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与延迟的常见原因(快速与延迟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本文目录
传输延迟产生的主要原因
传输延迟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网络设备性能以及网络拥塞。
1.传输距离:数据在网络中传输需要时间,传输距离越长,延迟就越大。例如,如果我们从中国向美国发送一个数据包,由于两者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数据包需要经过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才能到达目的地,这就会导致较大的传输延迟。
2.传输介质:数据的传输介质也会影响传输延迟。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传输速度。例如,光纤的传输速度要比铜线快得多,因此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常可以降低传输延迟。
3.网络设备性能: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的性能也会影响传输延迟。如果设备处理速度慢,就会导致数据包在设备中排队等待处理,从而增加了传输延迟。同样,如果设备的缓冲区小,无法容纳大量的数据包,也会导致数据包丢失和重传,进而增加传输延迟。
4.网络拥塞:当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超过网络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发生网络拥塞。网络拥塞会导致数据包在网络中滞留,从而增加了传输延迟。例如,在高峰时段,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某个热门网站,可能导致该网站的服务器过载,造成访问延迟。
为了降低传输延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使用高性能的网络设备、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以及通过流量控制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来避免网络拥塞。
网络延迟高原因有哪些
很多网友都反映过网络延迟高问题,无论是工作还是游戏时候,都很影响我们使用电脑,很不爽,具体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通过猫来限制信息量传输,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控制网络延迟。
网络延迟高是什么原因?
定义:在传输介质中传输所用的时间,即从报文开始进入网络到它开始离开网络之间的时间。
单位:毫秒(MS)
如何定义网络延迟程度?
(网络延迟Ping值越低速度越快)
1~30ms:极快,几乎察觉不出有延迟,玩任何游戏速度都特别顺畅
31~50ms:良好,可以正常游戏,没有明显的延迟情况
51~100ms:普通,对抗类游戏能感觉出明显延迟,稍有停顿
>100ms:差,无法正常游戏,有卡顿,丢包并掉线现象
计算方法:1秒=1000毫秒(例:30ms为0.03秒)
1、接下来我们找一个游戏服务器(韩国)进行测试:
打开开始菜单→运行,输入:CMD并回车,在弹出的命令提示符中输入“Ping服务器IP-t”或“Ping域名-t”。比如,你想测试亚服的延迟及丢包率就输入:“Ping 211.234.120.10-t”。
输入完成之后,程序就开始跑延迟测试了。过一段时间之后,你按“Ctrl+C”就可以停止测试并得出计算结果。如下图红圈所示:
为了使测试更加真实有效,玩家可以尽量让程序多跑一段时间,并且尽量在黄金时间测试。这样更具有代表性!
2、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断定某个网络延迟高低的方法:当你Ping电信本地的DNS,MS超过100MS,就算是网络延迟过高,那又如何解决这个网络延迟过高?可以在猫(调制解调器)的里面修改参数:交织模式。
交织模式的定义:
(1)快速模式和交织模式的区别在于:快速模式在信元调制和纠错方面的手段比交织模式要简单的多,快速模式只有前向纠错,而交织模式具有加扰(增加BIT相关性,用于纠错),交织深度及一些缓存等方面的纠错手段。
(2)交织模式对数据包文先进行校验处理,利用芯片的纠错能力,增强了线路的抗干扰性,使ADSL线路稳定性增强,
(3)但交织模式会增加线路传输的时延。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将你的机器设置和猫(调制解调器)相同网段的IP,一般的ADSL的登录器IP为192.168.1.1或者0.1,说明书上有,另外猫(调制解调器)的屁股后面一般也贴了一个小纸片(和入网许可证贴在一起的),上面的信息包括有登录猫(调制解调器)默认账号和密码。
(2)进入之后,查看你的网络侧的ADSL参数。
(3)如果交织模式下交织深度设置超过100,你打10000号吧。
的确无法改“快速模式”,你可以请求电信是否愿意帮你修改“交织模式”下的“交织深度”。交织深度参赛设置的越大,正常情况下网络丢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掉线的可能性也就愈小,但是,网络的延时必然会随着变大。其实,只要你的线路质量好,要确定这点你可以打10000号,请求网络维护人员上门帮你测试,他们有专门的网络测试仪,另外,你也可以自己登陆到自己的猫(调制解调器)。你是看你的线路质量如何,同时也可以看你是通道模式是快速还是交织,如果是交织,交织深度设置的是多少等信息。
补充:常见网络故障解决方法
ip地址冲突:ip地址冲突是局域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的用户可能重做系统或其他原因丢失自己的IP地址,在重新写IP的时候和其他人的IP地址一样导致ip地址出错,此时电脑右下角就会有个提示框提示你IP地址已经有人用。部门网管应该统计好部门人员的IP地址,当出现问题时可有资料可循,避免IP地址冲突。
计算机网卡故障,一般的主机网卡都带有网卡指示灯,网卡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有单灯,一种是双灯。一般来说,单灯是绿色,而双灯一个是绿色,一个是橙色(1000M网络,如黄色则是100MM网络)。单灯显示的意思是,绿色灯亮表示网线物理连接正常。是常亮状态,在有数据交换时单灯情况下绿色灯会明暗闪烁。双灯情况下,绿色灯亮同样表示网线物理连接正常,是常亮状态,在有数据交换时橙色或黄色灯闪烁,而绿灯不变。查看网卡灯显示是否正常,可以判断网卡的好坏。拔掉网线网卡灯还显示正常,网卡出故障需要更换。
网线有问题,如果网线在几台计算机上连接无反映,换根网线后正常,即可判断网线出了问题。网线一半问题有水晶头生锈造成短路,网线中间出现断路,水晶头没压好出现问题等。这时需要测线仪来检查网线。
测线仪使用方法,将一根网线两头分别差入测线仪的网线接口,查看对应各灯依次从1至8或8至1闪亮,再闪亮一次或两次某一灯(即为该网线所在主机的路数),循环不止。
如果遇到整个网络出现问题,需要检查交换机是否出现问题,到交换机所在机房检查交换机是否有电,如果有电则检查连接交换机的trunk口灯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找到上联交换机检查是否正常。有的交换机trunk口连接收发器,检查收发器是否正常。
相关阅读:计算机网络分层及其功能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数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的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传输介质和网路设备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链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化为数据报,经过路径选择、分组组合、顺序、进/出路由等控制,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设备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设备。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信息的传输,向用户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组织和协调两个会话进程的通信,并对数据通信进行管理。
表示层: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等
应用层: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和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
网络延迟高有几种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1、本机到服务器之间路由跳数过多。由于光/电的传输速度非常快,他们在物理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处理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当本机到服务器链路中有太多路由转发处理时,网络延时就会很明显。
2、网络带宽不够。排除其它因素,如果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直接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但带宽只有10Kbps,却同时有多个应用需要传输远超带宽的数据量200Kbps,这时候会造成大量数据丢失,从而表现为响应延时。
3、处理带宽不够。排除其它因素,如果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直接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且带宽足够,但服务器端处理能力不足,也会造成响应延时。
解决方法:
1、提升WAN性能
企业可以细致控制LAN内的应用程序性能,但这种控制能力无法延伸到广域网上。WAN通常会有多个可选的服务提供商,他们经营着运营商级的顶级骨干基础设施。通过选择较短和更有效率的路由路径、部署低延迟的交换机和路由设备、主动避免网络设备停机时间,WAN运营商也可以对降低延迟作出贡献。
增加WAN带宽能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但带宽并不便宜,通常也不必这么干。在实践中,运用能够更有效利用现有WAN带宽的各种技术同样可以提升WAN应用程序的性能。这些技术被统称为广域网加速器。加速器的功能通过减少数据有效负载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WAN带宽来实现。
2、修复LAN上应用性能
如果一个刚安装或修改过设置的应用程序出现了本地网络性能问题,请尝试核查该应用程序的设置、系统兼容性和软件状态;另外也应审查安装和设置文档。硬件兼容性也会影响局域网效率。在某些情况下,更新或补丁程序可能逆转原本很糟糕的性能表现。
3、工作负载均衡,在服务器之间移动虚拟机,优化每个物理主机的应用程序工作负载和带宽需求。
数据中心还可以考虑将服务器的网卡换成10千兆或者更快速的型号,或为陷入困境的高带宽应用单独安装专用的网络适配器。当然,更快的NIC可能非常昂贵,安装物理部件的过程要求服务器脱机,并且通常还会增加局域网交换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
扩展资料
网络延迟程度:(网络延迟PING值越低速度越快)
1~30ms:极快,几乎察觉不出有延迟,玩任何游戏速度都特别顺畅;
31~50ms:良好,可以正常游戏,没有明显的延迟情况;
51~100ms:普通,对抗类游戏在一定水平以上能感觉出延迟,偶尔感觉到停顿;
100ms~200ms:较差,无法正常游玩对抗类游戏,有明显卡顿,偶尔出现丢包和掉线现象;
200ms~500ms:很差,访问网页有明显的延迟和卡顿,经常出现丢包或无法访问;
>500ms:极差,难以接受的延迟和丢包,甚至无法访问网页;
>1000ms:基本无法访问;
计算方法:1秒=1000毫秒(例:30ms为0.03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延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