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老板,你是不是冷落了你的团队?
创业是一场不可回头的修行,这场修行是你永远不知道前面的坑有多少有多大,但你无路可退,只能一个个填满。 如果要问跨境电商最大的坑是什么,一定是团队管理的坑。只见无数卖家团队扩大了又缩编了,人才来了又走了,留下老板在深夜忧愁......团队管理的坑该如何填? 其实团队管理也跟打球一样,策略需要灵活变通,进攻策略、防守策略......都需要跟着业务情况而变。 进攻策略 当你的企业发展足够快,发展速度超过人才成长的速度,那流失的人员,可以看做企业弯道加速甩下的掉队者。同时高速发展也能抵消企业内部的大部分矛盾,此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发挥团队潜力,创造更大的增长。这时候的卖家管理策略既要务虚,也要务实。 员工 电商企业的员工多为90后,有梦想有冲劲,要给他们一个清晰可见的晋升通道。其次要多给存在感,只要积极、肯学、肯吃亏,就多给表现机会,因为人是在使用中增值的。 中层 把优秀的中层作为标杆,激励其他中层,并设立年度奖项等荣誉加强中层归属感。另外,老板在中层面前可以适当示弱,缓和人际关系。 领导人 电商老板不能小富则安,如果你小富即安,怎么要求你的下属安定。要有一个清晰而且宏伟的计划,比如:年度计划、五年计划、上市计划,让公司上下保持目标一致,避免下属迷茫。也要不断发挥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加强凝聚力。 员工 快速发展的公司利润更足, 可以考虑比同行稍高的提成,但必须根据岗位的不同,把产品合格率、采购成本、库存周转、错发漏发等因素算进KPI公式里,让做的好的员工, 能拿到比别的公司更高的提成。 中层 公司盘子大了,很难面面俱到,权益方面可以考虑给中层分红股,以增强其责任感,但不给决策股,老板保持绝对话语权。责任方面,让中层循序渐进,承担更多的压力,有效完成部门工作——总结并分享成功经验——培养下级管理人员——培育部门文化风气——建立部门内部的制度——对上下层提供决策建议。同时,对能担责任、有贡献的人员要想着分钱,不要等着他们来要钱。 领导人 领导人不能随意画饼,奖励上少承诺,承诺必须兑现。惩罚时要以身作则,制定的规则,自己要做带头大哥。 防守策略 当企业遇到瓶颈时,企业人才青黄不接时,卖家需要考虑适当的防守策略来留住人,及时解决问题,促进转机。 交流会、培训会、吐槽会.....不仅能收集不同意见,收集企业全体智力,同时还能锻炼资历浅的员工。但开会要多反问,把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找到问题切入点。 领导人和普通员工深入交流,由于一线员工对问题最了解,很多时候,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更加切合实际。 批评和自我批评:对问题的责任人,要立刻批评,因为此时的负罪感最大,同时还要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一起成长。领导人要自我批评,因为任何问题的产生都跟领导人有关系。 问题分级:常规问题交给普通员工,求效率质量,非常规问题交给中层和资深员工,减少失误浪费的人力。 人才流失一般是两个方向,一是创业、二是跳槽。可以适当宣传一些自主创业的失败案例,配合感情牌,让想创业的同事更为慎重的做选择。 对于跳槽的人员,要做好分析,是关键人才还是普通人才?对于关键人才,他们想离职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否有挽留的机会?总结离职员工情况,梳理对留住人才有用的建议和数据,降低后续人才流失。作为团队负责人,既要当将军,也要当政委,不仅关心业务,也要关心同事,提前规避优秀人才的离职风险。 在平时工作安排中,当员工不够用时,要工作细化,减轻压力。不鼓励全能人才,特别是中层,不能全部工作交给一个人,避免人走公司凉。 当公司人才流失严重时,要善用自己人,保持公司骨架,但不能资源倾斜,要一视同仁,避免其他人不满。 阿米巴模式 制定策略之后,也要定下团队管理模式。常见的分部门模式、垂直模式就不一一分析了,为了提高效率,也为了更省心的管理,不少卖家都在尝试阿米巴模式(即公司分为不同的项目组,项目组内部自负盈亏),取得了不少收益,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阿米巴模式能极大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纵腾、百事泰、古道.....越来越多的卖家在使用。据统计,阿米巴模式的人均销量是普通电商模式的2-3倍。 但阿米巴也有很多头疼的问题。 当阿米巴模式中某个项目组的销量很差,怎么办,是要解散重组还是等差的自己撤?优秀的项目负责人要培养还是挑选? 公有人员的费用怎么样分摊,分摊不均往往容易造成很多纠纷。以设计人员为例,目前有两种常见的解决方法:一是内部结算,每个项目组每拍一个图、做一个图都需要向设计人员付费;二是项目组内部配备设计人员。对于财务、行政、人事等公共岗位,分摊费用更需要合理清晰。 当不同项目组出现listing相互抄袭、跟卖时,当跟卖团队的销量更高时,开发这个Listing的团队的利益该怎么保证? 团队管理不易,问题也难一言以蔽之。卖家老板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团队的选、用、育、留的人才计划,选用合适的团队管理模式,发挥团队的战斗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胜则能安”,避免让人才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