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诱导客户自愿给你分享产品使用场景?
作为跨境人而言,运营的基础涵盖了产品本身、相关专利、供应链、视觉设计、站内外营销、社交营销、客服、物流、售后等等,每一个步骤都有可能影响到这个产品能不能走得更远,能不能成为一个爆款。
很多同学一加了微信好友就来问自己的listing没流量,没转化,没销量,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我一去看链接,图片和描述都是人家,甚至不舍得去改一改描述的内容,或是自己重新拍一套像样一点的图,至于social media 运营这些,完全不去做。
当然,不懂社交营销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我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当70、80这个群体的电商人还在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搜索的时候,90、95后已经在社交电商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了。
说社交电商,听起来非常的抽象,也不好理解,换个角度去理解,我认为所谓的社交电商改成是场景电商更加贴切。
社交,是交流,也是展示。有交流,就会有信任,有展示,就会有分享。
比如读者看我的文章,信任我的观点,也是一种信任。加了我的微信之后,如果我po出一些日常的生活场景,比如在朋友圈秀出我的喝茶时候的场景,我再陪上个一些对茶的评价,那么就可能有好友对我朋友圈分享的这款茶感兴趣,从而来找我购买,或是咨询我在哪里购买的。
内容营销的核心,其实就是诱导弱关联的客户对自己的话题、产品、或是事件本身感兴趣,最终通过一层层的诱导来促成客户进行购买。
首先是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好了,才可以针对定位人群做相应的营销策略。这一点,是被我们大多数的跨境人给忽略了。
英语基础好一点的,可以自己写文案,也可以根据我内容营销电子书的框架去设置一层又一层的诱导写好文案,然后在各个渠道大量的发内容,吸引客户的关注。
但是我经常会收到很多同学的咨询,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太行,不知道怎么写出地道的文案,就不能做内容营销了吗?
文章只是内容营销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图片展示、产品使用场景视频、话题交流、社交分享这些都是内容营销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什么我们就只能是局限于文字内容呢?
视频营销的表现形式不是更加直接吗?
在分享做产品视频营销之前,我就想到了肯定会有很多人会说不知道怎么做,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关于罗振宇罗胖的故事。
《激荡人生》是财经媒体大咖吴晓波的成名作之一。11年前的2008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就像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那样,各大媒体需要寻找很多类似的题材去做专题片,第一财经计划把《激荡三十年》拍成记录片。
因为时间的问题,这部记录片需要在4个月之内拍好,而且预算就只有300万。
第一次筹备策划会议的时候,大家都毫无头绪,因为就现有的条件,那似乎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钱少、时间紧迫,最难的是《激荡人生》里面的人物都是我们国家当代知名的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无一不身份显赫。
要想在3个月之内把这些社会顶层精英采访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毕竟社会顶端的人物,不是你想预约就可以的。
节目在流产的边缘。
当时节目的策划是罗振宇,刚好那一年,三十多的罗振宇从央视离职,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节目组之所以请罗振宇担当策划,也是看中他在央视的丰富经验,为了进一步保证拍摄的成功。但那次只是吴晓波和罗振宇的第一次认识,早已成名的财经大咖吴晓波,并不了解眼前的这个胖子有什么过人之处。
筹备会议陷进了死寂,大家都陷进了绝望,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处理好这个问题。
此时罗振宇提出了:为什么非要采访当事人,不能采访旁观者吗?
“我们书中的当事人,一个也不请,只做外围采访。比如,张瑞敏不是砸冰箱吗,我们不用采访他本人,而是把报道他砸冰箱的第一个记者找过来。”
大家都呆住了,因为这个建议实在是太过奇葩,谁也没底,不知道效果会是怎样。但是仔细一想,这似乎是唯一可行之路,只能最后一搏了。
节目组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面,找了300多个与书本人物相关的对象,进行了集中式访谈。
最后呈现的效果是,《激荡:1978-2008》这部纪录片中的知名人物一个都没出现,即使是有机会采访到的,也被节目团队故意绕开。
当31集的《激荡:1978-2008》财经纪录片在东方卫视播出后,包揽了当年度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纪录片大奖。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来看一下。
事后,吴晓波对罗振宇这一招的评价是:“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方法论上的革命”,它把拦在眼前的难题都变成了马其诺防线,一旦绕开,豁然一马平川。”
不会写文章,不过做产品视频,这个其实真的不应该是我们跨境人的拦路虎,思维变通一下,方法改变一下,或许要比之前走得更加的顺利。
每次提到产品视频、场景图片,几乎有一波读者在微信上问有没好的制作方介绍。
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介绍,第一,是价格的问题,我认识的那些收费都不菲;
第二,一旦我介绍了某个制作公司,那我就是这家制图视频公司的代言人,后期一旦发生了任何的纠纷,肯定也是第一时间找我,毕竟是从我这里产生合作的;
第三,最难搞的,是很多人都抱着做了几个场景图、产品开箱视频之后,销量就会大幅度的提升。一旦花了钱去做拍图、做视频对销量没提升之后,就会觉得是被我忽悠了。
年前有个东莞的读者,他们家做的是汽配类的相关产品,当时找了我很多次,要给他推荐一些场景图、视频做得不错的服务商。经不住磨,给他推了一个,至于怎么收费、保证什么效果的那些,我完全不过问。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起了这个事,想问一下合作的怎么样,结果发现我被东莞那个汽车配件读者给删了。
后来我找了我介绍的那家服务商,想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就找了当时给那个读者做的场景视频来看,怪不得把我给删了,那个视频3分钟,使用的性能完全没拍出来,也没用外国人,收费还不便宜,2000。 而且只是单纯的做了一个视频,没任何的推广。
自此之后,我几乎都不再怎么给人推荐产品和服务了,赚钱的不是我,名声却坏了,只有失,没有得。
但是,换个角度去思考,产品使用的场景图、场景视频真的都需要我们卖家自己去做吗?
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是可以发现很多社交营销做得好的案例,例如spreepicky这个独立站,都是基于产品场景的分享,或视频、或图片,把自己代入了产品的使用场景当中,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服和能引起别人的兴趣。
首先是Spreepicky这个独立站,我年前的文章就曾经提到过这个网站,我们现在可以详细的分析一下这个网站的那些做法是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
先来分析网站的整体流量情况:
去年9月到今年的2月份,这个网站每天的访问量是在30万人左右,访问量还是不小的,跳失率在52.46%,平均访问页面时间是近8分钟,说明网站内容做的还不错。
我们在分析竞争对手网站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停留时间、跳出率、平均访问页面这些指标的数据,因为都是考察网站用户体验最重要的数据,可以判断这个网站给客户体验的好坏。
再来看看网站流量都来自于哪些地区:
没想到我大天朝居然也有不少的贡献,看来世界每个角落的女生都有一个萝莉少女梦。
分析各个地区的流量值,然后可以针对各个地区做不同的营销策略,或者是可以侧重于有个地区。
在来看看这个网站的流量获取方式:
不出我所料,社交营销的流量在前三位。分别是直接通过域名而来的,差不多占了一半,第二是搜索,第三是社交,第四是外链,然后才是一些广告的展示和邮件营销带去的流量。
直接输入域名来的差不多占了一半,说明品牌认可度已经相当的不错了。如果是做B2B的同学,其实可以联系做他们的供应商。
前三位分别是直接进入、搜索,和社交媒体跳转过来的。看来粉丝群体的粘性非常不错,能从搜索引擎分走那么大一块流量。
社交媒体的流量才第三,那是不是说明他们的重心不是社交媒体呢?
还可以通过referral了解更加具体的数据:
有发现,tumblr在去年12月份才完全禁止成人内容,没想到外链流量的第一把交椅居然是有点色色的网站来的。
那这个网站的关键词和相关内容,应该也有一些是打擦边球的。
在来看看社交媒体的流量来源分布:
我本来以为第二位会是Instagram的,没想到是Pinterest, 甚至前五位都没有ins的一席之位。OK,我们分布搜一下Facebook、Pinterest、YouTube上是什么情况。
注意,我只是搜了他们的品牌词,很多他们产品相关的词没有去搜。
从Facebook、Instagram、YouTube、Pinterest,或是再到Reddit,只要你打开spreepicky的主页,都会有铺天盖地的视频、图片而来。
而且他们做得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在于他们分享的不只是单纯的官方图片(当然这个首先得带动),更多的是客户自发性po出来的。
我在YouTube上闲逛的时候,发现了spreepicky的粉丝对于这个品牌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评论:
这些评论当然也有可能是刷的,但无可否认的是,积极的评论,是可以给品牌带去好的影响的。开箱视频博主是一个有六万多粉丝的一个自媒体,看样子是日本的。
虽然粉丝数量看上去不是很多,但如果都是自然粉的话,那还威力还是很厉害的。
Spreepicky这个品牌厉害的地方,就像上面那条评论一样:老娘虽然今年40岁了,但我永远都有一颗少女心。
通多众多的各类网红做开箱视频,鼓励客户在社交媒体上po出自己穿的成品照,就免费送,或是转发分享官网的内容就免费送产品,这个招数让客户心甘情愿的成为品牌的展示渠道、工具,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让品牌得到了极大的曝光。
那我们能从这个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运营方法,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制造大量的视频、场景图?没钱;
全平台海量内容运营?自己又没那个能力。
去instagram上看一下,#spreepickyreview# 这个话题有四千多个贴,大部分都是客户自己主动Po上去的,更让人羡慕嫉妒的是,很多帖子都收获了几千个点赞,这带来的流量是不可估量的。
再结合一下Cathy Cat カティー这个博主,面对资金缺少的情况,其实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推广思路:
第一,我们自己不会做视频、没模特、没人气的情况下,不应该自己强行去做,可以去找粉丝数量不是很大的网红。但是主业上的内容不少、而且是用心去做的。这样的网红他们自己本身想快速成名,收费不会很高,做内容也会挺用心。
但是在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措辞,不能一上来就直接问人家报价多少做一个开箱视频,这样可能费用不会低。
我经常的做法是,先大肆赞美一通博主,然后说我们是什么品牌,在美国地区有哪些渠道、资源,现在计划开发社交媒体这一块,我们关注了博主很长时间,博主发布的内容和我们的品牌很吻合,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现在想进行一个深度的合作。。。
然后会提到我们品牌的官网、其他内容也会转发博主更多的内容,为双方创造更好的曝光环境等等。
通常如果这类粉丝数量不多的网红有回复的话,基本上都可以进行合作的,只是有一些可能真的需要给个几十美金左右的费用。
第二,鼓励客户晒产品使用场景在社交媒体,得到多少个赞之类就就免费赠送,并用品牌主账号转发,如果没收集好评,转发也有机会在每个礼拜(每个月)的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一份礼物(可以列出一些产品给客户自己挑选)。
这个费用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要比刷单的省很多,而且真的是可以累积粉丝的,刷评的风险有多大,你们是知道的。
第三,如果你是做跟美妆、服饰配件、女生衣服鞋袜帽子之类的产品,spree picky那么多晒图的粉丝,你为什么不主动去找那些女生去聊一下,免费给她们送一个,然后让她们晒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
别的产品,不也是一样?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下一篇,我想谈谈Pinterest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