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挂了,Flipkart和Amazon价格战对印度零售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在电商巨头 Amazon 和 Flipkart 的高强度价格战中,印度实体零售商开始寻求国家的特殊保护,但这一次,摇摆不定的政府似乎并没有与他们统一战线。
印度是否应该学习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为了保护其初创企业的发展前景而限制外国公司的进入?或接纳全球资本,将其作为印度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解开外商投资的束缚?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允许诸如 Amazon、Facebook 以及 Google 这些企业在本国电商、社交以及搜索引擎市场中进行优胜劣汰的竞争。
随着印度的技术前景进入了一个迷茫的阶段,这些疑问愈发浮出水面。尤其是在十一月月初的排灯节结束之后,它们更是成了热点话题。往年的排灯节都预示着印度零售商不断上升的销量和销售额,但今非昔比,今年的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
实体零售商逐渐走向灭亡?
由于坚信实体店缺少了与电商巨头同台竞争的能力,印度零售商开始催促就 Flipkart 和 Amazon 平台的“不正当价格”进行裁决。有言论表示,Flipkart 和 Amazon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通过海外源源不断筹集到的风险资金补贴持续降价的商品。
不出所料,Amazon 和 Flipkart 相继否认了该说法。尽管如此,在排灯节期间,这些网站的销售活动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甚至有传言称最高折扣达到了 90%。显然,Amazon 和 Flipkart 盘踞了印度电商的巨头王座。
与此同时,线下实体零售商以往通过排灯节获得的利润蛋糕正在被迅速侵蚀。
作为中国电子保护主义的支持者,线上商城 ShopClues 和 Droom 的创始人 Sandeep Aggarwal 在接受《金融时报》的采访时表示,“Amazon 利用子公司提高价格战成本的做法对于印度其它小企业来说是相当有杀伤力的。”
新德里公司 Snapdeal 的联合创始人及行政长官 Kunal Bahl 认为,“由于缺少用户忠诚度,数以百万的小型在线商户处境艰难,他们不能像大企业一样操控库存和价格。”
Snapdeal 在印度电商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位于第三,尽管远远落后于一、二名,但它是印度第一家向市场模式转型的企业。
政策起源
早在今年 4 月,包括小商铺和零售巨头 Future Group 和 Reliance 在内的零售协会向商业和工业部长 Suresh Prabhu 写了一封信,声称许多印度的电子商务公司无视印度的外国投资规定,操纵其平台上商品价格,而这是印度市场模式所禁止的。
一直以来,印度的零售政策都是诸多疑惑和纠纷的来源。在 1947 年独立以来的数十年,为了保护数以万计的印度小生意人不受外国超市的影响,印度都不允许国外零售商进入市场。
直到 2012 年,印度政府放宽了政策,允许 Gap、H&M 这类单一品牌零售商进行 100% 的投资,多品牌零售商也获得了 49% 的投资额度。
然而,由于沃尔玛这类企业的产品直接冲击了印度数百万商人和小商铺,他们被禁止对其经营活动拥有多数股权。矛盾的是,沃尔玛被允许开发名为“现购自运”的批发业务,这对于那些聚集备货的小商铺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
随后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伴随着陈旧、复杂的政策混乱期,印度最大的网上商城 Flipkart 开始售卖以往只有实体零售才出售的商品。
尽管 Flipkart 最初的创始人是两个印度人,但其创投资金大多数都来自海外。软银和 Lee Fixel 的 Tiger Management 是主要投资人。展现出赤裸裸的、毫无羞耻之心的利己主义,Flipkart 的创始人 Sachin Bansal 还连连公开抱怨,像 Flipkart 这样拥有极大的海外靠山和垄断地位的公司才更需要保护。换而言之,单一品牌政策面对互联网似乎显得手足无措。
由于缺乏监管经验和鼓励行业发展的诉求,印度政府数年以来对该领域并未过多干预,2016 年,印度政府最终决定采取行动,并推出了两大新政策。第一条是像 Amazon 和 Flipkart 这样占据印度 70% 电商市场但只有 4% 零售总额的电商公司将禁止持有存货;第二条为电商企业不允许从单一实体采购超过 25% 的货源。印度政府认为,这些政策将间接或直接影响物品的定价。
虽然表面如此,但上有对策下有对策,针对此政策的措施很快就出现了,例如让印度独有的前端实体开发票,而外资实体处理后端业务。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希望印度这个据称民族主义的政府可以采取行动,守卫自己的票仓——数百万零售商的利益。
迫在眉睫的扶持?
就结果来看,今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为那些向商务部长 Prabhu 提出抗议的印度企业带来了小小的希望。第一件是印度行业监管部门印度竞争委员会 CCI 正式接手了该案件。另一件则是一份电子商务政策草案的推出,该法案覆盖了电商交易中所产生的本地数据,也有很多公司希望其能对加剧价格战的主要外资企业进行严厉的制裁。外资企业即 Flipkart 和 Amazon 都在刻意回避相关的政策话题,而印度瑞来斯实业公司则积极参与,对草案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该政策草案特别鼓吹,“需要保持灵活性,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确保在未来实施和制定恰当、合适的政策。这样才能鼓励国家创新,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与全球巨头和暂时缺少竞争力的潜在对象一起,找到自己的定位。”
印度政府在未来或将引入一份落日条款,有一定可能性逐步淘汰当前恶性降价的企业。同时,草案还建议为行业独立配置一个监管机构。外国企业的丰满羽翼最终将不置可否地被削弱。
一个大反转
近期,印度监管机构 CCI 裁决显示,印度电商市场并不存在异常的违规现象。这无疑给印度的实体零售商泼了一盆冷水。
委员会宣称,“纵观印度当前网络在线市场平台的市场架构和建设,并没有一个企业在这个处在变革阶段的市场中处于任何有利的主导地位。”
最为火上浇油的是,政府随后的态度也产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一名商务部的高级官员向印度科技网站 Factordaily 透露,“目前来说,电子商务行业并不需要什么政策,不过一套规则将帮助行业进入下一个阶段。”
显而易见,印度人民党政府害怕承当破坏一个价值 380 亿美元(约 2,638 亿人民币)行业的罪名。随着印度下一波互联网潮的到来,5 亿潜在消费者进入网络,该行业有望于 2026 年增长至 2,000 亿美元(约 13,887 亿人民币)。
从戏剧性的变化,以及政府不作为的影响、行动、观点来看,未来的发展走势扑朔迷离。毕竟,印度即将迎来大选,拉拢普通民众的选票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好戏频繁登台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了。(本文作者:K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