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流水4.5亿、五年没有新品的这家游戏厂商,却卡位多个品类?
提到芬兰厂商 Supercell,近几年来给人印象最深的有两点:频繁砍掉新项目,以及大力投资其他厂商。第一点可能给人的感受更直接,因为自从 2018 年上线 MOBA 手游「荒野乱斗(Brawl Stars)」之后,Supercell 就再也没有任何一款新产品通过冷启动和内测阶段,给人一种 Supercell 不太行了的感觉。
题图来源:Unsplash
单个员工价值是苹果2倍,
让钱在公司之外发光发热
Supercell 如此频繁的投资动作,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样在积极布局的网易和腾讯等国内大厂。不过和规模庞大的网易、腾讯不同,Supercell 官网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公司总雇员数量只有 480 人,只有 4 个办公地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Supercell 旗下游戏的流水非常高。虽然目前只有 6 款产品还在维持至少每一季度一次的更新,但 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其 2023 年 9 月内购流水达到 6100 万美元(接近 4.5 亿人民币),其中「Clash of Clans」、「Brawl Stars」、「Hay Day」和「Clash Royale」四款产品月流水均超过 1000 万美元。在 2021 年,Supercell 还被科技产业分析师 Aakash Gupta 称为“全球单个员工价值最高的公司”,达到每人 3200 万美元,几乎是 Apple(每人 1800 万美元)的两倍。
而不论是少数投资、还是收购多数股权,Supercell 投资后“保证合作伙伴独立运营”的投资策略,也保障了自己的“专注”,即维护一个小规模的公司架构,做好自己的流水,然后用钱去找更擅长其他赛道的人。
这样的布局,也让笔者对 Supercell 的投资部门产生了兴趣。领英上的资料显示,Supercell 的投资项目由内部管理,芬兰人 Jaako Harlas 是投资主管。在 2013 年加入 Supercell 前,Harlas 曾在高盛的银行投资部门担任分析师,主攻北欧市场的投资交易,也曾经负责诺基亚出售高端手机品牌 Vertu 等交易。基于这样的经历,Supercell 最早几年投资的创企总部都在芬兰,之后才辐射到全球各地。
另一方面,乍一看 Supercell 目前公布的 21 家投资的企业名单,这些创企的主营主营业务可以说五花八门。这也是 Supercell 在投资上的最大特点——业务覆盖面广泛,基本涵盖了目前游戏产业最前沿的几个发展方向。
Supercell 迄今为止投资的 21 家游戏创企(可能并非完整数据,按首次投资时间从早到晚排列) | 数据来源:Supercell、Crunchbase
Supercell 本身依靠「Clash of Clans」这款 SLG 起家,之后的「Hay Day」则是模拟经营游戏,迄今为止最后一款正式上线的产品「荒野乱斗」则是 MOBA。然而从以上官方公布的 21 家投资厂商来看,Supercell 的投资企业和自己的擅长赛道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在进入新赛道上,看起来 Supercell 更信奉术业有专攻。
仔细分析这 21 家企业的投资时间、金额以及各自目前的头部产品,又能看出以下几个规律。
1. 在投资的赛道上,Supercell 基本会“赶时髦”,在题材大热的时候入场,是不是真风口,投了再说。例如在 2017 年在「Pokemon GO」带火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戏(LBG)的时候,Supercell 就投资了芬兰 LBG 厂商 Shipyard Games。此外在 Web3 概念于 2021-2022 年初爆火的时候,Supercell 也在 22 年 6-7 月投资了两家 Web3 游戏厂商,积极布局。
2. 虽然 Supercell 布局赛道广泛,但目前真正跑出成绩的厂商依然都在休闲赛道。头部产品营收真正超过百万美金的被投厂商只有三个:Metacore、Space Ape 和 Trailmix,各自的头部产品都是“合成+”和“三消+”等爆款休闲玩法。相比之下几家 Web3 厂商的产品迄今都还没有完成内测;
3. 如果被投厂商产品跑出成绩,Supercell 会大幅度追加投资。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是 Trailmix,最早 Supercell 在 2018 年投资 420 万美元,之后在 2022 年公司上线「Love & Pies」大约一年跑出成绩后又追加投资 6000 万美元,同时收购了绝大多数股权;
4. 地域上,Supercell 的投资创企以芬兰和北欧本地为主,逐步辐射到西欧和北美。笔者认为,一方面这是因为芬兰等国本身拥有大量游戏研发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本土企业的工作文化和管理方式更接近,便于 Supercell 与被投企业之间沟通。很明显擅长北欧市场交易的投资负责人也给到了很多帮助;
5. Supercell 很看重跨平台战略。和旗下全部基于移动平台的产品线不同,Supercell 投资的企业中有 6 家都主攻跨平台以及 PC 端游戏开发。此外在最近公布的 Ultimate Studio 投资新闻稿中 Supercell 也强调,希望通过 Ultimate Studio 来强化公司的跨平台游戏战略;
6. 和许多厂商一样,对于新的创企,Supercell 看重创始人的资历。比如赛车游戏、体育游戏以及双人合作游戏,Supercell 在这些赛道上投资的创企都是中小厂商,虽然公司很新,但背后的创始人都是游戏产业老将。Ultimate Studio 创始人 Tony Lay 和 Mark Zaloumis 都在 EA 任职多年;Wild Games CEO Robert Wasser 此前曾在 EA 旗下 DICE 工作室担任开发负责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看 Supercell 投资的两个重点区域——新赛道和休闲游戏。
新兴赛道投资,全部哑炮?
Supercell 投资的元宇宙、Web3、跨平台以及 LBG 等赛道,近几年里游戏市场热度都很高,但同时也都存在着一些泡沫。
以元宇宙为例,迄今为止除了 Roblox 和正在全力支持创作者的「堡垒之夜」之外,还没有真正可以称得上能够保证稳定盈利的平台。即便是 Roblox 在今年第二季度的经调整 EBITDA 利润也大幅低于 4850 万美元的预期,仅为 3790 万美元,利润率下降到 4.9%。这是因为元宇宙相关平台往往需要在技术研发和服务器维护方面大量投入。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此前频频爆雷的 Web3 游戏,此前「Axie Infinity」挤泡沫导致 Web3 游戏市场瞬间遇冷。即便是历史发展相对较久的 LBG,多年来真正成功的头部产品也只有「Pokemon Go」一款,而开发厂商 Niantic 之后就再也没有复制过相同的成功,直到最近上线在机制玩法上高度相似的「Monster Hunter Now」。
这样看来,Supercell 选择投资这几个方向的创企,来布局赛道,也免去亲自入场所带来的许多不必要风险。尤其在 Web3 上,Supercell 都只是参投方,更加谨慎。而在这之外,Supercell 在选择被投企业时,也会关注对方是“纯跟风”,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以主攻 LBG 的 Shipyard Games 为例。许多 LBG 游戏都直接模仿「Pokemon Go」,把实时地理位置和“战斗/收集”玩法捆绑在一起。然而真正能够套用这类玩法的题材和 IP 并不多,Niantic 也只有《宝可梦》和《怪物猎人》这两个大 IP 应用“搜寻目标——捕捉/击败目标——收集目标”这一套循环,实现了不错的成绩。
相比之下,Shipyard Games 旗下产品「GoCity」则选了模拟经营这条路线。让玩家在真实地理位置上建造城市,玩家去过的地方越多,建造的城市面积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这款游戏抓住了模拟经营游戏里不断扩大城市范围这个目标,而同时和玩家在现实中的生活结合,想来是非常有意思且有挑战性的,但不得不说,虽然和同类竞品拉开了差异,但是对很多玩家来说,门槛很高。
实际上,「Go City!」的新思路可能的确有些超前了,目前也已经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下架。但 Shipyard Games 对 LBG 的探索依然在继续,之后还推出了「City Gardens」等将真实地址和养花、识别动物等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的游戏。只不过就目前来看所有的产品流水都没有突破 5000 美元。
而这样的成绩,基本“适用于”Supercell 投资的多个新兴赛道,纵观 Supercell 投资的新赛道厂商,没有一个厂商的产品月流水超过 1 万美元,很多 idea 都被验证并不可行(刚立项或者还在测试阶段的除外)。
但我们依然没有办法说,Supercell 的投资是失败的。因为如果把时间拉回六年之前,Supercell 做的早期投资,成功率是很高的,在 2019 年年中之前,Supercell 做的 7 笔以休闲游戏为主的投资,有 3 笔算是成功的,成功率略低于 50%,其实并不算低了。
今天过千万流水的头部产品,
也是曾经的“前沿赛道”
Supercell 2019 年中之前投资的创企
| 数据来源:Supercell、Crunchbase
Supercell 投资金额最高的企业,旗下都拥有
写在最后
Supercell 前期的成功,可能是后期敢于出手的原因,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做新兴赛道投资的时候,Supercell 是有谨慎在的。在如今充斥挑战的游戏市场,Supercell 虽然不够抢眼,但依然活得不错。以最后一款通过内测、正式推出的「荒野乱斗」为例,虽然也经历了流水下滑,但总流水已经超过 20 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