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 or 贬值?
1
我曾经花了14万买了一辆车。
因为是手挡,市区开很麻烦,太太也不敢开,所以最近考虑换个自动挡的。找了某二手车网来评估,打算卖了,再随便换个自动挡的。
前后找了几个二手车平台来测评,也对比了线下二手车市场的价格,评估师给出的价格是六万出头一点,连六万五都不到。
尽管也有了心理准备买车就是铁定是亏的,但是不到三年的时间,亏损这么多,心理还是感觉到有点堵。
毕竟才知开了四万公里多一点,而且保养的相当不错,也没发生过交通事故,只是被剐蹭过几次,也不严重。
短短的三年不到,居然贬值了超过50%。
同样也是差不多三年前,因为准备结婚,我们夫妻小俩口东凑西借,凑了二十多万,在东莞市区里面买了一套二手房。
当时的总价并不高,才六十多万,因为楼龄稍微长了点,银行贷款贷不了很多。即使是这样,我们小两口当时也很满足了,毕竟当时从逃离深圳而选择了远没有都市气息的东莞,也是因为深圳那令人窒息的房价。
能在距离深圳不远的城市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对于当时的我们确实已经很知足了。
最近我们想换个小区稍微再大一点的房子。
转了一圈,发现稍微过得去的房子,无论是首付款还是房总价,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唯一的可能是以房换房,先把正在住的这套卖了,才能凑够钱买下一套,以房换房。
和准备卖车的节奏一样,对比市场价,找中介小哥出价。没想到市场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如果按照市场价卖出,扣掉还没还完的贷款,至少也能拿到手七十多万。
一个14万亏到只剩下6万,亏损超过50%,另一个投入了20来万变成了120万。
两个巨大反差,给造成了非常大的感触,我甚至一度怀疑自身工作的价值:我过去工作的两到三年时间,到底是比之前增值了50%,还是贬值了50%?
我默默的算了算过去3年的自己的所得所失,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是从3年前持续坚持到现在的,基本都还算在自己的满意度以内,至少是按照自己三年前所设定的轨迹走的,第一年怎么样,第二年要达到哪些,第三年又如何如何。
比如从两年前开始了写作的输出,每天保持2000字的写作,每个礼拜坚持在公众号、微博、头条文章的输出,让我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至少微博上有三万,还成了3个平台的签约问答作者。
另外一个就是自己的主业,跨境电商的运营技巧和数据研究水平都有了大的提高。尤其是最近一年,远比之前的水平有着质的飞跃,所带的跨境电商团队从两个人到现在的15人,团队的业绩基本也在30万美金以上。
但是也有很多遗憾的事,在新媒体运营这个方向上面太患得患失,不能从一而终的持续坚持。
从这两年最火爆的新媒体写作来看,我简直是完美的错过一次转型到自己所钟爱的行业的机会,可能更让我懊恼的是,这次错过的代价是我每年不少于50W的代价。
如果两年前的我坚持在房地产新媒体这条路走下去,今天可能就不会为换房而愁,至少首付款的百来万没什么问题。
这几年因为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公司运作成本、电商平台的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跨境电商这个行业早已经从原来的光鲜亮丽掉价到变成现在的办公室民工。
早些天跨境电商的大卖价z链在销售业绩对赌失败,被人索赔近10亿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2
金额大的物件消费,如果只是站在消费的角度去看,是很吃亏的。
站在这几年的房产投资角度来看,我们房子的升值也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因为楼龄、小区大小、物业、地段、朝向、学位这些每一个因素都在影响着房价。
这段时间到处都是楼价要跌的消息,还有售楼处被打砸的消息。
前年我就在文章中提到过一个观点,如果是自住的,越早买就越好,不要指望房价会跌。
即使到今天,我也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稍微有点脑子去分析哪些被腰斩的盘,都是荒郊孤野之地,交通不便,生活配套设施又没有,更不用说学校,公共资源的配套服务,本来就没有投资的潜质。
这些人在买房的时候,本来也就是怀着投机的心理去,现在一下子掉了这么多,棺材本都掉没了,没办法,只能是聚集一大帮人到售楼部闹事了。
我们是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民族,白字黑字自己亲笔签的合同,总是也能轻易的去否认掉。
房价短期波动本来就是正常的经济规律,谁能保证商品的价格一直都是上升的?
再说,大家对房价只升不降的认知本来就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的认知在这些年随着房价的越飙升,在人民心里就越牢固,所以一旦市场有了下浮,就要求开发商赔付,这些人怎么不想想房价升的时候有没给开发商升价的哪一部分?
开发商更不愿房价掉呢,尤其是早早大块拿地的那些。
其实不用担心,改掉的还会继续掉,毕竟本来之前就没有相对应的价值。
好东西是稀缺的,买房也是需要多跑多看多比较,才可以买到好的房子,总不能别人一开口跟你说这个是笋盘你就马上下定吧?
什么时候该买房,如果是刚需的,就该早点买。如果是单纯的投资,看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的建议就行: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老百姓投资房产,其实看第一点就行,后面两点变化因素很多,小老百姓也没那个能力和学识去甄别。
至于买车亏损,这个是意料中的事,要想保值的车,先去二手市场看看。我个人和喜欢霸道,不仅仅是大气,质量是真的没得说,爱车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有时候二手市场的霸道比新车还要贵。
3
最近深圳很多公司有不小的压力,不单单是跨境行业的,金融房地产类也不好做,裁员的不少,看深圳公司招聘后台收到的简历越来越多就知道了。
上个礼拜深圳的有关部门请各企业的负责人去开会,其中有一条是要提交上半年公司所有人员的工资条。
对于老老实实的公司来说没什么可怕的,给就是了。
对于到处钻空子的公司来说是个灾难,谁也不知道后面等着的是多少倍的罚款。尤其是那些社保不买,合同不签,偷税漏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那些企业,可不是罚款那么简单,搞不好是进去吃皇粮的。
一大波企业排队等注销,报纸声明的版面都不够用了。
我们深圳部门不招人,但是东莞和广州部门需要,这段时间发现之前在深圳工作,现在到东莞投简历的人多了。
有两个简历看上去还不错的,一男一女,做的时间也有两年的样子。
一面谈,只能算是刚进门而已,根本算不上精通。怎么说呢,就是可以自己打理账号,能处理发货这些。
但是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在数据分析和社会化营销这一块完全是空白,其中有一个很搞笑,只是不停的对我说优化listing啊,然后我问了具体优化哪些方面,有完全搭不上来。
那场面让我想起了之前一个员工的工作简报,每天不是优化listing,就是写listing优化,不知道他是把我当做傻子,还是他自己本身就是傻子。
我没了谈下去的欲望,就提了个他们对资薪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想早点结束这尬聊的场面,。
结果他们都一致要求是要之前公司的待遇。
按照他们的水平,充其量也就是比新手熟练一点而已,无论是他们之前过去的业绩,还是他们自己所说掌握的技能,都远不足以拿这么高的底薪。
当然我不会跟他们说你们的水平不值这个价,说先给领导汇报一下给打发了。
每个人在重新找工作的时候,对于资薪待遇的底线都是不能低于上家公司,胆大点的会提个百分之二三十,很少有人会反省自己在之前的那家公司到底是能力增长了,还是只在那家公司混过一段时间而已。
很多工作了很多年的社会人,工作能力不一定要比刚出来工作一两年的人要好,他们不是经验足,只是老油条而已。
很多在原单位混下去的人,往往只能是靠着一份完美的简历和经验足的社会老面孔去欺骗下一家公司而已,很快也还是被人发现能力与面试时候不相符合,最终的结局也还是继续投简历去寻找下一个可以被忽悠的老板。
我曾经也对职场感觉到很渺茫,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在深圳创业的那段灰暗经历,也完全是被动的推着往前走,根本不是自己内心所想要的。
这个时代变化的如此之快,如果你不努力的给自己去增值,那就是在不断的贬值当中。靠吃老本和所谓的人脉,那只能是个笑话。
所有的人脉资源,都是建立在对等的利用价值之上的。
4
个人能力是在不断的增值,还是不断的贬值到要被这个社会淘汰,很多成功学把原因归结为他们不学习,没有进步,所以被社会淘汰了。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10年我毕业的时候,在中文系认识两个很好的朋友,在学生会认识的,没错,我是学生会的,那个时候也有学生官僚,但是没发生过像今天这样只能叫主席不能叫学长的情况,都是直接师兄师姐这样称呼。
我们那个时候进学生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找工作的时候加点分。至于什么奖学金之类的嘛,还是要靠专业成绩,我不是很明白奖学金跟进不进学生会有什么关系。
在中文系的那个两个朋友,一个当时去了深圳一家公司运营微博,一个考进了银行,四大之一。09年才有的微博,当时我们都不认为每天在办公室刷微博算是什么好工作,都对那个进了银行的同学羡慕得不得了,毕竟是铁饭碗了。
一个新媒体,一个半个体制内了。
运营微博的那个同学,早几年就自己运营了好几个几百万粉的微博号,有生活服务的,有搞笑的,还有旅游服务类的,他是我们当中第一个在深圳买房的。15年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还做了一批公众号,所谓的阵距打法,现在我也不知道他身家到底有多少,反正上次见面开的是帕纳梅拉。
进了银行的那个国庆的时候碰了下面,抱怨现在每个月到手的都不到7K了,而且还要全员出动推销,每个月有不同的业绩考核,不达标的话就调岗。
大家都知道调岗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过是逼你自己走而已,每个月两千的基本工资,在广州这样的城市连房租都不够,你走不走?
差距这么大,难道是因为我和银行男都不够帕纳梅拉男努力吗?还是因为没有他帅?
5
那是因为他对时代有着灵敏的嗅觉,还有果断的决定。
我始终相信,顺应时代的潮流趋势,要比死守原来的方向发展快得多,早几年雷军曾对这个观点有一个很好的阐述:站在时代的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行业如果在快速的增值,个人增值肯定也不会慢,帕纳梅拉就是个很典型的案例。
一个稳定的系统,负责人是不会轻易让你去尝试新的内容,即使你积极进取的心去学新的内容,缺少了施展的舞台,没了用武之地,久而久之,终究也会荒废一身好武功。
但是,选择了高收入的行业,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风险也是相随的。
帕纳梅拉曾经跟我提过他之所以敢于大胆的选择新媒体运营这个行业,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同学每天刷手机的时间开始超过了在PC电脑前的时间,那个时候他就隐隐约约觉得未来会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
要知道,10年那个时候智能手机刚刚兴起,10年之前的大学生在宿舍使用的电脑刚从笨重的台式电脑过渡到笔记本,那个时候甚至还没微博和微信,而且那个时候上网费用贵,流量少,很多人还是习惯在电脑前消磨时间。
身边的大多数同学在那个时候都是一致的奔向传统的稳定单位,比如杂志社、报纸、电视、传统外贸、或者去考教师公务员之类的,他却选择了一条跟着时代不断前进的道路。
如果你搭的是一条顺着海浪走的船,划起来自然轻松自如,肯定也会比别人更快到达彼岸。
6
仅仅是看准了时代的机遇是不够的,你还得有能够抓住机遇的能力。
早七八年前,不像现在随手点开微信,都有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给你学习,有教你入门的,有高阶的,也有忽悠你的,但那个时候就连忽悠你的课程都是少。
谁也不知道所谓的新媒体运营怎么玩,怎么增粉。
帕纳梅拉一个一个方法去试,发笑话、发段子、私信给人求关注,求转发,求评论,慢慢的摸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批量养号。
能取得大成就的人,普遍都能熬得住,耐得住寂寞。他在做的第一年几乎都没什么起色,甚至第一年回家过年的车费都还是借的。
后来一次他跟我讲:其实来深圳的第六个月还是1800的底薪的时候,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谁想到那个有人给我打了一笔六千块的营销费,要我在微博上转发他们淘宝店的促销信息,从那以后,我就逐渐的把我手上有粉丝的号开始变现了。
看到没,不是所有傻乎乎的坚持都有回报的,能让人产生持续动力的只有两样,第一是人体自身的本能,例如吃饭睡觉,第二就是明确的利益或者目的诱导,比如我卖了一套房有1万的提成,努力学习就可以考过四六级,在这样的诱导性目标体系之下,人会朝着这样的目标发出持续性的行动。
这两年新媒体写作非常的火爆,尤其是咪蒙、六神磊磊这些公号大神在公众号的软文广告价格动辄几十万一篇不断的刺激着大众的神经的时候,所谓的新媒体写作培训班更是火的一塌糊涂,交钱的时候人人都在憧憬着自己是明天的咪蒙或者六神磊磊。
然而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当初参加了那么多的新媒体写作培训班的人也不见有第二个咪蒙或者六神磊磊。
又人说你之所以没能写出十万加的爆文,那是因为你还没学会坚持,你应该要像懂懂那样每天坚持输出7000字的文章才有机会。
于是又一大波各种各样的xx日记公众号频频的出现在朋友圈。
不到半年,那些当初号称学习懂懂日记每天坚持发文章的公众号早已不在发文。
他们在没有搞清楚,懂懂之所以能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每天输出7000字的文章,那是因为人家一开始就靠写文章取得了百万的年收入,那才是在他写作之初支撑他风雨无阻写下去的最大动力。
如果连饭都吃不饱,我认为是先去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再说,而不是靠着那每篇文章几十个阅读给自己打鸡血。
在对的路上,越努力,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