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品牌名有什么规则(亚马逊品牌名称怎么写)
本文目录
对于amazon来说,申请品牌有何必要性
一、对于amazon来说,申请品牌有何必要性?
从亚马逊的规则看,亚马逊只有两种卖家,一种是有品牌的,一种是没有品牌的。无品牌卖家可能有销售业绩好的,但是这种比例肯定没有品牌卖家高。这是亚马逊的规则导向,鼓励发展品牌商。因为它相信品牌上能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二、为什么要申请品牌和品牌备案?
这里所说的品牌就是指商标,品牌:Brand,亚马逊品牌备案即Amazon Brand Registry,直译是“亚马逊品牌注册”。
如果你有品牌并做了备案,你就拥有了以下优势:
1、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品牌商品,所以同样产品有品牌销售量肯定更好;长久以往,在产品品质、售后服务等的支撑下,你就真正的由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商标”变成了一个消费者心中的“品牌”。
2、自建listing后,那么这个listing的培育就完全在您的掌控之下,不用担心持续的跟卖——谁跟卖我投诉谁(被跟卖是有多讨厌,经历过的人自然懂——被抢销量,你跟着降价,利润又被压缩);也不用担心可能被别人抢走BUY BOX;也不用担心BUY BOX被抢去后,别人可能获得编辑权限,更改listing,例如增加子链接,图片,增加其他搭配等等——好好的自建listing这样的下场,这和被人抢走自家孩子无异。
3、不再需要UPC,产品拥有独一无二的GCID码。这个可以省下一笔购买正版UPC的费用。
amazon 怎样合并不同品牌的listing,
如何将单独亚马逊Listing合并为父子变体
1.如何下载产品对应模板
通过Inventory> Add Products via Upload> Download Template,下载对应的产品模板。以下Flip case为例:
2.下载的template如何填写
父商品填写所有必填项,比如SKU、brand name、Product Name、Manufacturer等信息。
4. item type如何填写
通过Inventory> Add Products via Upload> Download Template,下拉至最后下图所示,下载表格选取适合自己产品的item type.
5. Variation如何填写
Parent_child:父体写Parent,子体写child;
Parent Sku:父不填,子填父的SKU;
Relationship Type:父不填,子填variation;
Variation Theme: color/size根据自己产品需求填写;
Update Delete:若父商品首次上传,填写Update,子商品填写 PartialUpdate.
6.其他信息如何填写
商品描述(Product Description)、搜索关键词(Search Terms)、商品图片(Main image and Other Image URL)、商品特性(Key Product Features)等请小伙伴详细认真填写,以上父商品信息是上传父子变体成功的必填项。
tip:
亚马逊上的变体不是所有产品类别都有的,如果卖家在上传产品时有“Variation”表明这个类目支持变体。变体可能是单一的颜色变体,单一的尺寸变体,也可能是混合的颜色尺寸双变体,或者多变体。
如果你的产品没有variation,可以选择一个相近的有Variation的类别上传,上传成功之后,在Amazon后台更改为自己所需的类别。
7.表格填写完成如何操作
填写完毕后,将文件保存为“文本文件(制表符分隔)或者 Text(Tab Delimited)(*txt)”进入Inventory> Add products Via Upload> Upload inventory files> Inventory files for Non-Media Category> click Browse> Upload now,上传成功后,Manage Inventory页面即可显示变体信息。
根据上传文件的status判断所填信息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可以根据Actions下载分析并改正错误,重新上传即可。
亚马逊Brand Gating是什么对卖家有什么影响
亚马逊年中动作不断,自大规模审查,关闭账号,到VE大火,上月月末CNBC又爆出Brand
Gating一词,由此我们也能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平台为提升入驻卖家质量而进行的杀伐果断之策窥探一二。
亚马逊官方发布消息,要严格控制针对大品牌的跟卖,所有的品牌跟卖都要提交3项官方发票以及来自品牌方的授权书,而所谓的“approval
fee”也是不可避免的,即新卖家必须缴纳一项名为“approval fee”的保证金作为申请售卖品牌产品的一部分。
有卖家对它的评价是:
正如CNBC所言:“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亚马逊限制大品牌,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亚马逊收取费用,但,这确实是第一次看到亚马逊如此大规模地对品牌跟卖进行的限制活动”。
我们追溯到7月初,亚马逊美国站关闭全球开店,严格把控卖家数量,之后不久恢复但门槛大幅提升,这就过滤掉一大部分无品牌或无工厂的实力爆弱小白。此后一段时间也并不太平,“鬼节”前后,卖家账号“成群”被封人心惶惶,销售权限被移除的不计其数,其中,“实力”账号被殃及依然无法幸免。很明显,亚马逊着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出现对平台卖家的清理起到了相当大的力度。
究其原因,平台规则被玩坏,刷单造成的虚假评论泛滥对平台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任何一个客户体验至上,走长远道路的平台都不会任由这种情况出现,发展。
其次,跟卖被玩坏。最初平台跟卖的意义在于整合产品,节省资源,合理竞争,适度公平的竞争既给卖家带来了曝光,销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然而,在很多卖家眼里,任何事情都“有空可钻”的,于是不打一声招呼地截取别人流量,抢掉别人销售量逐渐变成了一种不以为意的无耻行径。猖獗如此,亚马逊再不出手就怪了,但一出手,力度过大,打击面过宽也造成了前段不少卖家的“误伤”。
再次,我们试探着解读亚马逊的各种政策变化,似乎能瞧出VE政策的出现与之前一系列打击措施的某种联系。后亚马逊时代在对待第三方卖家的态度体现在“增量”到“存量”的变化。即对入驻的卖家不再是低门槛大扩招,而是在现有的卖家数量基础上更关注质量和他们所代表的平台水准。于是VE政策成了一个诱饵,或者说一把悬在卖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产品OK就能成为“皇家”供应商,安稳安全又有保障的货品输出渠道,不OK,随时分分钟被踢出。以至于有卖家哀叹:亚马逊这是要将小卖家们都整死的节奏啊。从亚马逊方面来看,将所有OK的产品逐步纳入自营平台的“后宫”,我们也不得不怀疑它是否要借助崛起自营平台,从而逐渐走向其在电商市场的“垄断”和“一家独大”的坦途。(仅代表个人解读)。
Brand
Gating是Amazon针对跟卖,假货和品牌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又一举措。对于在平台出售自己的假货,大品牌是烦恼的,而这一措施自然深得“我心”,以至表示:“通过此举,我们把亚马逊的第三方市场留给那些售假货,未被授权的卖家,而这些人和我们毫无关系”。利索撇清关系!
那么对于构成了亚马逊销售数量49%的第三方卖家来说,尤其是自有品牌卖家和reseller,此举意味着什么?
因为所跟卖的品牌不同,各品牌之间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尽管是在申请跟卖时填了同样的申请书,得到的答复也不一定会一样。像Nike就高冷表示不允许被跟卖。对于reseller,亚马逊给出的邮件是这样的:
这紧箍咒就拉紧了很多了。其实有一些品牌即便同意,它也会直接跟平台联系,商讨跟卖所获取的利益分成。如此看来,尽管行业内分析亚马逊“跟卖”确实不会在短期内取消,但,这个绳拉起来,跟卖日子也不会好过了。
那么自有品牌卖家和制造商呢?,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能很轻易地掌控谁可以出售自己的产品。但迄今为止,也没有听到过哪个brand
owner获取了亚马逊的gate
brand。这里有专家给出了几个建议。
1,不要假设你还没接收亚马逊的邮件通知就以为自己逃过一劫。亚马逊的通知基本都是一波一波来的。
2,不要将新产品假装“used”或者“collectible”产品来企图蒙混过关。
3,不要将政策中的“限制”品牌和“不受限”品牌产品混在一起企图逃避。
4,不要试图抹去没有通过申请的受限品牌名。
5,不要从亚马逊上其他已经获取通过品牌授权的卖家那里进货。如果你自己没有授权书,从哪拿货都是“违禁”的。
6,在卖家中心仔细检查回复的文件中是否符合要求。
7,注意力分散一部分到
Jet,
沃尔玛,eBay或自己的独立站等其他平台。
不管怎么说,在别人地盘上,跟着平台走,严格按照平台规矩运行就是对的,不管亚马逊抛出任何政策何种措施,从目前来看还是为了肃清平台,套用一句广告语最合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