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哪些风险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管控研究)
本文目录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包括哪些,该如何防范
就目前来说,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还是有的许多的,因为每一个新兴行业都是在曲折中发展,都要经历很多的不确定性。
第三方支付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系统和人为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五点内容:
用户端信息失窃、
服务端系统漏洞
用户遭遇钓鱼网站
交易欺诈
客户端被劫持
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一些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是需要的,可以通过一些权威的认证来保证:
防范措施如下:
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机构、支付企业、安全厂商等产业链环节的合作力度,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加大对网络支付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其次,支付企业应加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出现重市场轻风险的情况,切实保证资金安全和交易合规;
第三,对于用户而言,要提高风险意识,重视个人信息保密,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
第三方支付有哪些风险
法律主观:
第三方支付有以下风险: 1、支付机构擅自将属于客户的备付资金挪作他用; 2、支付机构非法出售支付过程中涉及的用户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密码信息等个人信息。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方支付方式存在哪些风险你知道吗
在国家法律法规滞后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大环境下,“第三方担保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用体系缺失的不足,降低了客户的网上交易风险,使网上交易环境和交易成功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第三方担保支付”作为一种民间的支付结算服务方式,在合法性、规范性、风险性和操作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三方支付具体存在哪些风险,裕祥小编带您一起看看吧!
(一)信用中介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不明确。
以第三方为信用中介。为网上交易双方提供“第三方担保支付”,在国内的工商注册登记和金融交易法律法规关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空白。从工商注册对经营项目只规定中介服务,没有明确其信用中介服务;在金融法规中也无明确规定这种信用中介服务的准人规定和规范要求。因此目前从事“第三方担保支付”的企业可以说是“打擦边球”,作为信用中介主体法定资格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从事这样的信用中介服务,从事这样的服务是否合法、合规,尚需有关部门对其行业准入和行业行为作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二)监管主体缺位,职责不明。
目前,对于第三方的资格审查、运行管理、第三方与买卖交易双方的关系、银行和第三方间的权责关系等都处于管理和监管的真空状态,完全靠各方的自律来遵守交易过程的自然规则。随着业务的发展与参与者的增加,自然规则将会被破坏,且其交易过程涉及到的每一方都有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监管的缺位,到一定阶段必将使其遭遇不可避免的发展瓶颈和交易风险及支付风险。因此,由谁来对“第三方担保支付”业务中的各方及全过程进行监管,如何进行规范和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道德风险难以控制
第三方支付中,交易双方客户对这种支付方式及第三方的认同和信任,是建立在对第三方品牌、信誉和实力认同的基础上的。虽然第三方承担信用中介弥补了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不足,但第三方的介人也放大了交易风险和支付风险(因为涉及所有交易者及交易资金)。此外,“第三方担保支付”对于交易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后的赔偿机制,主要通过第三方主动和交易双方签订相关协议来建立和明确,交易双方的权益根本无法依法得到保障,交易双方相对处于被动地位。一旦由于第三方公司过错造成交易失败和损失,交易双方的赔偿将会有一定难度和困难。
(四)安全性风险比较突出。
“第三方担保支付”最终通过网上支付来实现,因此网上支付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第三方担保支付”必须依托相关购物网站和银行的网上支付平台,借助开放的互联网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容易出现假冒客户身份、非法窃取或篡改支付信息等问题。同时,国内相关网站和银行网上支付尚未建立起系统的、完善的、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系统安全审计、业审计和故障事故报告等方面尤其欠缺,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第三方担保支付”的安全风险仍比较突出。
(五)资金归属及管理职责不清。
在“第三方担保支付”的交易过程中,从买方支付货款给第三方,到第三方将货款支付给卖方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买方的货款存放于第三方在相关银行开立的保证金账户中,银行给予活期计息,该笔利息收人由第三方占有。从业务角度来说,第三方单位只是对货款进行暂时监管,货款的所有权归客户;从法律角度来说,客户财产产生的收益应归客户所有。目前的操作方式,导致交易期间资金归属关系不清,管理和使用职责不明确,仅使第三方获得了额外的利息收人,而给其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留下了一定隐患。
“第三方担保支付”作为一种民间的支付结算服务方式,在合法性、规范性、风险性和操作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望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哦。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有哪些
法律分析: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包括支付渠道参数泄露;数据泄露风险;洗钱和信用卡恶意套现风险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五十三条电子商务当事人可以约定采用电子支付方式支付价款。
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为电子商务提供电子支付服务,应当遵守国家规定,告知用户电子支付服务的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相关风险和收费标准等事项,不得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应当确保电子支付指令的完整性、一致性、可跟踪稽核和不可篡改。
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免费提供对账服务以及最近三的交易记录。
第三方支付有什么风险
一、信息泄露风险
1.支付渠道参数泄露
商家使用支付宝、微信、智付等支付平台,需要接入第三方支付接口。而接入支付接口的过程中,商家需要将支付渠道参数提供给Beecloud、Ping++等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这些集成服务商能把支付宝、微信、易宝、智付、网银等多种接口集成在一个系统下。由于商家和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为支付渠道参数的拥有者,当出现信息泄露问题时,责任承担人的确定就比较困难了。
例如,商家接入全渠道支付接口,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支付渠道参数泄露,此时黑客会利用此参数进行恶意代收代扣等行为,或者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此时商户会被第三方支付风险控制系统认定为黑名单,造成投诉纠纷时,甚至要承担赔付责任。
2.数据泄露
由于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内部风险控制存在漏洞,导致企业交易数据泄露。这些交易数据有可能被被人转卖牟利或被竞争对手获得。竞争对手可以利用该类交易数据分析商户的交易行为,从而分析其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支付牌照交易买卖如此活跃,小米、绿地、唯品会等互联网巨头不惜重金购入,京东停止与支付宝合作的原因。
这种数据的泄露,除了交易数据的泄露,还涉及客户数据的泄露。在对客户实名认证的过程中,如果通过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SDK调用第三方支付的实名认证接口,在调用数据的过程中,存在客户数据泄露风险。
二、支付集成服务商风险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各个接口是由各大支付平台提供的。如果集成服务商不能及时获取各个支付平台的接口更新信息(如安全漏洞更新、勒索病毒应对更新等),那么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安全。况且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对于各个支付接口的更新是要受到开发资源排期、版本更新进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集成服务商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其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在“商家-支付集成服务商-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接口集成模式下,如果支付集成服务商的系统受到DDoS、蠕虫病毒等外部攻击,那么该支付集成系统就无法正常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