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的(工资的计算方法公式)
本文目录
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一、世卫计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超重计算公式
超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二、不同年龄算法
标准体重法
标准体重(千克)=年龄 x 8+ 8( 7- 16岁)
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20%- 30%
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30%- 50%
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 50%以上
BMI法
体重指数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即 kg/m2
年龄 BMI值
年龄正常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
低于 6岁 15-18 18-
6- 11岁 16-19 19-21 21-23 23-27 27-
三、简单计算方法
1、计算方法一:
体质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kg/m^2
算式写法: BMI=体重/(身高)^2
正常体重:体重指数= 18.5- 25(中国体质标准:正常范围 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超重:体重指数= 25- 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 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 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 40
2、计算方法二:
标准体重=身高(m)×身高(m)×标准系数(女性20,男性22)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偏重或偏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3、计算方法三: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70(厘米)-105=65(千克)。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标准体重10%者为偏瘦,低于20%以上者为消瘦。
注意:上述计算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对儿童,老年人,或者身高过于矮小的人士并不适用。
4、布洛卡公式:
身高在165厘米以下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身高在165厘米以上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10
5、适合亚洲人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日本京都大学桂教授在布洛卡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注意:这一公式的计算结果适合于亚洲人的具体情况。
6、专门针对以南北地区划分的中国人的公式:
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48。
扩展资料:
标准体重是反映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过胖和过瘦都不利于健康,也不会给人以健美感。不同体型的大量统计材料表明,反映正常体重较理想和简单的指标,可用身高体重的关系来表示。
BMI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标准分怎样算
如何理解标准分
如何理解标准分实行标准分制度是标准化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标准化考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高制度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原始分数制度。原始分数就是考生在一份试卷中所得的卷面分数,往往用百分比的形式出现。例如:一份试卷的满分是100,得到 75分就意味着答对75%,但是原始分往往受试题的难易影响,题目难了,原始分数就低,题目易了,分数偏高。如,一个人高考数学原始分是 75分,这个成绩到底是高还是低?这如果是在84年高考理科数学中的成绩(当时该科平均分只有 35.9分)这就是一个很高的成绩了;若这是 86年高考文科数学的成绩,则只是一个中等的成绩(当考文科数学的成绩,则只是一个中等的成绩(当时该科平均分是 73.8)。因此,使用原始分制度再加上试题本身的不稳定,考试中的分数就不等值,考生的水平就难以进行科学的比较。而标准分是按正态分布原理而建立的分数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分数不但可以反映考生的水平高低,还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分数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我们看下面的例子,这是平时考试中,老师们经常作的统计图,以便了解每个分数段的人数。
附图
当人数足够多,试题确实能反映考生的水平时,考生的成绩便会趋于这样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见上图中的虚线),我们称之为正态分布。经人们长期研究发现,与人有关的事物统计下来大多数都符合这种分布,如人的身高、体重、智力等;并且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座标所围的面积是恒定的(见下图)。
附图
例如,中线两边的面积各占50%,中线加一个单位以左面积是84.13%,朝两个单位以左面积是97.72%,三个单位以左的面积是 99.87%,等等。
标准分制度正是以这为根据而建立的。我省高考实行的标准分把中线处成绩定为500,每个单位为100。当高考后,全体考生的一个单科的原始分评出来后,将所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见见表一,高考单科成绩百分位与标准分对照表),然后按每个分数的累计人数百分比转成标准分。例如,50%位置的分数转为500分,84.13%位置的分数转为 600分,以此类推。这样,有了标准分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人的水平,也可以同时知道其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如某人语文得了600分,表示他比全省84.13%的考生要好,如果全省有10万考生,则他的语文排在约16000名左右,而原始分是不可能知道分数的位置的,这正是标准分的好处之一。
其二,以往高考是以原始分的总分划线录取的,由国家教育部按各科的重要性和在中学的学习时数规定了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例如语文在理科类中所占有的比例应该是120/710=16.9%,生物应占有70/710=9.8%等。我们看一看下面这张1985年全国高考理科的各科平均成绩表:
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合计
满分 100 120 120 100 100 70 100 710
平均分 68.5 56.7 60.0 54.3 60.2 33.2 61.6 394.6
实占总分% 17.2 14.4 15.2 13.9 15.3 8.4 15.6 100
应占总分% 14.1 16.9 16.9 16.9 14.1 14.1 9.8 100
从表中我们看到数学和语文应各占总分的16.9%,但实际只有14.4%和15.2%,而政治应占14.l%却占了17.2%,这说明当年高考总分划录取线时,政治成绩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语文、数学成绩的作用就相对降低了。这种原始分相加的方法就好像将100元港币加上100元人民币再加上100美元得到的“300”元一样,不能反映其价值的高低的。1999年广东省实施的“3+X”科目改革方案,将不再分文理科类,采取了综合分标准分和X单科标准分分别划线的方式,即将每个人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的标准分加起来得到一个总分,然后按总分的高低排序,按以上方法转换成综合分的标准分(见表2),X科目的各个学科也按原始分高低分别排序转换成各科目的标准分。
使用标准分的意义
第一,标准分可以反映考生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例如:某理科考生综合分为500,表示他在全体考生中50%的位置上,90年广东省高考理科和体育类考生总数约78850人,所以他大概是39425名。又如,某考生英语成绩700,表示他在全体考生中处于97.72%的位置,若今年广东省全体考生数180000人,则比他高分的考生约 4104人。
第二,标准分便于划录取分数线,甚至在高考前就可以划出。例如:当知道了考生的总人数为80419人,又知道第一批录取数是4278人,分数线若按录取人数的110%划出,即4278*110%/80419=5.85%,从标准分百分位表(见表 3)中可以查出录取分数线是660分。
第三,标准分便于各市、学校以及考生成绩的比较。例如:甲乙两校考生高考物理平均分分别是550和560,则查标准分位置对照表(见表3)可以知道550位于全省考物理的考生的69.15%之上,560分则位于对.57%的考生之上。
第四,标准分便于各科成绩之间的比较。例如:某考生数学700分,语文680分,表示其数学成绩位于全省 97. 72%的考生之上。而语文在全省考生的 96.41%位置。又如;某校有50名考生,历史成绩平均640分,地理成绩平均580分,表示该校考生的高考历史成绩在全省91.92%的位置,而地理成绩在 78 81%的位置上。
第五,各科成绩转换成标准分后再相加,较之原始分那种“美元加港币加人民币”的相加方式要合理,原因是标准分实际上是将各科原始分转换成统一的“度量衡”再相加。这种统一的“度量衡”,也有利于保证了总分中各个单科成绩的应有权重,换句话说,不会因为某个学科试题容易了,分数高了,在总分中占了便宜,也不会因为某单科试题难了,分数低了,在总分中所起的作用小了。
标准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啊,求救啦!
一、平均值:22.3938
标准差1.8623
修正系数(+):1.0562
变异系数:0.0832
二、标准值:23.6518
平均值:22.3938
标准差1.8623
修正系数(-):0.9438
变异系数:0.0832
标准值:21.1357
标准方差的计算公式:每一个数与这个数列的平均值的差的平方和版,除以这个数列的项数,权再开根号。
扩展资料:
例如,两组数的集合{0, 5, 9, 14}和{5, 6, 8, 9}其平均值都是 7,但第二个集合具有较小的标准差。
标准差可以当作不确定性的一种测量。例如在物理科学中,做重复性测量时,测量数值集合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测量的精确度。当要决定测量值是否符合预测值,测量值的标准差占有决定性重要角色:如果测量平均值与预测值相差太远(同时与标准差数值做比较),则认为测量值与预测值互相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