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究竟是不是盼望中的那根救命稻草?
看看淘宝的野蛮成长和凋敝的线下店铺,敬畏之心,油然生矣。谁要说跨境电商不是个趋势,我跟他急。但它是不是就是盼望中的那根外贸人的救命稻草呢?
我们来剥开看看。
跨境电商,工厂直接卖给消费者,去除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这些中间环节,节省了很多中间环节的费用。然!并!卵!节省出来的成本,全进到外贸电商企业的腰包了?
传统的外贸供应链是这样的:
据说,未来的渠道是这样子的:
生产者和消费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就叫Prosumer.
现在的供应链是这样子滴:
跨境电商,就是连接工厂或外贸到用户的这条线。
好,那么问题来了。按理说去中间环节,应该大幅度提升工厂的利润,可实际情况呢?看看Aliexpress上的价格,很多产品的单间价格跟批发价格一个样,甚至更便宜。
这是为什么?
几年前,一个波兰进口商跟我抱怨,他的零售商客户纷纷在网上找中国的工厂报价,工厂报给零售商的价格跟给进口商的一模一样。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只有客户的概念,没有渠道的概念。
我说,这是mindset的问题。天上下钞票雨,有一张1000元的,剩下500张都是1元的,多数人还是会去捡那1元的,看起来多。
关于价格问题,我刚开始外贸生涯的时候,也是很不理解,为何中国的产品会卖这么便宜,比印度的都还便宜?
2001年911过后,去美国,老美很惊讶,为何印度作为一个capitalist,生意却做不过中国这个socialist。同行一个哥们,笑着说,“We are neither capitalist, nor socialist, we are individualist. “
河北一朋友说他培养上百个厂长了,工人学会了就自立门户。他上午搞的新款,隔壁的下午就有了,工人是通用的。一个领头羊,开始是亲朋好友,然后再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遍地开花。
政府管这叫: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共同致富是好事,可对于企业来讲,没有护城河,就只能拼价格战了。
线下的时候,大部分店铺是给商场房东忙活。搬到了线上,性质并没有改变,还是给平台打工。 有的产品平台抽成就达到30%多,还不算运维费用。加上B2C的运作费用再怎么也得比大批量的B2B高出一截吧。引流费用,越来越高,单客获取成本也一路看涨。
随着技术的发展,黑帽技术越来越受到压制,查看国内几个大的独立站的流量,Google算法调整后,可以看到断崖式的下跌,甚至有的因此伤了元气。
更加智能化的贝叶斯垃圾邮件过滤算法和存放云端的黑名单,也让邮件营销的效果也大不如前。网红引流的费用不菲,不是小玩家所能玩得起的。
线下店铺,选址和人流是关键。线上,还是同样的流量问题。只不过,线下有地域的保护,你在帝都怎不能为了买件衣服跑魔都吧。而线上的流量却难分帝都魔都。
当平台上挤满了同质化的产品,仅仅依赖平台的流量就比较困难,刷单也好,真实成交也好,都有大量的别人家的成交数据像座山一样横在面前。平台的流量也要花费真金白银。
人工智能不仅能迅速帮你查找照片上的明星同款,更能从一段视频中提取相关产品的信息。内容为王和自媒体的崛起,预示着内容电商的到来。
做跨文化的内容创作,谈何容易?不说原创内容,即便是curation,又有多少人做得不错的?现在的AI算法太厉害,已经可以识别伪原创了,此路不通。即便有内容,content distribution还是要花费,有内容没渠道,还是然并卵!
PAPI酱妹子的广告拍卖,预示着自媒体也是价格不菲。靠自动化的工具掌管上千个社交媒体账号加粉的效果,效果可疑,从品牌形象来看,未必是正途。更何况不是人人都能掌握自动化的技术,代理IP的费用也相当不菲。
有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围墙之外,看着城内很热闹。墙内的,却说冷暖自知。
对于卖家,最悲哀的事,莫过于跟你的供应商一同竞争你家门口的同一群客户。因为成本上的优势,中国跨境电商军团横扫亚马逊和ebay。让很多欧美的小卖家关门大吉。
电商除了去中间环节,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去地域化。跨境电商肯定是个趋势,但电商注定一开始就很残酷的竞争,网上绝不是货比三家的事,而是货比N家的事,你和全球的对手都只有一个点击的距离。
风水轮流转,我们的成本上升的很快。谁能保证,明天越南,印度的低成本卖家不抢我们的蛋糕?狼来了的话,我们拿什么保卫手中的蛋糕?
政府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恨铁不成钢。怎么有品牌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要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体会,我只想说,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品牌难,难于上青天啊。
品牌是什么?首先是社会身份的认同。为啥买LVMH?姐买的不是包包,姐要的是小婊砸们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其次是信任。为何要不远千里去买洋奶粉?买的放心啊。
可我们一个中小企业出口多少个国家,才几个业务员? 有能力去建立维护一个真正的品牌吗?有的企业一年出口几百万,可能就要出二三十个国家。即便,让他们把当地市场搞清楚,都什么人在消费自己的产品,都不容易呢?遑论市场营销。
无论如何,B2C跨境电商让我们同用户亲密接触,使得建立品牌成为一种可能,而且代价不很高。好好珍惜。
跨境电商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外贸企业直接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互动。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事,你可以听到最终消费者的心声,了解最终消费者的口味,根据他们的口味开发产品,并将你的品牌植入他们的心智中。
在跨境电商从业公司中,真的像ANKER这样树立起品牌的企业并不太多,以用户为中心,去研发新品的企业也不多见。
为什么要侵权?A货多大的利润呀。那谁谁谁,做了个站群搞SEO,外加给为几千万个某海外站点泄露的用户群发邮件,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几千万哪。
然并卵,还不是给抄了,进了局子。就发生在身边,同事朋友的朋友。上了新闻。
线下销售,可能还有些侥幸的机会。毕竟查验线下零售店的人工成本太高。而产品放在线上销售,就如裸体真空。机器学习快速发展,机器就可以从海量的图片中进行 比对。阿里出了明星同款的图片搜索功能。国外大品牌也没闲着,他们的机器在网上海量扫描,对比图片。世界变得越来越透明。仿品的生意越来越难。
对中小企业,跨境独立站建站最佳时间点已经过去了。现在,再建一个站的成本得多少钱?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google算法调整后,有多少靠黑帽手法的网站一跌千丈? 利润多少?听了很多例子,上千万的投资打水漂,不奇怪。
在平台的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受平台的限制很多。为了维护平台自身的利益,平台也不断出台新规,如果一不小心,可能就出大问题。说封号就封号,风险很大。有的狠主,申请上百个号,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如此,平台上的流量,还是平台说了算,一个算法调整,可能生意就一落千丈
。
跨国交易,信任是更加稀缺的资源。用户在平台上,更多依赖其它用户的数据和评论来判断卖方的资质。
不仅如此,连平台也倾向于把更多的流量导向数据漂亮的卖家商品,以提升成交转化率,以及提升平台的形象。
中小卖家如果老老实实听话做个好孩子,恐怕永无出头之日。刷单生意应势而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连接着众多关联方。
大点的平台成天嚷嚷要严打刷单,小点的则心照不宣。刷单掏钱的是卖家,得益的是自己,不仅收了5%-30%不等的交易提成,还提升了平台的销量,何乐而不为? 只是苦了卖家,花那么多钱,你能赚回来吗?
跨境电商,看起来是B2C的小单销售,谁都可以做。可看看速卖通上的报价,小SOHO是否望而却步?起步较早的卖家,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利用规模优势,大幅降低价格,在海外建设海外仓,提升交货速度,阻止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
拍点照片上传销售很容易,出流量却不易,销售更难。
指望平台,搜索一个关键词,就冒出来几十个上百个撞脸产品?
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找网红,做社交媒体引爆,我搞黑帽SEO,上百个IP轮循,验证码自动识别统统搞定。白帽黑帽,有销量就是好帽。有些黑科技,秘而不宣。
跨境电商只是你出海的一个新渠道,它不是救世主。你觉得它是一个蓝海,可置身其中,你发现,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角斗场同相同的一批人以及更多的新来者混乱厮杀。
不要因为风头正劲,就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坚持全网营销,多一个渠道多一条路。利用跨境的渠道,深入研究用户,开开脑洞,在差异化和创新上苦下功夫,打造产 品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越透明,产品力就越重要。差异化的创新产品,更加容易获得注意力,同时,同质化的产品也更难竞争注意力。产品就是你最好的宣传大使。
渠道在变,商业竞争的本质不变,还是要靠核心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全方位的能力,从研发,到生产、供应链,到市场、服务、人力资本等。最直接的是打造满足用户需求产品的团队能力。跨境渠道,抢跑的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先行优势,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渠道而已。
当然,抢跑新渠道,善加利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独特的竞争能力的。对于SOHO来讲,找到一些竞争尚不特别激烈的领域,新渠道留给SOHO的空间还比较大,相对来讲机会也比较多。
当你把目光放在电商渠道时,别忘了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网络普及率仍然很低,传统渠道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正如十年前的中国,每天都会诞生很多新的批发商,零售商,去满足野蛮生长的巨大需求。
作者:外贸阴阳鱼(飞了23年未停的外贸笨鸟)
(来源:雨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