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店转品牌怎么转(亚马逊店转品牌怎么转不了)
本文目录
请教各位大神 亚马逊现在能改品牌吗
前期需要准备:
1.已经有了成功上传的产品但是想修改成其他特定的品牌名,此处大多需要修改的是比如之前使用的是N-A或者General Brand的产品.要修改的品牌名最好是纯文字的,带设计的logo我还没有试过。
2.产品upc的条形码,(对应产品upc的条形码,不是你上传产品时的upc码)
3.带有你想修改的特定品牌名的产品包装,这个如果不好搞到的话可以使用吊牌,我使用的就是吊牌.
步骤:
1.后台开case路径为帮助--获得支持--我要开店--浏览查找您的问题--商品、商品信息或库存--修复商品界面即可打开如下界面
2.输入你的产品ASIN,点击修复详情界面,选择品牌。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你的该产品要为可售的产品,即有库存的产品,如果你做的是FBM可以自己调库存,如果你做的是FBA,可以等到产品入库可售时该也可以先转为自发货调一下库存改完之后再转为FBA。
3.选择商品图片,当然如果你有产品制造商链接或手册也可以,不过大多数可能没有,常用的就是商品图片。
在这里需要用到上面说的需要提前准备的一些东西,如果包装不好搞那就用下面实例中的吊牌,这是我从百度随意找的,大小无所谓,正面印上你的产品logo名称,比如你的品牌叫AB,那你就正面印上AB即可
背面需要印上你的upc条形码,可以去免费在线条形码生成器-条码生成制作工具这个网站将你的upc输进去生成一个条形码,调整成合适的尺寸打印到A4纸上黏贴到吊牌背面即可.可以看我随意输的一组数字生成的条码,下载在word中调整尺寸,打印即可。
当然如果你有已经准好的包装盒此时就直接可以到下一步了,注意,包装盒上也需要印有UPC条形码,也可以黏贴一个上去.
4.拍照
在你点击商品图片再点击下一页时会提示让你提交产品图片,就是带产品logo以及条形码的图片,一般两张即可,一张为展示品牌名和产品的图片,一张为展示upc条码和产品的图片,如果你是将UPC条码打印到纸上并黏贴上去的在你拍照时可以适当提高曝光(纸和被黏贴物背景尽量一致,比如都是白色你可以提高曝光,其他可类比),让客服查看时不要有明显黏贴的痕迹,然后上传即可.此照片中产品、upc条码、品牌名需要清晰可见,如果你使用的吊牌比较小,可以先拍两张近景,再补一张远景,即显示产品的远景图共三张提交即可
5.提交
在你提交完之后可能会发现点击最后的修复按钮时该按钮是灰色的状态,但此时他是可以被点击的,不要退回去,直接点击灰色的提交即可.
6.如果提交成功,大概一两个小时就会给你发送如下内容的邮件,代表已经成功了,如果说证据不足,可能是你的照片中显示的不够清晰,你再补图再提交即可.
TIPS:
如果你的产品本身为包含N个变体的链接,请在同一时间段内依次提交修改品牌的请求,如果被拒绝,请重新提交,相隔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如果你只是修改了一个或几个,在修改成功后系统会将该产品从变体中拆分出来,后台显示为正常,但是前台是被拆分的,这个情况请注意,当然如果你是单个,就无所谓了,你也可以在修改完每个单体后再用模板合并。比较稳妥一点。
怎么把阿里巴巴上的货源上到亚马逊店铺
怎么把阿里巴巴上的货源上到亚马逊店铺
随着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全民创业的大幕徐徐拉开,创业的大时代悄然到来。
23岁的小凯是财经大学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岁数不大,但在同学们眼中,小凯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土豪”。他的朋友刘雨生现在是拥有一个8人的创业团队,正经营着几家亚马逊店,月营业额在30万左右,每个月的纯收入超过了10万元。
当时,基本都是做铺货自发货的模式。亚马逊平台有订单之后,再从1688上采购,然后再打包通过EUB或者中国邮政小包发货。非常的方便,很多1688甚至可以一件代发,基本上可以0库存或者非常少的库存。
到2024年,整个亚马逊已经发展的今非昔比了。平台卖家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美国站。基本上你能在1688上看到的产品,再去亚马逊平台搜,大部分都有在卖。
当然,我们15年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铺货模式的局限和前景,开始不断砍SKU,类目深挖,更专注的去做产品开发和供应链。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卖家都在找寻差异化。想做差异化又必须要和工厂去合作,没有一定的起量也是比较难的。
如果,现在阶段还想仅仅只是靠1688线上采购的话,如果都发FBA,资金又很庞大,库存吃不消。如果自发货的话,只能是小打小闹,偶尔零碎的出单,或者单量非常低,一旦一个listing卖起来就一堆跟卖来了。或者同款产品卖的多了之后,价格竞争下来,利润就没多少。
当然,如果你选品的速度足够快。比如,你能很快的抓到新热点的产品,也是可以卖一小段时间的。但是,由于之前说的那些原因,你会做的非常的累。
当然,一旦你选到一些比较好的产品,有足够的采购量了,其实你是可以和供应商谈的。有的供应商本身就是小工厂,可以几百上千的订货。你就可以根据对消费者细分需求进行差异化改进,一开始不需要非要做私模,可能加一个配件或者是细小的功能,可能就能提升你产品整体的竞争力和利润。
一开始没有货源没关系的,慢慢做起来量之后,供应商就会配合你。很多1688的厂商,新品都不放网上的,他们也怕抄袭的哦。如果,关系能够处好,可以想办法拿到新品哈。没准一个爆款就出来了。
至于,每个月的销量是否可以做到几万美金?我认为投入与收获大多成正比,不要过多看重销售额,或者是单量,对于小卖来说就看利润。哪怕单量少,销售额少,但是利润一个月做个三五万人民币总不是很难的。
作为亚马逊卖家,说到货源,相信大家联想到的第一个货源渠道就是1688。据搜狐新闻了解到,这两年,阿里1688跨境专供市场交易规模呈翻倍试的增长。截至今年3月底,近五十万的中小企业通过1688跨境专供为亚马逊、Wish、eBay、速卖通等平台提供服务遍布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另外,1688所涵盖产品热门类目也非常多,很多中小卖家依靠其货源优势打造出不少爆品。
如今,1688作为国内跨境电商最大一站式货源服务平台,卖家在上面可以搜索所有跟跨境相关的产品,比如找亚马逊新品、亚马逊的爆品等等,货源优势得天独厚!
但是,其中有部分刚入驻或入驻亚马逊没多久的小卖,品牌意识薄弱,缺乏采购产品经验,很多卖家在选品或开发自有产品前,都没有做足功课,一股脑儿采购当下亚马逊的一些热门产品,殊不知,自己已经踏进了产品采购误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目前跨境电商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易引发价格战,导致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产生的结果是产品的利润越来越低,以至于有卖家开始反映做亚马逊没有货源优势,实则不知道是自己误入了寻找货源的误区,再则就是卖家后期运营不到位。
一、货源的选择
很多亚马逊上的一些小卖在寻找货源时,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网采,比如:卖家可能会只考虑产品价格或者响应率等因素去选择供应商。以为这样比较省事,却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竞争优势和产品的市场趋势。
1688作为一种线上的采购方式,建议卖家要衡量好产品的竞争优势或者说产品是否具有潜力。对于想要打造爆款产品的卖家来说,能够挖掘出一条潜在的产品线,前期积累货源并及时注册品牌,后期优化产品线,把控产品质量,打造爆品。
现在其他优质货源渠道也非常多。比如:深圳的华强北、义乌的小商品工厂等。不同供应商起订量不同,价格也有差异。作为亚马逊的小卖,建议前期可以少量铺货,起订量不用太多。
二、货源的把控
1、热门产品
很多卖家有一个共同的误区是喜欢跟着热门产品走,一看到某款产品销量好也跟着卖,完全没有考虑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相信很多有经验的卖家都知道,热门产品是产品侵权的重灾区,往往很多卖家没有注册商标或品牌首期而因盲目销售侵权产品被警告,轻则下架listing,重则封号关店。
除此之外,现在亚马逊对于热门产品有了新的规定,亚马逊会抓取你的产品绩效、排名和销量,来判断你的这个热门产品是否有优势,对于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的卖家,会限制其销售热门产品,具体恢复时间尚不清楚。
2、产品质量
说到产品的质量,也是很多卖家极易忽略的一个问题,产品质量不好会导致出现差评以及退货率增高。如果卖家没有专业的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团队,建议卖家可以避免功能复杂,对产品迭代能力和售后要求高的产品,可以先一些功能相对简单的产品,这样在获取产品的成本和进行产品定价都相较会好操作一点,产品的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亚马逊一向以“产品为王”,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尤为重要,所以卖家在产品质量上一定要严格进行把控。另外,也许很多卖家会反映总是采购不到质量稳定的产品,这个时候,卖家就应该考虑产品的采购价问题。如果你从供应商采购一个低于正常市场价的产品,产品的质量肯定会层次不齐。
3、产品采购价格
在采购产品时,有部分小卖喜欢压低采购价,导致很多供应商不敢和你进行合作。一方面是,作为卖家和供应商,双方都需要保证自己合理的利润;另一方面,供应商不能确定卖家是否能够把货跑起来,所以也就无法压低价格给你优惠。
建议卖家可以加一些专业的货源渠道群、采购群,多了解一些产品的成本价格,让自己更专业化,使得供应商觉得你有实力做好他的产品。
4、产品交货期
卖家选择了一些交货期不稳定供应商,比如你采购的是一些热销产品,各大卖家都有在销售。如果你的采购量少,在供应商排单出货上,就没有优势,交货时间会比别人的长。
建议卖家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热销产品上,可以考虑在选择一些热销产品的同时再选择一些竞争力小的产品。前期投资是必然,卖家可以先把把竞争力小的产品推起来,与供应商建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助于让供应商优先供货给你。
三、二手的供应商
在1688上找货源的卖家们,要注意一些二手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往往很多产品也是从其他一手供应商拿来的,其利润降低了很多。
最后小编要说的是,光有好的货源优势和好的产品还不够,亚马逊后期运营也是一个脑力活,卖家务必尝试做好以下这几点:
1、做好产品的Listing优化;
2、记录产品关键词排名变化;
3、获取和维护产品的review;
4、选择并处理物流问题,如处理FBA发货;
5、处理客户的邮件和纠纷;
6、跟进客户中差评问题;
7、及时做好客户反馈;
8、做站外引流和站内广告。
亚马逊转组经验分享
(又是一篇重写了三遍的文章😭。前面两次,写的是选组建议。自己读了几次,觉得不太妥当。毕竟自己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所以第三遍,决定就叙事,写下自己的经历。如果能给大家一丢丢inspiration,就很开心啦。)
一些科技公司内部,比如亚马逊,员工是可以自主换工作组的。换组的面试和流程都比跳槽简单很多。所以,如果程序员对目前的工作组不是很满意,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马上跳槽,很多人会选择先换组。我在亚马逊工作期间换过三个组。下面分享下我的转组经历。
2024年3月:入职
2024年2月:第一次换组
2024年12月:L4-> L5
2024年2月:第二次换组
2024年12月: L5-> L6
我第一个组是AWS一个业务非常成熟的组。工作内容主要是系统的维护和一些很小的feature。整个org观察下来,L4-> L5一般要2.5- 3年。L5-> L6基本没戏。很多经验丰富的L5在挣扎。大环境就是升职速度很慢,但是工作时间不短,压力不小。如果把工作看成对自己时间的投资,那么这个组的回报率非常底。一个级度成熟的组,格局和利益分配都已经完成。对于后来加入的程序员,尤其初级,不仅升职速度慢,能学到的东西也有限。所以我2024年底,开始准备换组。
做选择,我一般会先定自己的目标和标准。我当时的情况是,在第一个组消磨了一年,我希望能在换组后半年到一年内升L5。同时,我准备在2024年初买房,装修(有机会真的要说说我的装修血泪史),所以不希望去一个太忙的组。
目标清楚后,我开始搜罗一些在招人的组,然后跟组的经理和个别组员“促膝长谈”一番。跟hiring manager聊,我问他,2到3个季度我想升职有没有可能,要是他犹豫,我就pass了。后来我选了,Alexa一个对内服务的小组。项目的总design已经完成,有个资深L5做lead,系统分成了5个component。经理要凑齐5个程序员,一人做一个。预计在8月左右launch出去。听完我就决定去。我的想法是,这是一个对内的组,scope小,也不用扛业绩,所以我稍微浑水摸鱼搞下我房子的事情应该可以。反正scope对升L5影响不大。同时,high-level design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项目如果8月launch,加上我在之前组做的几个项目,就可以填满 L4-> L5的材料,符合了我的timeline。
第二个组的项目,把组里资深的L5升到了L6,把我带到了L5。我知道自己L5升职通过后,就开始准备第二次转组。我第二个组项目,我不觉得有扩展的可能,所以在这个组我很难升L6。所以升了L5就要赶紧走,不然会让自己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
在2024年底,我房子弄好了,男朋友也过来工作了,未来的一两年我想把时间更多的投入工作。我知道从L5-> L6,是比较难的,平台和机会比努力重要。所以,第二次选组我慎重了很多。我的目标是找一个scope大的新组。我当时觉得在亚马逊,一个组的lifecycle中,有两波红利。一是建组初期,二是业务扩展期。如果赶上了,程序员会有更多的机会,升职加快。最理想的是组里没有senior或者很资深的L5。虽然在之前组里,跟前辈学到很多,但是同时会限制自己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聊了十几个组,我发现自己太天真了。一个scope大,前景很好的项目,早就有人去占位了,怎么会放心交给我一个刚刚L5的小朋友。而且scope大,一般要招很多人。我进去就是个小螺丝,想升L6,只能凭借耐力和各种人compete。就算自己很拼,三年也不一定能升L6。
我抱着再找不到,就准备跳槽的心,最后找到了一个组。我一开始是跟 skip manager(不是tech方面的人)聊的。他说这个organization本来没有程序员,刚刚找了个5级SDM(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r)。Org有太多人力工作,他们想自动化,做成 tech org。不过今年只有两个 L5 SDE的 headcount。这个skip manager我第一次跟他聊,就特喜欢。而且他的上级直接是L10的 VP。我决定去了。虽然风险略大,不过做好了我就是元老,做不好我就跳槽。
现在我还是蛮庆幸自己的选择。之前L10的VP,就坐我们组旁边。vp对我们组很好,给我们不少机会。
只有两个程序员的那段时间,是有点心酸。但是我们组慢慢做大了,人也越招越多。人少的阶段,心累的,但是也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data engineer, product manager, data scientists的工作我都顶上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