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大变动!中国跨境卖家何去何从?

2025刚刚开始,美国市场就发生巨大的政策变化,瞬间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跨境卖家们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这场风波究竟影响有多大?卖家们又该如何破局?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系列行政令,其中包括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此外,特朗普还取消了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关税豁免政策,这意味着T86清关模式被暂停使用。
然而,根据最新的报道,特朗普已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的免税包裹运输的禁令,以及恢复T86清关政策!这导致T86模式暂时恢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暂时撤销!具体何时再次终止,还是个未知数。
这几天政策反复变化下,直接影响了众多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等依赖低价商品和小额包裹免税优势的中国出海平台。在物流成本造成的较大冲击下,其业务将受到直接影响。
面对反复无常的政策冲击,对我们中国跨境卖家来说,尤其是低货值商品卖家、自发货卖家、采用直邮模式的卖家。
他们多以轻小件、低价商品为主,将小包裹直接从中国发往美国的卖家,以往依赖关税豁免,或将大订单拆分成多个小件来避税的卖家,在政策收紧后,这种操作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成本。
一方面,直接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的从价税率。这意味着,原先已被加征25%关税的商品,关税将提高至35%。
另一方面价格竞争力,加征关税后,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受到削弱,可能导致弃购率提升,因而影响销量和市场份额。
还有合规成本,卖家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来确保合规,包括额外的关税和申报费用,避免扣货、罚款甚至封店风险。
此外,“小额豁免” 政策要是再取消还会带来清关流程的复杂化。部分货物因免税政策取消导致清关速度变慢,虽然目前暂时恢复,但长远来看也只是缓解一时罢了。
这些税费成本的增加,直接压垮了跨境电商卖家的利润空间,对于那些原本利润微薄的产品来说,甚至可能导致无利可图。
短期阵痛难以避免,无法有效控制成本、风险应对能力较弱的企业,注定会被迫退出市场。
虽然关税政策可能压缩平台利润空间,但是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并积极灵活调整策略,通过本土化仓储、智能物流调配等,中国卖家仍可保持竞争力。
通过海外仓备货,卖家可以规避关税风险,降低物流成本。与直邮小包相比,海外仓的批量运输和本地配送模式更具成本效益,增强卖家在海外本土的履约能力。
本土化运营能够缩短物流时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有助于提高销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还能帮助卖家更好地控制库存,减少断货和积压风险。
当然,基于美国海关政策诸多不确定性,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调整和变化。
未来,拓展新市场渠道、控制成本、探索新供应链模式等,都是我们在出海路上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