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拥堵,跨太航线合约运价不断攀升!航运危机雪上加霜,运价再涨3倍?
俄乌紧张局势持续越久,对整个物流体系的影响就越大。
持续拥堵,跨太航线合约运价不断攀升!
海运和空运运价基准和市场分析平台Xeneta周一表示,随着零售商和其他进口商将船舶运力和服务置于运价之上,2022年跨太平洋地区东行的长协价将比前几年签署的服务合同大幅增加。
据Xeneta称,自12月1日以来签署的东海岸合约价同比增长160%,比2019年增长300%
Xenet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大多数托运人来说,确保获得所需的运力将比承运人承诺获得最低运价更有价值。”
Xeneta表示,过去三个月签订的西海岸平均长协价为6548美元/FEU,而东海岸的平均价格为10100美元/FEU ,因为进口商“纷纷涌向东海岸,以避免西海岸的拥堵和相关风险”。
Xeneta表示,从12月1日到2月的三个月期间,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签订的3至12个月平均合约运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5%,与疫情之前相比增长了350%。
东海岸自12月1日以来签订的合约运价同比上涨160%,较2019年上涨300%。上周在长滩举行的TPM22会议之后Xeneta发表声明,在这次会议上,托运人、承运人、无船承运人(NVOs)和行业分析师表示,美国的海洋和陆地拥堵将使今年的船舶运力吃紧,将对零售商和其他进口商的关税减免最早推迟到2023年。
去年秋天,运营商开始与他们最受欢迎的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据报道西海岸费率在6000美元到8000美元/FEU,这是2021-22年度约3000美元/FEU价格的两倍以上,其中大部分5月1日到期。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由于航运公司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型货主和无船承运人,合约价进一步上涨。
据海事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兼合伙人Alan Murphy对TPM22表示:“跨太平洋合约运价正在赶上现货市场价格。”
海洋、陆侧的拥堵削弱了运力
航运公司在2022-23年合同谈判中表现前所未有的强势,部分原因是强劲的进口量,也是由于亚洲和美国港口的供应链瓶颈正降低承运商部署船舶的有效运力。货代公司DB Schenker的空运和海运业务董事Thorsten Meincke指出,船舶运营商正放慢从亚洲出发的航程,以便更好地根据泊位和劳动力供应情况调整抵达美国港口的时间。
据Meincke说,跨太平洋航线去年的运力增加了31%,但由于船只在港口延误或慢航,在不同时期的有效运力下降了8%至25%,其结果是“利率暴增”。
根据IHS Markit旗下PIERS的数据,1月份美国从亚洲的进口同比增长4.5%,达到创纪录的170万标准箱,此前2021年全年增长了14.4%。尽管行业分析师和承运商代表表示,今年的进口增幅将放缓至更正常的个位数增幅,但供应链的承载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将继续降低部署在跨太平洋的船舶的有效运力。
2023年才有可能缓解
Vespucci Maritime首席执行官兼合伙人Lars Jensen表示,目前的国际贸易瓶颈将继续导致运力短缺,“如果幸运的话,将持续到2022年底”,但更有可能持续到2023年。
美国零售商和其他进口商指望2023年和2024年新船交付量激增,以稳定跨太平洋地区的供需平衡。然而,业内分析师指出,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脱碳法规可能会对运力低于5000标箱的较旧、较小的巴拿马型船舶产生重大影响。
去年进入跨太平洋航线的承运人新部署的大部分服务都使用的是巴拿马型船舶。在其主要航线上,主要的联盟航运公司运营更新、更大的船只,其中绝大多数符合IMO 2023标准。但其也部署了数十艘小型“额外装载”船来应对进口的激增,其中许多船只将不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
承运人代表表示,2022年旧船的部署将开始减少。ONE席执行官Jeremy Nixon表示,“额外装载船并不是解决跨太平洋地区运力短缺的办法”。
航运危机雪上加霜,运价再涨3倍?
俄乌冲突导致本就难以缓解的供应链危机雪上加霜。供应链顾问机构FourKites专家Glenn Koepke近日表示,冲突恐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另一次打击,导致海运、空运价格暴涨。中国出发至美国航线每FEU运价或将涨到目前的2倍或3倍,即从每个40尺集装箱10000美元涨到30000美元。
全球前两大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Maersk)和地中海航运(MSC)以及法国达飞轮船(CMA CGM)、德国赫伯罗特(Hapag-Lloyd)和日本海洋网联船务公司(ONE)也已暂停俄罗斯货物的订单服务。依据国际航运业分析机构Alphaliner数据显示,这5家公司总运力占全球市场近60%。市场人士预测,它们暂停对俄服务,将造成供应链困境加剧,船运费大幅上涨。
目前,集运公司已经开始上调运价,3月15日与4月1日起集运公司分别上调“集装箱综合费率附加费”(GRI)、“燃油附加费”(BAF),国际集运巨头甚至开始加征“港口滞期费”。业界人士指出,在这一轮调涨之后,运价涨幅恐将上升50%。
Glenn Koepke表示,现在集运市场还不是旺季,但随着企业开始增加夏季运量,将对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有些航运公司提供其他替代航线,比如赫伯罗特将于4月起开通中德快线服务,连接深圳大铲湾码头至汉堡,中转时间为27天。
马士基航运也开始推动多式联运服务,能够在不到20天时间里将货物从韩国釜山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到俄罗斯濒临波罗的海海港城市加里宁格勒,然后再到波罗的海地区其他地方。相比之下,穿越苏伊士运河需60天远洋航行,但通过俄罗斯属地的服务可能面临新限制和制裁风险。
由于全球约41%出口来自亚洲,乌克兰又是中欧古老贸易路线之一,战争导致贸易路线中断,受影响最大的是欧洲国家。俄乌紧张局势持续越久,对整个欧洲物流的影响就越大。
END
消息来源:海运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