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客户只是享受低价的逾越感而不是真的低价?
再有半个月大部分的亚马逊卖家都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会员日大促,有不少小伙伴在最近几天都设置了Prime Discount,看了大家的售价,我直呼一个好家伙,这简直是集体在给海外用户送福利,叛逆的我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所有的产品全部上调售价,以此迎接一年一度的平台大促。
事实上,前几天我已经对个别产品进行过一轮的提价,销量上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实际销量丝毫都没有下滑,我们有涨价的勇气其实很简单:产品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流量并且涨价也没到特别过分的地步,刚好利润上涨的部分可以用来打更多的广告,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我们的规划没有特别大的差错,大促前应该还有两到三波的涨价,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大促前可以为商品设置一个额外的Prime Discount,这样既不影响我们的利润,又可以在PD和LD之前,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转化,当一个产品同时显示多个促销的标志,会给用户带来一种低价的错觉,反而能够促进他们下单购买我们的商品。
现实中,做过亚马逊的朋友都会发现,在不少品类中,并不是绝对低价的商品就一定能够占据最好的排名,也不一定能够获取最佳的销量,我一直不鼓励低价内卷的原因是:过分的低价会让我们丧失产品推广的预算,低价商品很容易出现但凡投广告就必亏的现象,搞不好广告的订单连产品的成本都要搭进去,即使出了单,也可能拿不到太多的回款。
真正影响转化,影响销量的核心原因通常来说只有两点:产品的吸引力和产品获得的流量规模。很多朋友把低价当成了产品的唯一竞争力,这在销售行业其实是很被动的,在我看来,良性的低价一定是背后的生产效率和销售速度有了大幅的提成,产品的成本有了显著的下降,否则的话,生意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当前平台上的绝大多数商品链接本身并没有做到极致的优化,导致给商品带来了大量不那么精准的流量,同时产品的视觉,产品的文案,并没有真正抓住消费者的需求,至少没有非常直观地让客户产生购买的兴趣,这才是导致产品没有太好转化的点。
上周的复盘会上,我公布了我们产品的月度流量数据,的确我们目前并不见得有多好,但是不论是新品销售,还是老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我都极为重视流量规模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销售速度相对快一点的核心原因,不少朋友每天盯着那可怜的流量在琢磨如何进一步提升转化,但其实,有些产品即使做到30%的转化,都不见得有太好的销量,因为流量的基础太差了。
我们有款新品,上架的第四天,直接获得了平台的秒杀推荐,这是目前碰到的最快的一次,归根到底就是从上架销售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不错的动销,销量才是推动一切的基础,有秒杀推荐的同时,这款产品不会错过接下来的平台大促的BD促销,所以可以预测的是,首月的销量应该不会太差,因为以往的产品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压根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低价,在亚马逊平台上只要没有低于同行一半以上的售价,都谈不上什么绝对竞争力,反倒是我们有一次失误被贪便宜的用户来了一波零元购,这让我后悔不已,除此以外,只要同一品类的头部中存在高价销售的商品,只要不是什么超级大牌,我们就要有涨价的勇气,低价的好处有,但是不多,高价销售的好处反而我能罗列出一大堆。
借用复盘会上一个小伙伴的话:低价销售的策略会让同事丧失了很多运营的空间,导致他们压根就不敢有所尝试,有所动作,相对合理的高价,会让我们有更多尝试的机会,并不是一件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