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市场——兵家必争之地。
印尼轻工业尚称发达,大部分民生用品均为印尼本地生产,食品、家用品、纺织成衣等产业均具备外销能力。但因国内需求过于庞大,供给尚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外销量仍低于进口。
印尼基础工业脆弱,模具、电机、电子、金属与塑胶加工产业较为落后,生产设备老旧,许多原料,零部件及模具均须仰赖进口。
其中,印尼第一大进口品项就是机械设备,其次依序为化学品、燃料以及食品产品业。
机械设备进口主要来源为日本、台湾、韩国、中国大陆,亦有少部分来自欧洲。
欧洲机械在印尼市场占比远低于亚洲,主要原因是售价过高:欧洲机械价格较高,无法符合印尼企业短期回收的投资理念;
维修支援的困难:印尼机械基础脆弱,对维修支援要求频繁,外国机械必须要有足够的维修技术人员才能维持良好的品牌形象;
除人力外,零件备品的充分与否也是很重要的考量,这方面亚洲比欧美的品牌有优势。
印尼进口塑胶机械以塑胶射出成型机为最大宗,主要应用于家庭用品、家电、及汽车零部件。其中以家庭用品(如水桶、盆、水瓢、椅子等)占大部分。
其次为塑胶押出机,运用于线材、管材或有形状的条料,亦有许多用于再生原料及包装膜的生产;还有中空成型机/吹塑机,主要运用在瓶状物或中小型塑胶容器。
下游塑胶行业生产家用品及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等所需的塑胶包装材料与容器。大约70%的销售来自国内市场,其庞大的民生用品市场带动各种塑胶加工机械的需求。
汽/机车产业方面,零配件的生产广泛使用到塑胶机械。但是,日韩汽/机车品牌为了保护其零配件的供应伙伴,几乎不使用其倔国家的机械。日韩系车厂使用的零配件多为其代理商或其合资厂商所垄断。即使是在外国的汽车原厂,零配件OEM供应商也难以进入其供应链,机械也是一样。
纺织成衣是印尼第一大外销出口加工业。印尼纺织成衣机械主要进口自日本、中国大陆、德国、台湾、韩国、印度、瑞士及意大利等地,其中日本机械商提供最优惠的付款条件,中国大陆机械则以价格取胜。这两个国家占有超过4成纺织机械市场。
欧洲机械以意大利品质最受印尼企业推崇,但较高的价格、薄弱的通路及售后服务系统使其难以在印尼广为销售。
鉴于纺织成衣产业对印尼经济的重要性,印尼政府每年均拨款鼓励纺织成衣企业更新老旧机械设备,包括采购机械折扣及低利贷款等。
虽然纺织成衣主要外销的欧美市场景气持续低迷,以印尼政府对该产业的重视,长远而言纺织成衣机械仍具拓销潜力。
受限于基本工资逐年调升以及雅加达地价的持续攀升,纺织与制鞋厂商近年已逐渐移往中爪哇地区。
印尼鞋业公会表示,印尼60%鞋类市场由进口产品所掌握,来自中国大陆的进口占约90%,大都是塑胶鞋、学生鞋及廉价的鞋类。
印尼家电市场的成长力与需求相当强劲,是国际大厂必争之地。
印尼近年经济成长快速,许多消费者汰换旧型家电,升级家用电器配备,如电锅、吸尘器、搅拌机、电熨斗、风扇等,各项产品的市场需求皆直接刺激市场消费。
一般而言,印尼人民对本土品牌电子电器产品缺乏信心,尤其是中高价位的消费者特别偏好国际品牌或进口产品。因此,日本、韩国的国际品牌在印尼发展相当成功。
中国大陆的海尔、美的电器则主打中低价位市场,其他亦有许多小品牌争食低价市场。
近年来,印年厂商也开始发展自有品牌。如Polytron、Cosmos、Sanken都有不错的知名度,这些厂商多是由早期的代理商转变成为组装厂或自行研发制造,以自有品牌迅速扩大国内通路与市场。
民以食为天,印尼人平均将53%的收入花费在食物上,而印尼2.6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创造了蓬勃的食品加工产业,约有5793家中大型食品加工厂,93000多家小型企业及147万家家庭式工厂,从业人数达449万人。总产值超过233亿美元。其中大中型企业即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74%,员工数占产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印尼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及零组件多仰赖进口,主要来源为日本、台湾、韩国、中国大陆,亦有部分来自欧洲。
进口机械包括制罐机、灌装机、压盖机、装瓶/装罐机、油炸机、烘焙机、冷冻设备和真空包装机等。
由于内需庞大,印尼本地生产的加工食品供应国内市场尚有不足。加工食品及相关机械设备市场未来尚有成长空间。
印尼汽车市场成长潜力庞大,紧追中国大陆与印度,是新兴市场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印尼政府已将汽车装配及制造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积极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希望能取代政治和治安局势不稳定的泰国,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车辆装配基地。
印尼在国产车领域起步较晚,历经保护主义到市场开放。印尼多次尝试扶持国产车,总共有20几个品牌,可以是发展过程并不顺利。
为扶持印尼汽车产业成为东协龙头及减少燃油进口,印尼政府推出LCGC(Low Cost Green Car)政策,只要符合80%零件在印尼生产的条件,政府便以税率减免的方式鼓励国内汽车制造商生产价格低于1亿印尼盾(约7500美元)的廉价低油耗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