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如何规避外贸结汇风险?
外贸中规避汇率风险的要点解析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各国的发展态势各不相同,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汇率的不稳定波动,进而衍生出汇率风险。对于从事外贸的人士来说,如何在贸易过程中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是必须深入探究和掌握的关键问题。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方法一:合理选择计价货币
在外贸出口交易中,应尽可能优先采用本币作为计价货币。而在必须使用外币交易的情况下,要挑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如欧元、英镑等。在这些自由兑换货币中,应遵循“避软就硬”的原则,选择硬货币。随着我国货币与单一美元脱钩,实行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时选择非美元货币计价本身就是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对于那些在价格谈判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企业,还可以通过与贸易伙伴协商,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以此来锁定成本。但有些出口商品由于国际竞争激烈,可能无法在贸易谈判中取得主导地位,难以从优选择计价货币。若双方对计价货币无法达成一致,可考虑双方提出的计价货币在货物总值中各占一半,从而实现利益风险的共同分担。
方法二:合同中增添保值与风险分摊条款
在签订合同时,加入保值条款,将汇率固定下来,日后无论汇率发生何种变化,都按照合同规定的汇率进行付款。外汇风险分摊的方式是在主约上附带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一定的上下区域内调整,若实际的汇率波动超出此上下限,则超出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担。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应在合同中设立相应条款来应对。对于金额较大的贸易订单,可在签订合同时设立相关条款,约定当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时,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出口价格。
方法三:采取提前付款或延迟收款策略
若存在以外币计价的应付帐款或借款,若该外币为强势货币,即预计该外币会升值,那么公司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反之若该外币为弱势货币,则情况相反。外贸企业可以提前偿付债务,比如预计 6 个月后偿付进口货款 100 万美元,同时预计 3 个月后将收到一笔出口货款 100 万美元,为规避汇率风险,可在 3 个月后用收到的 100 万美元货款提前偿付债务。也可以推迟收取货款,比如预计 3 个月后将收到 100 万美元的进口货款,而 6 个月后将支付 100 万美元的出口货款,该企业可以在 6 个月后收取出口货款以抵偿进口货款,这样可避免因汇率不确定性而遭受经济损失。
方法四:利用远期结汇锁定汇率
远期结汇业务是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发生时,即按照该远期结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业务。一旦合约签订就必须按时、按价和按量进行交割,能有效锁定汇兑成本,防止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跌给出口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比如,某企业预计 3 个月后将收到一笔美元货款,为规避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风险,可与银行提前签订远期结汇合同,锁定结汇汇率,3 个月后企业可按照约定的汇率将美元货款结汇成人民币,降低汇率风险。
方法五:办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掉期协议,分别约定即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客户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的业务。根据央行 2005 年 8 月 2 日《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通知》,在经常项目下业务中,企业按时提供所需相关凭证,即可办理掉期业务。外贸企业通过掉期业务可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从而实现汇率风险防范和货币保值。
方法六:充分利用结算方式中的融资便利
一是出口押汇,在托收和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将合同(或信用证)项下全套的货权单据作抵押,向银行融通资金。在此业务下,外贸企业可在国外债务人付款之前从银行得到预扣利息后的且保留追索权的垫款,加速资金周转。二是票据贴现,出口企业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出口企业。在当前人民币汇率不稳且有升值倾向较大时,若出口企业担心出口收汇受损失,可通过票据贴现予以适当弥补。三是保付代理,出口企业向银行授让其应收账款,银行向出口企业提供坏帐担保、货款催收、销售分类账管理以及贸易融资等金融服务,一般用于赊销等信用方式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中。在此方式下锁定了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外贸企业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银行后即可获得资金融通,提前获得应收外汇账款,再根据现行国家到汇管理规定办理结汇手续,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