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成假货重灾区,亚马逊打假项目Project Zero能否有效杜绝?
电商打假——又一个老大难问题!
据报道,2016年全球假冒伪劣和盗版商品总值飙升至5090亿美元,占该年全球商品贸易额的3.3%,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5%。毫无疑问,这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创新构成了重大威胁。
根据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和经合组织(OECD)的最新评估,鞋类、服装和皮革制品是受假冒产品影响最大的行业。另外,Red Point(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公司)关于鞋类产品的最新报告显示,32%的消费者表示没有信心自己能够在网上识别出假鞋产品,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偶然购买过假鞋。
与此同时,2016年受假冒问题影响最大的国家为美国,在查获的假冒产品中有24%涉及美国的品牌或专利,其次是法国(17%)、意大利(15%)、瑞士(11%)和德国(9%)。
由于电商产品几乎不受政府监管的影响,且亚马逊的产品总销量中有52%来自第三方卖家,这些使得购物者在网购时发现假货的难度越来越大。事实上,在今年早些时候公众监督力度加强后,亚马逊在公布财报之时还首次发布了有关假冒产品的警告,反映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担忧日益加剧。
在2月发布有关假冒商品的警告的不久之后,亚马逊推出了Project Zero打假计划,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尝试从其平台上移除假冒商品。但是,对于受日益严重的网络仿冒品问题影响的品牌来说,Project Zero计划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虽然Project Zero计划势必会给试图保护自身品牌价值和在亚马逊上销售的企业带来效用,但假货是覆盖整个电商领域的一个系统性问题,而且几乎从不局限于一个平台。举个例子来讲,2018年,在Red Point(致力于打击网上售假和商标侵权的技术服务商)的运动服装客户遇到的所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中,亚马逊仅占1.6%,而大多数是在其他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发现的。
尽管Project Zero计划赋予品牌直接删除假冒商品listing的权利,但考虑到造假者生产假货和在网上为假货做广告的速度,这可能还远远不够。除非Project Zero还能提供造假者的地理位置、卖家趋势、造假模式或是重复侵权者的信息等可以用于提起诉讼的数据,从而帮助改进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否则它很快就会让人感觉像是一场无休止的打地鼠游戏。
品牌除了打假,还需要做点什么?
随着企业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在线假冒产品问题而继续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Project Zero计划将成为一个补强企业品牌保护战略的有用工具。然而,不得不说造假者是一个计谋多端又反应敏捷的群体,他们能够相对迅速地应对新的挑战。根据Red Point的经验,当平台改进监管方法时,造假者会将他们的销售和营销业务转移到其他平台。这使得企业急需利用数据驱动的品牌智能平台,在所有线上线下渠道充分展示他们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