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杂谈】我是这样买书和读书的
本文为"老魏杂谈"系列第1188篇原创文章,如需转载,烦请注明来源"赢商荟-老魏",深表感谢。
平时读书时,遇到喜欢的文字,喜欢随后拍个照,然后,用来作为说说或者朋友圈的配图。有读者看到后留言:为什么你选的书都那么好,能否聊聊如何选书呢?嗯,聊聊就聊聊吧。
为什么选书选得好?说句比较实在的话,因为买的多呗。买的多,把垃圾书抛开,能够秀出来的,自然就是好书了。
那我究竟买了多少书呢?我曾经有过连续半个月一天不落的收到书的包裹的记录。我自己做过简单的统计,一年下来,买书不少于1万块钱,按照30块钱一本,平均到一年365天,差不多每天买一本书了。
我当然并没有读完这么多书。2019年元旦,粗略的盘点了一下,2018年读的书大概有100本多一点。把2018年读过的书收起来,截止到写文章的当下,今年读过的书放在书桌下,12本。
而书桌上呢,正在读着的书,粗略的数了下,差不多也有12本左右。
是的,我买书是挺随机的。比如读一篇文章、听一期节目,如果正好谈到某本书,我可能就会直接买下;和朋友交流聊天时,聊到某本书,我也会记下来,然后买回来;刷朋友圈,看到某个朋友正在读某本书,如果书的主题正好事我感兴趣的,我也会直接买下。
比如,作为樊登老师的拥趸,樊登老师讲到的经典的书,我几乎都收入囊中,《正念的奇迹》、《高绩效教练》、《心流》、《流量池》、《传染》、《扫除道》、《未来简史》、《创新者的窘境》、《吸金广告》、《思考,快与慢》、《穷查理宝典》、《人生效率手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当然,我还顺便把樊登老师自己的书也买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和《可复制的领导力》等。这样买书的好处在于,买是基于听的过程中感觉好,而听后再读,又可以强化听到的那些印象深刻的视角和观点,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发现讲书中没有讲到的那些点。一本书,两份收获。(当然,上述这些书,有些是在听书之前已经买回来的,听书之后印象更深刻,于是,又重新读、反复读了,比如《正念的奇迹》,最早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听了樊登老师的讲书之后,再读,读出了不少的味道。)
再比如,和朋友交流时,聊到某本书,我会记下来,然后,买回来看,因为身边的朋友在读而且深受启发的书,一定拥有在某个视角足够深刻的点。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体》,两三年前,一次和朋友吃饭时,喝得醉醺醺的,听朋友讲三体世界所带给他的脑洞,回来后趁着酒意就快速购买入手了。当然,读这部近百万字的作品,阅读过程中我也一直处于晕乎乎的状态。
再有就是,每年总会有各种书单,有各种朋友圈热传的书或者冷门的书,遇到觉得话题不错的,我也会即时出手,买回来。当然,这种情况下,会买到好书,也会买到烂书,比如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网球名将莎娃比赛间隙总会捧着《牧羊少年的梦幻奇旅》,我立刻买回来,反复读了蛮多遍,虽然有点鸡汤和成功学的意味,但我爱好这壶,反正我是有受益的,这是好的。我自己觉得失望的,买了一本《原则》,越读越觉得烦躁,一堆的所谓的原则堆放在一起,感觉挺扯淡,连鸡汤都不如,我最终没能读完这本书。后来某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说自己身边还没有遇到真正读完这本书的人,所以,他给这本书取了个名字--《厕所》,我觉得还挺配的。
除了上面的买书的缘由,我还有一些个人的买书路径,比如,作为曾国藩迷,遇到写曾国藩的书,我一定会买回来,而且会认真的读,反复的 读。而作为村上春树迷,村上的新书旧书,我几乎集齐了,但我最喜欢的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了些什么》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至于他的小说,我也仅仅是读读。但我感觉自己被他最近的一本书《假如有时光机》的书名骗了,需要提醒你的是,这是一本游记,不提醒,你兴许也会以为是科幻类小说呢。
接着来说说读书吧。我是交叉+专题的方式读书的。
举例来说,我可以在一段时间把一个人著作读完,我也可以在很多年里持续追某个人的作品,只要作品上市,第一时间入手。比如村上春树的书,在几年前开始读时,就是把他所有已出版的书全部买回来,持续的读,然后,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对村上春树的理解一下子丰富了,然后,后续的,就是追着他每年的新书去读了。
我也读龙应台的书,从《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到最近的新书《天长地久》,龙应台的亲情四部曲读的我感触颇深。
当然,说到龙应台,我也必须说说春节期间读冯唐的《无所畏》的感觉。我挺喜欢冯唐的文字,随性,带着点痞气,之前也读过他的其它书,比如《活着活着就老了》,但读的过程中,我总是忍不住回味起龙应台书中的柔美细致,如果从文字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龙应台。但我确实没读龙应台早年的杂文。我做这样的对比并不是说冯唐的作品不好。春节期间读冯唐,看他在文中提到《不二》,我又专门买了,对于这本只在香港出版且多次印刷的书,我也最终没能读完。
再来说说交叉读的情况。听樊登老师讲到《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觉得甚好,于是我推荐全公司的同事收听,接着,我又去买这本书,买的过程中发现这本书是一套四本,于是,都纳入囊中,而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是基于《思考,快与慢》的峰终定律而拓展开来写的,于是,将两本书交叉,又重读了一遍《思考,快与慢》,然后读《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发现这本书又是基于《象与骑象人》一书的理论基础,于是,又把这两本书交叉起来读。而在读到《象与骑象人》最后一章,作者又引出了一本书《标竿人生》,这是台湾的朋友Wells送我的,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放了蛮久了,这次,正好拿来读读。后面两本书还没读,还不知道会和什么交叉。
交叉读书的好处是,你可以从一本书读起,贯穿起来很多书,如果一本书是一个点,那么通过多本关联的书的交叉阅读,线、面、体都有了,显得更丰满。
对于读书,我没有严格的界定,务实的也好,务虚的也罢,我觉得,只要有时间,只要爱好,读就是了。人生需要更丰富,但一个人的精力和经历始终有限,自己亲身的体验是直接经验,从书中读到的别人的经历、观点和视角,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始终有限,而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丰满,不妨多读读书来弥补吧。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还在读书,说明这个人对生活还有追求,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