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家企业卷入22亿VAT欺诈大案,欧洲税务风暴再起!
又到年底,每逢这一节点,欧洲的海关与税务部门总会加班加点的“赶业绩”,譬如查验率上升,补税案件激增等。最近,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又公开了一则涉及400家企业的VAT欺诈案件。
揭开22亿VAT欺诈大案
近期,由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领导的跨国行动——“海军上将行动2”,动员了624名执法人员。在16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波兰、荷兰、斯洛伐克、西班牙)进行了350多次搜查和调查措施,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拘留了32人。
在搜查过程中,执法部门查获了大量文件和数字证据,包括价值超过4750万欧元的小型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耳机)、几辆豪车和126,965欧元现金。此外,还有62个银行账户被冻结,金额超过550万欧元。
/图源:EPPO
据了解,这起增值税欺诈案件涉及电子产品的跨境贸易活动,估计造成了2.9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6亿元)的增值税损失。
根据调查,嫌疑人在15个欧盟成员国成立了公司,充当电子产品的合法供应商,他们通过在线市场向欧盟客户销售了价值超过14.8亿欧元的电子产品。
在欧盟市场,货物销售时会有一笔销售增值税(通常涵盖在产品最终售价中),这笔税款将由消费者承担,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即默认是提交了销售增值税给到商家。
/图源:EPPO
按照合规化的操作,商家会在月度/季度的税务申报当中,将销售增值税缴纳给当地的税务机关。但在此次案件当中的电子产品供应商公司,最后并未提交这笔销售增值税,而是通过“消失”逃避应缴的增值税税款。
欺诈链中的其他公司随后会向欧盟当地国家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退税,所以这一整个活动下来,这批犯罪团队不仅没有向欧盟当地的税局缴税,还反过来薅了税局的增值税税款。最后,整个犯罪活动产生的受益将会被全部转移到离岸账户。
其实这样的案例并非是第一次,早在2022年欧洲检察官办公室就曾开展过一次“海军上将行动”,揭开了一起高达22亿欧元的电子产品增值税诈骗案件,这起案件是当时揭露的欧洲最大的增值税欺诈行为。
/图源:EPPO
就在不久前,这个“海军上将行动”又更新到了第三版,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在希腊揭开了最新一起电子产品的增值税欺诈案件。根据证据显示,在 2017年至2024年期间,价值约3.05亿欧元的产品通过该犯罪计划进行交易。
如此频繁的调查行动,短时间来看,可以说是欧盟海关与税局在冲KPI;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种税务合规的信号。
欧洲税务合规迫在眉睫
在海外市场做生意,就需要遵守当地市场的规则。在欧盟,增值税(VAT)是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来源,因此逃税、漏税、偷税等是被税局部门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即使卖家企业主体并不在欧盟境内,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不会受到应有的影响和处罚。
中国卖家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要有VAT税号,这个税号也是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强制性要求提交的材料,因为平台在跨境电商贸易当中,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必须代扣代缴相应的销售VAT。
但是toB(to Business,面向企业用户)的商家或是欧盟本土企业,在销售增值税上不受到平台的监管,因此这部分卖家需要自主缴纳并申报销售增值税。
按照常规的清关操作,货物进口欧盟时需要先缴纳进口增值税,待完成货物销售后,以销售增值税抵扣进口增值税的方式完成税务申报。但在欧盟市场,还有另外一种清关方式,即递延清关。
递延清关,是指货物在进口国清关时无需缴纳进口增值税,递延至销售完成后,通过缴纳申报销售增值税的方式,完成税务闭环。但不少非法企业,比如此前比利时查出的3.1亿欧元的增值税欺诈案件,就是利用了递延清关的漏洞,通过递延方式进口货物,然后利用空壳销售公司逃避增值税的缴纳。
此外,经营欧盟市场的卖家朋友,一定要注意切忌低申报,这包括使用低税率的海关编码、低报数量、价格等。低申报就意味着,应缴纳给欧盟税局的税款减少,这完全踩在了欧盟海关与税局的“雷点”之上。要知道,欧盟海关对每一个VAT税号都有长达6年的追溯期,如果6年时间内有任何一票货物低申报被查,都将可能面临海关的追溯查验。
所以,还是要提醒我们卖家朋友们,经营欧洲市场一定要做好税务合规的准备,走自税合规的出口道路。一八坚持英/欧自税9年,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这包括在清关、查验以及追溯的各个环节,将持续助力中国品牌合规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