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运营三部曲:抓取,索引,排序
最近面试了不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亚马逊运营”,让我发现一个比较可怕的现象:大多数运营虽然重视产品文案的优化,但是貌似并不是非常理解优化的本质,结果就是用错误的思路在做运营,确实有不少人工作比较努力,但是如果是奔着一条错误的道路不懈努力的话,结果反而越发悲催。
我在不少场合下都提醒小伙伴,亚马逊的本质是一个浏览器加上购物搜索引擎,我们想要获取到有效的流量和订单,就要深度思考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中间有哪些环节是可以通过我们的优化让结果变得更好的,如果没有弄懂这些,很有可能会陷入一个自己亲手搭建的陷阱。
有着数以亿记商品信息的亚马逊就像一个规模放大的图书馆,在亚马逊上搜索商品的时候就像你在图书馆借用借阅系统去查询某本书的位置,想要让查询结果非常准确的前提是,每一本在图书馆的书上架之前已经经过了详细的信息扫描,识别,和分类,搜索引擎的原理也正是如此,用专业名词来做区分的话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可以想象一下亚马逊纷繁复杂的商品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系统的爬虫工具就像一个又一个的蜘蛛一样通过不断的经过每一个节点来判断是否有它需要的食物。
亚马逊正是利用我们提交到平台的信息来识别我们的产品到底是什么,然后通过对于爬取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之后,一旦客户搜索相关的内容,我们的产品就会被系统提取,然后进行排序,最终呈现给一个又一个单独的客户。
作为卖家我们当然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商品带来精准的流量,但是真实的工作中,很多朋友因为对于本质并不十分理解,经常会犯错。
我们中的不少人每天有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查询自己的产品在某些关键词下的排名信息,悲惨的是,亚马逊似乎并没有能够真正识别到我们的产品信息,而是把我们的产品信息跟一些无效的流量进行了耦合,所以当你抱怨平台没有流量,竞争过大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这些呢。
不少朋友通过在多个商品信息位置填写同一个关键词的方式,试图向亚马逊说明我们的产品跟这个关键词的匹配是非常精准的,答案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的优化方式靠谱的话,平台的生态平衡就会被彻底打破,因为总有聪明人会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无限制重复一个关键词来欺骗搜索引擎。
作为搜索优化的最后一环ranking,很多朋友却当成了运营工作的第一环,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这就等同于让一个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去解释高等数学的复杂公式一样,成长往往是渐进式的,而非跨越式的,赚钱也是如此,真实的生活中一夜暴富的现象并不多,如果你只盯着这些,就会陷入幸存者偏差的完美陷阱,这也是不少朋友经常会给我发一些看似什么都没做但是结果非常好的产品链接,我却兴致缺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