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曾经错过的几千万
不知不觉毕业都快十年了,算不上“前浪”也算个“中浪”了
分享一些以前在挣钱认知上的弯路和踩过的坑,希望对“后浪”读者朋友们有一定启发
Part 1 别预设立场 (对事篇)
近十年前,我刚毕业那会,本来有一次机会去一家知名信托公司做sales,他们一般不怎么招本科应届生,是因为有一些熟人朋友关系,但我给拒了
因为信托产品一般都是卖给高净值客户的,客单价通常都是一百万以上,我一个刚毕业的屌毛,买个几千块钱的iphone都要战战兢兢精打细算,你让我去卖几百万的产品,这怎么可能?
我有一个同学,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前几年没客户确实是很苦逼只拿保底,几年后渐渐的人脉资源开始变现,再加上自己也聪明机灵喜欢琢磨研究,一个人就能干一个多亿的业绩,再后来已经在一线城市全款买了豪宅
其实回过头来看,自己根本没有用心去了解一个行业、一个工种之前就武断、盲目的预设立场、加上了自己很多的主观判断
销售并不是非得你先成为买家才有资格去卖,重要的其实是你充分了解你的产品,在产品知识上做到专业,并且能设身处地的为客户解决问题,从而建立信任感,你自己是不是屌丝,买不买得起你自己卖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次要的问题
所以,在你不充分了解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行业的时候,千万别先被自己预设的立场蒙蔽了双眼
更何况,自己创业后才知道,自己要打造一个靠谱的产品,那真是非常难的事,倒在半途中的斯巴达勇士那真是数不胜数
在职场初期,自己没有那个精钢钻去打造自己的产品之前,如果能遇到一些高单价 or 高复购 or 受众广的好产品, 就安安心心好好帮别人营销或销售,不要在对一个行业不了解之前就自我设限,其实这是早期原始资本积累相对比较稳健的路子。
Part 2 别布局太早
2020年啥概念最火?
非5G莫属。
上月各省市公布了数十万亿新基建投资资金,涉及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七大领域,而首当其冲重中之重的还是5G。
于是有精神小伙一拍大腿又激动了,我被命运选中了
搞什么传统行业?都被老一辈占据了社会核心资源,根本干不过
我得去干这些新兴产业,这样才能跟大佬在同一条起跑线,这才是哥大展拳脚的舞台!
我说诶诶诶,哥们咱先甭急~ 坐坐坐,抽根烟
当年4G刚出来的时候,哥也还年轻,跟你现在一样也是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
听听我这4G时代的斯巴达勇士的故事,也许能帮你再重新掂量掂量
故事还要回到7年前,2013年, 那会4G才刚开始商用
我本来还在某甲方平台上班,过着舒舒服服的小日子
直到有一天,希哥找到我
希哥是一个非常有抱负一心想干一番大事的人,4G的浪潮让他觉得嗅到了机会 ,那时候微博已经如日中天,而他说的故事就是视频版的微博,
他同时也是那种具备现实扭曲力场的人,跟他聊了几次后,我也虎躯一震被点燃了小宇宙,决定以产品运营联创的身份出来一起来搞事情
当时我们是国内第一批做手机短视频的拓荒者,如今全民玩手机短视频,玩手机直播的场景,我们在那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比快手抖音上线还早了3年
再加上那时候互联网创业还炙手可热,一大波机构及个人投资者都希望能提前布局未来
希哥凭借自己的现实扭曲立场和强大的人脉资源,先后找到了XX资本、XX工厂等知名机构五百万的种子及天使投资,现在想想,那会儿真是互联网创业融资的黄金时代啊
其实单从产品界面来说,跟现在的短视频APP差异也没有很大 ,但从内核来说,不好意思,那简直是天壤之别
那时候UGC(用户贡献内容)的质量非常差,我们称之为“瞎逼拍”吃个泡面给你拍一个,扣个脚挖个鼻孔也能给你拍一个,还乐此不疲
我们当时尝试过很多解决办法,比如用精心制作的PGC(官方内容)去引导UGC,比如搞社区、搞激励活动、引入直播秀场的玩法等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还白白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
中国市场有个特点,大家看到一点风口都是一窝蜂往里怼,再加上当时融资环境相对好,市面上涌现出来的搞手机短视频社区的公司,零零总总加起来居然有一百多家,有3成左右拿到了投资
最后存活下来的有几家?
答案是0
(虽然有的产品目前还在线,比如美拍短视频、陌陌短视频等,但已经被边缘化,现在独大的抖快都不是那时候第一梯队的斯巴达勇士)
我清晰的记得后期投资人来做DD调查的时候,还拍拍我的肩说“年轻人,有闯劲儿,好好干! ”
然后过几天就TM撤资了
大家都看到了未来的趋势所在,都知道在远方有一块无比诱人的大蛋糕,
只是大趋势和打造出被市场认可的产品之间,还隔着一万条鸿沟
这中间也有不少公司有一些非常棒的创新和尝试,比如“小咖秀”提供有趣好玩的场景模板,让用户去对口型,比如美图秀秀公司出品的“美拍”的视频滤镜特效,都曾经收获了不少的粉丝,巅峰时期也有过百万日活,但后来也都只是昙花一现
最土豪的还是腾讯,推出的产品叫“微视”,13年就上线,还使用钞能力怒砸几个亿创作补贴,但并没有砸出任何水花来, 17年的时候甚至停服下架 (后来又重新上架,但市场渗透率也不咋滴)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你看见了一个行业未来的大趋势,想要搭建自己的平台,至少要考虑三点:
1 硬性基础设施环境
现在人们在地铁公交等户外用4G看视频,甚至拍视频,户外直播都是屡见不鲜
但13年那会,还没有那么多的优惠资费包,也没有平台和运营商合作免费流量套餐,那时候会用4G流量看视频的人,是真的土豪,真正的普及其实有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周期
2 软性基础设施环境
现在网红有多赚钱,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商业利益的刺激下才能催生很多优质的作品
而那时候网红经济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大家玩这种短视频就是玩票心态, 用户缺乏动机,导致作品质量就非常不稳定 ,单纯靠PGC去引导,用户教育成本就会很高
3 账上趴的资金够不够支撑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增长策略
13年的时候国内还没有什么增长黑客的概念,那都是两年以后才被范冰引入国内
但范冰也说过,增长策略没有银色子弹 (指一招鲜吃遍天的普适方法)
很多时候都是要事必躬亲一把屎一把尿的去摸索,比如快手,谁都不会想到它竟然依靠农村包围城市,深入下沉市场的方式成功了;谁也不会想到东北老铁们真的这么给力这么666
比如抖音,看上去好像16年上线以后17年就开始爆发式增长,但前提是今日头条本身就是做算法和内容分发出身的,在抖音之前就已经有了四年多的内容算法优化的内功修炼
风来了,猪都会飞没错
但你的猪的寿命够不够撑到风来的时候,这TM就是个问题
Part 3 别预设立场 (对人篇)
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后面还有神转折
这个手机短视频项目最苦逼的时候,我跟创始人希哥睡那种农民工式铁架床的上下铺,希哥去出差都买不起坐票,困了就睡地板,最后实在是弹尽粮绝了公司才解散
那个时候微信的使用率还没那么高,还流行发短信,多年过去了,我还保留着希哥那时候给我发的一条短信
现在看来是不是有一丝打鸡血和中二的味道? 是的。
后来他也是在做连续创业者,一直在折腾,我虽然挺佩服他的视野格局和人格魅力,但似乎每次聊的都是一个新领域,让我觉得有些太跳跃了,后来就没多放在心上
但令我意外的是,这精神小伙后来还真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折腾起来了,直接干到纳斯达克了
(当然要说明的是:纳斯达克上市是注册制不是核准制,并不意味着上市了就财富自由高枕无忧了,只是公司运营中一个阶段性里程碑而已)
但是对于人,尤其是对不屈不挠的连续创业者,是很难简单的用短期内的功过是非就给别人盖棺定论的
现在在我事业中给了我很大帮助的朋友,都是多年之前结的善缘,那时候大家都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屌丝而已,有时候无非是些不用花太多精力的顺水人情,而如今,他们中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人逆袭了,有些时候你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解决的问题,只是别人一句话的事儿而已。
对身边那些踏实做事儿、不断折腾的朋友,不管他们现在是春风得意还是一时落魄,都要respect他们,多分享多交流,多年以后回头来看,其实是溢价很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