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两项关于关税的行政命令:一项是自4月9日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另一项则是5月2日起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货值包裹(低于800美元)的关税豁免政策。
这一政策被白宫称为“经济独立宣言”,但其实际影响远超预期——或动摇过去七十多年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发展的基石,加剧全球供应链震荡。
而对于跨境卖家而言,这场关税风暴同样拉响了成本飙升的警报。日前,跨境货代们已针对该政策进行了费用调整。
【新手速通指南,别再为信息差买单!资源一站式整合+亿级大卖实操秘籍。4·25 | 深圳 弯道超车,就差这一场!点此报名】
关税政策落地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成本激增,跨境物流端率先承压。
根据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政策,美国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加上此前累计征收的20%关税,美线商品面临的有效税率已超过54%。在此境况下,包税的物流渠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货代将这一新增成本转移给了卖家。
AMZ123了解到,近日,据业内消息,不少跨境卖家收到了美线货代的运价调整通知:
“一觉醒来,做美线的人,天都塌了。”
“美空渠道涨两块,美森涨一块五。”
“到港之前都要加钱,货代让补差价。”
综合业内反馈,美线海运货代的涨价幅度普遍在1元/kg至2元/kg区间,大部分界定时间都是4月9日:即4月9日前到仓的货物按原价收取,4月9日后到仓的加收、补收运费。
对此,部分卖家表示对于中小卖家来说影响不算很大,以“运价上涨1.5元/kg”为例,费用平摊下来相当于一百公斤才150元人民币,涨价幅度对利润空间的影响有限。
但“苍蝇再小也是肉”。在这一系列新增的费用调整政策下,物流成本上涨几乎已是板上钉钉,因此也有不少卖家提到:受关税直接冲击,依赖美国市场的卖家要么调整运营策略,要么涨价。
近期在各大跨境卖家社群及论坛上,“是否涨价”也再度成为了热议焦点。
有卖家认为,若将运价涨幅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产品售价需提高8%-10%,可能面临订单流失;若自行消化成本,毛利率则将有所下滑。部分卖家则是决定选择“折中方案”——如优化货件拆分以降低分仓成本,或通过差异化产品设计提升溢价空间等。
截至发稿前,从业内讨论来看,大部分卖家仍处于观望阶段,并未进行涨价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等关税”政策下,除了深深扎根于本土的中国卖家外,此前曾蜂拥至越南建厂的中国卖家同样也陷入了两难困境。
【新手速通指南,别再为信息差买单!资源一站式整合+亿级大卖实操秘籍。4·25 | 深圳 弯道超车,就差这一场!点此报名】
过去几年,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外资友好的政策以及对美贸易顺差优势(2024年高达1230亿美元),越南成为了中企制造业产能转移的首选地,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世界工厂”。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有近150家上市公司在越南设厂,其中不乏来自我国的汽车、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家电、家居家具、纺织鞋帽等行业的诸多企业,一方面是看中了越南制造业的潜力,另一方面则是试图通过“越南制造”标签来规避对华关税。
然而,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彻底击穿了这一“算盘”——越南对美出口商品将面临46%的关税,远高于中国的34%,导致在越设厂的企业成本骤增,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生产需承担高昂关税成本,撤离则面临前期投资的沉没风险。
“对东南亚的征税力度超预期了,来越南投资建厂的企业天塌了。”
“砸在越南的钱还没收回本呢,规避关税的路径先被堵死了。”
“到越南建厂的基本上中企居多,美国这是为了全方位无死角地堵住中国卖家?”
面对危机,越南政府已迅速采取行动,提出取消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并承诺将扩大自美进口(如农产品、液化天然气和高科技产品等)。若谈判成功,越南对美出口成本将大幅降低,甚至可能恢复至关税前水平,利好在越建厂的跨境卖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越南展现出妥协姿态,但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性”仍是隐患。鉴于越南与美国的贸易逆差过高,美方对此磋商并不买账。4月6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对越南镀锌钢产品征收初步反倾销税,税率从40%到88.12%不等。
同时,结合此前美国政策的“逻辑”,即便越南的“零关税”请求通过,跨境卖家也要警惕谈判可能附加的条件(如限制中国投资比例、加强原产地审查),这些条款或间接抬高合规成本。
如果你是在越南建厂的企业主,会选择回流国内还是转战其他地区?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探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