提供存储仓库。
随着海外电商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物流行业似乎即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这一集中国观众都看过,就像淘宝与三通一达、京东与京东物流、拼多多与极兔速递,每一个电商平台的爆炸式增长,都会给物流行业留出几个快速占据市场的席位。
对于那些已经在国内尝过甜头的企业而言,从电商物流切入,参与到跨境物流,乃至海外的本地物流市场争夺,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另一方面,当中国国内的快递市场趋于饱和,把目光投向尚未尘埃落定的海外市场,也是相关企业摆脱内耗寻求增长的必经之路。
02 快递企业出海迎来窗口期 ·
对企业而言,和产品同样宝贵的,是时机。从外部环境和各家快递公司的动作来看,快递企业出海已经迎来重要窗口期,信号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海外用户消费习惯改变
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各国均经历不同长度的管控期,线下零售交易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转移到线上。2020年起,海外线上消费占比逐年提升。
根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数据,2020 年全球电商销售额高达4.3 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同比增长27.6%,增速远高于疫情前。即便是在疫情前电商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的美国,线上消费的占比也在最近几年经历了一次加速攀升期。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美国2021年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为9750亿美元,电商市场在三年间以近乎翻倍的速度增长。
同样的趋势也发生在欧洲各国。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欧洲电商总收入为3541亿美元,到2021年底,这个数字涨到4659亿美元,两年间涨幅超过30%。
除开疫情对消费习惯的改变,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智能手机普及同样加速了电商的本土渗透。根据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提供的数据,2019年,东南亚电商销售额达690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200%。
全球消费者越来越接受线上消费的形态,意味着包裹量也将大幅提升。原本的运力无法支撑迅速增长的包裹数量,对物流企业而言是争夺溢出需求的契机。
2)跨境电商规模扩张
海外线上消费渗透率的提升,也和中国商家密切相关,以跨境电商为主要模式的商品出口,将制造更多B to C和C to C形态的物流需求。
根据招商证券相关报告,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在外贸中的渗透率已高达39%,且在海外线上消费高速发展的驱动下,跨境电商对出口业务的贡献度逐年攀升。根据观研报告网相关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实现翻倍,其中疫情初期的2020年,增速高达20.79%。
来自电商平台的数据也在验证中国商家对全球线上消费发展的作用。2017年,亚马逊的头部卖家中,中国卖家仅占16%,到2020年,这个数字增长为42%。
成为全球电商交易的重要发货地,意味着在持续增长的线上消费中,越来越多包裹将从中国发出。这是中国快递企业参与全球物流市场,和历史悠久的快递巨头们争夺份额的有效切口。
如前一部分所述,各大电商平台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全球物流体系,亚马逊甚至在2022年4月宣布将自营的Prime物流开放给非亚马逊订单,以配送时效性著称的亚马逊Prime物流可能会从一个平台内部工具变身为全平台物流服务。但对商家而言,平台的自营物流价格较高且有门槛,第三方物流公司仍然存在扩张空间。
3)运输配送能力成为短板
和海外市场增长迅速的电商规模相比,商品的运输和配送成为了木桶里较短的木板。
对于跨境运输环节,海运、铁运、空运的承载量受轮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限制,达到运载量上限后,会出现运力短缺,导致运费大幅上涨,运输周期延后等问题。
2021年,全球海运价格持续暴涨,一个标准集装箱从上海港口到洛杉矶港口的海运运费报价比前一年暴涨12倍。商家即使愿意掏钱,预订到海运舱位也成为难题,货物抵达欧洲或北美的港口后,又因为港口拥堵而迟迟无法进港卸货。
以美国为例,拥堵一路从进口货物的港口蔓延至内陆交通网络。今年5月,洛杉矶港口集装箱铁路运输的平均等待时长高达11.3天,是年初的3倍;芝加哥等内陆物流中心同样出现拥堵,已经运输到中转站的集装箱堆在堆场内,迟迟无法进入下一阶段的转运。运力短缺最终将传导到消费者和线上线下的零售商,倒逼本地零售商提前预订货物,并为此承担更高的库存压力。
伴随着线上消费的升温,包裹数量仍会持续上涨,如果海外市场的运输配送能力迟迟不能补齐,对于当地消费者而言,就出现了需求和体验未被满足的空缺地带。
03 等待机会,挑战巨头 ·
国内头部快递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高效的配送体系,体系内既包括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的网格站点,也包括每一个环节里辛勤劳作的快递从业者。这套体系经历过双十一、618等大促活动的“毒打”,从屡次爆仓崩溃中重建,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全国用户的不同需求。
但在国外,故事的剧情并不完全一样。
在快递行业同样发达的美国,派件时不通知收件人是常态。如果商品恰好有签收服务,快递员会尝试敲门,但不会给收件人打电话。
留学生孙凌松说,他在美国收快递时,最讨厌看到家门口贴着“派送无人接收,明天将继续派送”的字条,那意味着第二天白天,快递员会再来敲一次门,并且再贴一张字条,直到包裹被原路退回。“快递员都在白天送包裹,但我白天要去实验室,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选择自己跑去邮局取回来。”
不管是快递已经放在家门口,还是快递被退回,快递公司或快递员都不会给收件人打电话。“有一次我听见敲门声,赶紧爬起来,穿着睡衣就冲去开门,一开门发现快递员已经往回走了,赶紧叫住他。就这还是我在家的时候。”众多快递服务中,最让孙凌松满意的是亚马逊,“prime 的商品差不多两天就能到,而且送达以后还会给你发个邮件告诉你商品的状态变成了delivered。”
海外快递服务存在效率和体验的提升空间,对中国快递公司而言,只是重新做一遍已经在国内被验证过的事情。
首先被中国快递企业争夺的是东南亚市场,这里与中国在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上更接近,电子商务处于高速发展期,且不像欧美市场那样有根基牢固的物流巨头。另一方面,中老铁路已于去年底通车,中缅国际铁路班列于今年5月正式通车,中泰铁路正在建设中,未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货运往来将更为频繁。
2021年,顺丰在东南亚的大动作是收购嘉里物流,用175.55亿港币换来嘉里物流过半股权。作为东南亚最大第三方物流公司之一,嘉里物流业务范围覆盖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是亚洲和欧美之间商品贸易的主要运输者。
收购嘉里物流对顺丰国际化业务影响巨大。根据顺丰发布的财报,2022年第一季度,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高达202.05亿,同比增长451%,已占到一季度总营收的32.6%。
2021年,顺丰凭借307亿美元的总营收跻身全球物流公司营收前列。在它身前,UPS、DHL、联邦快递都是老牌快递巨头,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有较强的统治力,马士基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德迅则是全球最大的海运代理公司。——在被疫情加速的线上消费浪潮下,这些物流公司各自取得高速业绩增长。而今年,顺丰有望凭借增速强劲的国际化业务冲击更靠前的位次。
对顺丰而言,国际业务是第二增长曲线,但对曾经在国内快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百世快递而言,国际化业务几乎是一种“All in”的选择。2021年,百世快递把国内业务以68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极兔速递,相继撤去国内的快递点,将全部精力投入快运业务(大型货物运输)、跨境物流、海外仓储及东南亚本土快递业务。
根据百世集团财报,一季度,百世国际在东南亚地区的包裹量达3839万件,同比增长25%,增速最快的国家是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22年7月,百世泰国与泰国邮政配送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享泰国境内的仓配网络、车辆、快递员,这意味着在当前泰国境内1100多个快递站点的基础上,百世国际将进一步参与到泰国本土的快递服务中。
收购百世国内快递业务的极兔速递,却是一家创始于印尼的快递公司,创始人李杰来自中国,算是中国互联网人的一次出海创业。因大量承接拼多多包裹配送而在国内快递业务中后来居上的极兔速递,在东南亚有着稳固的业务地盘,并且进一步地将业务快速复制到了中东、南美与北非。
机遇的出现总是无比突然又暗藏伏笔。
2019年底,极兔速递CEO Robin Lo来北京参加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班,接受36氪访谈时,他为这趟学习之旅做出解释。“在中国,我们可以看看是如何每天处理1.8亿电商订单的。”
那时候,印尼全国每天产生的电商包裹大约是400万单,极兔能拿到四分之一,也就是100万单左右;等到2022年6月,极兔速递在武汉召开首次客户见面会,参会人称极兔在见面会上公布,当前极兔日单量已突破4000万单。——3年前要花一天时间攒够的单量,现在只需要36分钟。
中国快递企业在东南亚,未来在拉美和北非,乃至在欧洲和北美,都有抢夺市场的空间。击败历史悠久的巨头并非痴人说梦,过去,面对海外市场时,我们总会畏惧水土不服,担心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老故事在商业世界里重新上演。TikTok 在全球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中国互联网人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观念革新。
拥有一个成功案例,是打破担忧的最好武器。不同地区的人们沉迷在同样的喜悦里,被手指上下滑动后的动感音乐吸引,无论国籍、肤色、种族、年龄。不同地区的人们也会爱上同样方便的网购和外卖,前提是选项够多,配送够快。
大家都想当下一个TikTok。全球主要商品出口国,需要拥有一个全球物流配送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