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跨境支付的现状
亚洲跨境支付的崛起与发展
近十年来,亚洲国家于经贸领域强势崛起。麦肯锡数据表明,亚洲在全球货物贸易的占比自 2000-2002 年的 25%跃升至 2015-2017 年的 33%,在全球资本流动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 13%提升至 23%,其占全球跨境数据流的比重从 10%涨至 16%。经济与贸易总量的大幅提升,极大地激发了亚洲各国对跨境支付的需求,为亚洲跨境支付市场拓展了广阔空间。
亚洲传统跨境支付系统及服务
在此背景下,亚洲各国积极运用新技术展开诸多成效显著的尝试,构建了一些具代表性的跨境支付系统及服务,涵盖:中国人民银行自主开发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新加坡的快速安全转账系统(FAST)、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与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联合发布的快速反应编码系统(SGQR)、印度国家支付公司开发并受印度央行监管的统一支付接口(UPI)、泰国大城银行区块链解决方案等(表 4)。相比全球传统跨境支付系统及服务,亚洲国家或地区发起的跨境支付业务处理量较少,市场份额占比偏低,但积极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国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CIPS)累计业务处理量 60 万亿人民币,与全球有代表性的跨境支付系统仍有较大差距。这些跨境支付系统仅能对原有全球跨境支付系统起补充作用,而非替代。
亚洲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
除上述跨境支付系统及服务外,近年来,亚洲各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快捷、便利的支付服务实现突破性增长,也纷纷涉足跨境支付探索,主要有:中国的支付宝(Alipay)、新加坡的 Nium、印度支付宝(Paytm)以及马来西亚 MOLPay 等(表 5)。
亚洲跨境支付的合作
亚洲各国在纷纷搭建跨境支付平台的同时,也陆续开展系列务实合作,以进一步提升支付平台的互操作性。这些合作不但有助于简化支付流程,且对推动各国跨境支付领域的创新发挥关键作用。
形成区域性跨境支付联盟(Asian Consortium)。日本、韩国、泰国等地为推动跨境支付合作,于 2019 年 12 月组建跨境支付联盟。联盟参与方包括中国台湾的非接触式智能卡运营商 iPASS、韩国的 NHN Payco 以及日本的 LINE Corp 的多家子公司。该联盟的创立将促进各细分市场的无现金跨境支付,涵盖餐饮、购物、交通和招待等领域。构建一条跨越国界、共享无国界支付体验的路径。
签署多个跨境支付合作的双边谅解备忘录。为促进泰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央行在支付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数字创新,泰国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于 2019 年 4 月签署《关于支付系统和金融创新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强化两国在跨境支付和支付系统监管领域的深度合作。2018 年 6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印度政府经济事务部(DEA)签署谅解备忘录,印度国家支付公司(NPCI)与新加坡国内支付系统运营商电子转账网络(NETS)开展支付联动工作,加强新加坡 PayNow 和印度的即时支付服务(IMPS)之间的跨境支付联系。2019 年 12 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与泰国银行货币当局合作推出区块链支持的两层数字代币,以简化银行与公司间的跨境转账和付款,加快两个经济体间的货币结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