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进料加工的意义进料加工贸易的做法有哪些?
本文目录
什么是进料加工贸易
进料加工贸易是指进口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
进料加工贸易是一种国际贸易活动中常见的形式,主要流程为:
1.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
2.在国内进行加工生产。
3.将加工完成后的产品再次出口到国际市场。这种贸易方式有助于企业利用全球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料加工贸易涉及到进口和出口两个环节,需要关注国际贸易的市场动态、汇率风险、物流运输以及关税政策等因素。
具体来讲,进料加工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原材料来自进口:企业从国外购买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能是国外供应商生产或者自己生产但需要进口特定的部件。通过进口原材料,企业可以获取更优质、更便宜的原材料,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进口行为可以帮助国外供应商拓展市场,促进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2.加工生产在国内进行:企业将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在国内进行加工生产,充分利用国内的劳动力、技术和基础设施等优势。这一环节有助于提升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不断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此外企业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体系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与运输满足需求并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营和盈利能力。
进料加工贸易的详细流程怎么样,财务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一、来料加工企业的会计处理来料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大部分辅料及生产用的机械设备、办公设备,一般都是由外商提供的,对于这部分资产不必进行会计核算,只要按时间先后登记进出口数量和结余量,作为备查账即可。另外,来料加工企业没有注册资金,也不用进行实收资本的核算。因此,来料加工企业会计核算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把相关的费用、工缴费收入、往来款等内容搞清楚就可以了。(一)收入的核算首先,根据财政部1998颁布的收入确认原则,来料加工企业在报关出口后就应确认收入。因为此时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外方,加工企业对商品已不拥有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不再对已出口的商品实施控制,同时与交易相关的加工费收入已转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已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次,对内外加工业务收入应分别核算。目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可能既做进出口贸易,又做生产、加工业务。这就要求企业要分清业务的主次,主营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核算,而兼营业务则在“其他业务收入”中核算。来料加工企业也有类似问题,比如来料加工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既从事对外加工业务,又搞国内加工,这时就应分别核算对内、对外加工业务。外加工费收入免征增值税,而内加工费收入则要征税,如果划分不清,就不能享受免税待遇。另外,企业出售废料的收入,应在“营业外收入”中核算,因为它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第三,境外委托方代支的费用应如实计入收入。目前,国内来料加工企业加工费收入定得普遍较低,境外委托方往往与国内来料加工企业签订某些协议,代支部分费用(如厂租、报关费等大额支出),例如某制衣厂,1997、1998两亏损总额高达899万元,其中1998的加工费收入为72万元,费用成本总额为445万元,收入仅占费用的16%,而仅工资一项开支就达312万元。该厂付出312万元的工资却只取得72万元的收入,且该厂成立10来,一直处于这种状况,却能经营下去。究其原因,原来境外委托方经常付给该厂现金(是人民币而非外汇)以供日常开支,这部分现金则挂在“其他应付款”账上,而不在收入科目中反映,这就变相转移了企业加工费收入,从而转移利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同时由于加工费收入过低,也减少了国家外汇收入。对于外商代支的此类费用可理解为价外补贴收入,应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二)费用的核算首先,费用核算应细化。一般地,大的来料加工企业可将费用分为“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用于生产方面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用于办公管理方面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而对于小的来料加工企业来讲,也可将所有费用都计入“管理费用”。对于出口方面的费用,如监管费、商检费、卫检费、打单费、场检费、招待费、补助费等,大部分企业都把它们放入“报关费”。其实,这样做不利于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最好的办法是分项单列。比如说,有的来料加工企业每报关费有几十万元,但具体是什么开支却不清楚,而分开列记就不存在上述问题。同时,卫检费、场检费等是按车次收取的,监管费、商检费是按材料价值来计算的,如果实际支出金额偏差较大,就可检查是否有不正常开支,从而促进企业做好财务分析。其次,购进原材料和辅料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而应单独核算并计入成本费用。来料加工企业主要原材料和大部分辅料是通过海关进口的,也有小部分辅料是从国内采购的。在国内采购的材料,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而只能计入成本费用。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税收政策,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一律实行“出口免税”管理办法,即进项税额(包括进口料件和国产料件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最后生产加工环节不征税,出口也不退税。这与进料加工贸易不同,进料加工企业使用的国产料件可办理出口退税(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从事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出口企业,为生产或加工复出口的免税货物而购进的已税原材料、辅料等,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和办理退税,而应单独核算并转入来料加工经营成本中。若不能单独核算应税和非应税项目的进项税额的,按销售比例分摊其耗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二、来料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后,凭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持此证明向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免征其加工或委托加工货物及其工缴费的增值税、消费税。货物出口后,出口企业应凭来料加工出口报关单和海关已核销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收汇凭证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核销手续,对逾期未核销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将会同海关和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及时予以补税和处罚。从以上规定我们知道,承接来料加工业务的出口企业在料件进口后,可凭海关核签的来料加工进口报关单和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向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而无须等来料加工手册核销后再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进料加工贸易形式
在贸易实践过程中,进料加工主要分为两种操作模式:
首先,自行加工是指具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当他们从国际市场购入原材料(料件)后,利用自身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对这些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经过一系列的生产流程,企业会制造出成品,然后再次出口到国际市场。这种模式是生产企业进行进料加工贸易的核心形式。
其次,委托加工则涉及到企业的另一种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具备进出口权的企业会进口料件,但会选择将其委托给独立核算的加工厂,或者外部的其他生产企业进行加工。这些加工厂负责完成产品加工,而委托企业会在成品收回后自行出口,并向这些受托的加工厂支付相应的加工费用。这种方式体现了企业的分工协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扩展资料
进料加工贸易简称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进口原材料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属于经营企业。进料加工贸易与来料加工贸易是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对应。
进料加工贸易都有哪些形式,有什么意义
进料加工贸易是指我方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料等,经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形式。
进料加工贸易的意义:
1、可以有效利用国外资源,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
在本国原材料或半成品短缺的情况下,从事进料加工贸易可扩大一国国内生产,促进产品出口。通过进口国外优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还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加工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进料加工贸易把产品生产的前期收购和后期出口销售各环节联系在一起,把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的各种管理和风险集中于一身,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更高,这就迫使企业目光要对准国际市场,加强经营管理,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机制,适应国际惯例,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3、可以充分利用本国的厂房、设备、人力资源
开展进料加工贸易可以使本国某一部分闲置的厂房、设备、人力资源等得到利用,特别是一国在经济不景气时,人员和固定资产闲置较多,发展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可提高设备利用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4、可以扩大外贸出口,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
作为一种贸易方式,进料加工贸易具有其他交易方式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是一国发展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也是一国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之一。我国的一些沿海省市,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出口占当出口的比例已达30%~60%,可见此种贸易对发展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性。
5、可以利用客商的贸易渠道,以进口业务招揽出口业务,从而扩大外贸出口领域,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
6、可以产生较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由于从事进料加工企业的生产扩展,带动了一批相关企业的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会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进料加工贸易的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进料加工主要有两种形式:自行加工和委托加工。
1、自行加工
它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进口料件后,利用本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加工,生产出成品后复出口的业务。自行加工形式是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的最主要形式。
2、委托加工
委托加工是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进口料件后,以委托加工形式拨交本单位其他独立核算的加工厂或本单位外的其他生产企业加工,加工成品收回后自营出口,并向受托方支付加工费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