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查税!小米、OPPO等中资企业“中招”,印度要在经济上“去中国化”?
近日,印度报业托拉斯称,印度和中国今年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18.3亿美元跃升至2021年前11个月的1142.63亿美元,突破了1000亿美元。
其中,印度对华出口263.58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印度自中国进口879.05亿美元,同比增长49.0%。
中印双边贸易的大增,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日印度对中资企业的刁难。难道印度要在经济上“去中国化”?
近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在对全印手机制造商和分销商的一次重大打击行动中,对来自大中华区的手机制造商小米、OPPO、一加、富士康等在印度的办公室和制造厂进行了突击搜查。
此突击搜查涉及德里、孟买、金奈、班加罗尔、加尔各答和古瓦哈提等二十多地。首先被搜查的是红米、OPPO和富士康位于斯克里伯鲁布德工业园附近的几个办公室。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突击搜查行动持续了两天。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公司的工厂、仓库、办公室以及一些公司高管住所,还有这些公司的一些分销商,都在突击搜查范围之内。部分公司在印度的高管也受到讯问。
一名印度官员声称,有“可靠情报”显示,上述中国公司隐瞒收入和避税、做假账,有些公司账面上亏损,但实际是盈利的。
《商业标准报》称,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也在搜查行动的范围内。不过,印度相关部门尚没有公布他们到底找到了什么样的“切实证据”。
小米发言人就此事回应说,“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我们非常重视确保我们遵守印度的所有法律。作为印度的投资伙伴,我们正全力配合印度相关部门,以确保他们获得所需的所有信息。”
OPPO在一份声明中同样表示,“作为在印度的投资伙伴,我们高度尊重并遵守印度的法律。我们将继续按照程序与有关部门全面合作。”
一加公司对此暂未回应,而富士康方面表示正在了解情况。
这不是中国企业首次遭遇此类突击搜查。据《商业标准报》报道,今年8月,中兴通讯在印度的几个办事处遭到突击搜查,其高管被指涉嫌逃税而受到讯问。
去年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冲突后不久,印度税务部门搜查了十几个与中国人有联系的场所,声称数名中国人及其合作伙伴涉嫌通过空壳公司洗钱。
据印度《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报道,日前,印度已对5种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为期5年,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本国制造商“免受来自邻国廉价进口商品的影响”。
印度中央间接税和关税委员会官网(CBIC)发布的信息称,反倾销税针对的产品包括铝压延产品、连二亚硫酸钠(用于染料工业)、硅树脂密封胶(用于制造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热动力应用)、HFC制冷剂产品氢氟碳化物R-32以及HFC制冷剂产品(两者均用于制冷工业)。
《经济时报》称,这些反倾销税是根据印度商工部下设贸易救济总局(DGTR)的“建议”实施的,DGTR在其“单独调查”中声称,这些中国产品在印度市场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导致了倾销,印度国内产业遭受了“实质性损害”。
此外,印度财政部税务总局还宣布,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拖车车轴(Axle for Trailers)发布拖车车轴反规避案征税令,以保护其国内制造商免受廉价中国进口产品的影响。
同时,印度还对从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进口的煅烧石膏粉(Calcined Gypsum Powder)征收了为期5年的关税。
如此一致且大规模的行动,就连印度媒体也不难总结出,这是对中国企业的“一场围剿”。
特别是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高达74%。市占率前五名中,除第二名被三星夺得,其余均来自中资品牌,分别为小米、vivo、Realme和OPPO。
在中印边境冲突的背景下,印度执法部门刻意加强针对中企的合规性调查,除了税务借口外,印度还以“安全”“诈骗”等理由针对中国企业,甚至以“涉恐”等为由抓扣中资企业主和员工。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就此事发表言论,印度对中资企业的打压主要是受政治驱动。“关门杀猪”是印度很传统的做法,过去印度跟欧美关系不好时,欧美企业也有过类似经历,很多企业从印度撤出。
林民旺分析称,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经济形势不好,另一方面,印度一些人鼓励跟中国搞经济脱钩,他们不在乎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有没有兴趣。
整体来说,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度面临的营商环境比较差,而且这种税务调查表面上符合法律法规,但其政治和经济意图已经很明显,手法也很拙劣,因此中资企业今后需更加规范经营,不要让印度方面找到打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