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亚马逊市场,太内卷了吗?
昨天朋友斌哥来公司喝茶,一直吐槽着前阵子的展会,说现在的展会都成了服务商的展会了。我笑着说,这不都一直是这样子吗?正儿八经的展会我到现在还没见过,彼此都笑了起来。
其实不止一个人这么吐槽,而是很多人吐槽,甚至有一些人是特地从浙江赶来参加展会,逛了一上午也就回去了,觉得没劲。
我基本从来不去展会,这跟我不怎么去工厂是一样的道理的,我觉得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留着搞单。况且展会基本都是服务商,这个情况跟现在的亚马逊卖家搞的千人大会有的一拼,都是服务商,干货啥都没有,留个手机号码,还被主办方打包卖给了服务商,天天被轰炸......
星期五晚上在自己的视频号直播了一下,跟粉丝们聊聊天,我觉得挺好的,同个亚马逊圈子,就是应该多交流,才能够成长。这阵子确实很忙,所以一直没有时间直播,接下来得好好规划下定时开播,大伙聊聊各自的现状,挺好的。
大家还是对于现在的整个亚马逊市场没信心,觉得太内卷了,无论是产品的广告竞价和预算,还是产品的售价,都觉得竞品们都是卷王。产品的广告竞价和预算,只有更高,没有最高。而产品的售价,只有更低,没有最低。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倒还好,在前面的文章我一直提及到我们选择了一款产品打造,应该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扬长避短,而不是没有一个全盘计划,就选择进入跟竞品们打价格战,拼广告竞价和预算。
看到竞品卖什么产品好卖,就跟着采购一模一样的产品,然后打价格战,要么就是多增加一个套装,然后定价比竞品一个装的价格还要低,然后打价格战,大家一起耗着,看谁撑得时间长,这样子的思路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亚马逊卖家思路了。如果到现在,面对如今的亚马逊市场还是这种思路的话,那势必觉得非常内卷的,你不觉得内卷,谁觉得内卷!
我们在亚马逊平台上打造产品,所做出的广告引流,站外推广,秒杀等等动作,最终还是回归到自己的产品本身上,这才是本质问题,而我发现还是好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
每次看到什么细分类目什么产品好卖,就采购,发货,然后就是高竞价高预算超低售价跟竞品打价格战。发现产品还是出不动,加广告预算,站外推广,秒杀,最后SD,还是卖不动,于是站外清货。然后重新花时间选一款产品,又是高竞价高预算超低售价,发现还是卖不动,加广告预算,站外推广,秒杀,SD,然后再一次站外清货,甚至清不动,直接弃置。一直这么循环着,一直亏钱,一直清货,一直弃置,一直怀疑人生。而有的人还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自己的本钱不够,要不然可以搞一把大的,我还真的是替她捏了一把冷汗,就这脑回路,把我打得措手不及。而到最后,亏完负债出了场,还不知道自己到底亏在哪里。。。
......
我在前面的文章一直提及到我们自己运营产品的时候,我们通过产品的改良和微创新,我们想让产品发挥出它的产品力和竞争力,来达到产品的利润最大值,这才是我们开发产品的初心。
而这个通过产品的改良和微创新,解决整个竞品的痛点,变成自己的卖点,很多人都以为那就只有开私模才能够做到,成本太高。我也是很纳闷,为什么会这么想?实际上,你会发现现在平台上很多细分类目竞品们的产品痛点并没有解决,而你只要花点心思,跟工厂协商,基本就能够轻松解决,而不需要开私模。
再说,当下的整个供应市场,开私模成本早就不高了,只要你订单量稳定,模具费工厂还给你出这个模具钱,这都是大家需要去深入了解的事情,而不是别人听什么,你们就相信什么。人家讲了几年的亚马逊,现在还在讲几年前的东西,早就跟不上时代了,不要人云亦云,需要自己深度思考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是只是忽悠,这个很重要。因为人的整个认知天花板,也取决了你的整个事业的发展空间。
而通过对产品解决痛点,死磕产品品质,甚至是改良产品和微创新的这种模式,进化式模式,是完完全全可以复制迭代的,复制在下一款新品上,下下一款产品上。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力, 买家之声, 退货率, 转化率, 复购率, 批发单, 做到极致,那么这就是爆款打造机模式。
而这样子的模式,能够让你在广告费用这块板块上大大节省支出,只是现在还是很多人还不明白而已,以为广告就是药不能停,盲目地烧着,有时候花在哪里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也同样是个真实的故事。
产品的关注点无非就是对于竞品的竞品分析上,进行做出判断,产品的工艺水平,产品存在什么样的痛点,产品的品质,产品的购买人群,产品的定位,产品的用途场景。
产品的品质工艺能够提升,那么自然而然产品的售价可以高一些,具备有产品的溢价空间,空间也足够大,即使这样子,还是有一部分购买人群是能够接受的,慢慢培养了你的品牌粉丝,那么自然而然你的产品复购率和批发单也就很多,这也是很多人反馈他们的产品没有复购和批发单,丝毫反思是自己自身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点。而像以下这种复购单,我们基本每个产品都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在产品的整个广告费用支出,真的就是少之又少。
在”天道“的电视剧中丁元英在王庙村的第一次股东大会,讲到了: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们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大。这个市场竞争的确是非常厉害,胜负往往就是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如果你比他多一口气,那么你就是赢家。要扬长避短,拾遗补缺,要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也是这些年,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我也发现人与人认知的不同,所以不要强求同个频道,这样子对大家都好。
你在说产品竞争力,他说他只知道超低价出单,你在说产品溢价能力,他说他只知道超低价出单,你在说后端成熟供应链,他说他只知道超低价出单,结果他不知不觉亏完消失了…(来自我和汽配小老弟之前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