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跨境电商创业者的未来之路(下)
2017CCBE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暨海贸会7周年奥斯卡年会已经落幕,但对精彩的分享没有停止!今天我们跟随东莞矩阵创始人 徐德召,易宏科技CEO 张启权,yeahmobi电商业务总监 杨娅,环球易购副总裁 吴庆华,递四方SVP 李衍升,星商电子合伙人 宋洪晓, 六位大咖聚集圆桌论坛,听听他们的高见。
张启权:那我现在说一下小卖家的优势点,大卖家更多的经营大品类、热门品牌,他们看不上那种一天一两百单的冷门品类,而我们公司就是专注这一块,主攻户外运动下面细分的小品类,做一些大卖家不愿意干的事情。
我们做的平台,比如说亚马逊,我们的发力点不只是在美国,我们在意大利也做的不错,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意大利市场做大。毕竟总有大卖家顾及不到的市场。
吴庆华:小卖家可以专人或者专团队去做,小卖家的决策力会快很多,小卖家在这方面抓的很深,这方面大卖家是比不上小卖家,大卖家在这方面的深挖度是不够的。当然如果说有一个类似于这样的人的话,尽管在团队里只是小组长,只有几个人的团队,但是他如果具备这样的思维,我们也可以授权给他去跟小卖家PK,因为在他背后所占的资源一定不是中小卖家可以媲美的。
徐德召:我觉得大卖家在抄袭的问题上,我们作为中小卖家,我觉得并不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一个很小的问题,无非是蚊子叮了一下而已,作为中小卖家,大卖家背后的资本太可怕了,这是中小卖家打不过的。
我们做服装的一个竞争对手,之前有一个公司融资之后一下子进入到我的品类,基本上是采用大品类的方法来做,把我这个品类所有中小卖家的爆款全部抄一遍,直接把价格打到最低,这是对我们构成的压力最大的。它带着资本实力,直接用大品类的方法来做这个品类,很多中小卖家很难招架的住。但是从大卖家的角度我们也能理解。
宋洪晓:你一定在你这个行业建立起你的壁垒,不管是技术端还是品牌方面。它可以抄你的款式,但是不能卖你的品牌。还有就是设计,及时申请你的专利,它要抄你的,你有技术专利,这种技术壁垒建立起来以后,大卖家想抄你可能也得掂量掂量。咱们要建立自己在海外的壁垒,这样的话大卖家想抄袭的话也很难。
张晓红:这个建议容易执行吗?一是申请专利;一个是做自己的品牌,这都是要烧钱的。
徐德召:挺难的,这方面大卖家比我们做的比较可能远一点。中小卖家逆袭的路可能是在供应链,如果在供应链这一块足够强,才不会被大卖家一下整垮。
吴庆华:中小卖家的关注点只关注在一个点,大卖家宽度可能做的够宽,但是不可能每一个点深度都做的足够,中小卖家可以盯住某一个点,扎根进去以后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如果你的壁垒被大卖家发现了,碾压起来的话你们的抗击打能力是不够的。
张晓红:中小卖家从一个点去做,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品牌和做专利是有相当的难度。
吴庆华:做品牌可能就是建护城河最初级的一步。如果说自己的品牌在某个市场地域做的不错,而且已已经拥有自己的专利,后面大卖家要打进市场,想来可能已经打不进不去了。
张启权:老吴说的壁垒,设计类的品牌难度还不是太大,最难的还是设计到形成专利这个过程,主要还是资金的问题,还要有专人去负责,申请专利的资金数额也很大,比如10个款式,一个款就算5万块钱,这样50万就出去了,还要备货。这样对于小卖家的资金压力非常大,但是小卖家的优势就是如果盯准了这个点,可以完全扎在这个点上做深做透,大卖家可能顾及的东西就比较多。
杨娅:我觉得刚才吴总的非常好,做深做细。就像他们刚才的,对于目前的小卖家来说,可能在资本上,或者说对国外权利的意识上和法律的了解上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之前遇到一个客户,中国的女装是挤破头血,3C也很难,这个卖家不是亚马逊的卖家,不做女装,也不做3C,也不做市场上任何看好的产品,坚持10年做电影幕布,但是在亚马逊上外国人只认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对于小卖家来说,就像刚才他们说的,可以很快的去拥抱一个市场,甚至可以舍去一块,这是一个灵活度的问题,我觉得是各自有优势的。
张晓红:肯定是各有优势的。
李衍生:我最后还想跟大家提一点,关于物流供应链方面的,刚才很多人提到抄袭、选品,谈到物流供应链并不多,在大卖家的角度上来讲,它能力利用到物流和供应链的网络、产品丰富度肯定比小卖家多,我们以中国为出发点,中国直发出口的产品,中国出口的海外仓发的产品,逆向物流的产品,如果做亚马逊,在亚马逊开店,大多数的卖家以海外仓作为亚马逊退货的退货点,退货到仓以后还可以做质检和反修,中国卖家的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高高价值的产品放在我们的海外仓,包括无人机、CCTV的安防等等。很多东西如果对方退货不要,原来还没有这样的返程服务的时候,很多最后都是被流弃了。现在有返程服务,可以帮他们的产品重新上架产生二次生命,对卖家形成竞争力是有帮助的。大卖家是更全面的用到海外仓降低损耗,当然也希望中小卖家迎头跟上。
提问:小卖家的生存策略,以另一个身份作为大卖家,不被同行所颠覆的策略。
张启权: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以前一直是做eBay的,做了很多年,也做别人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我做亚马逊是从2015才做的,当时的定位是大卖家经营不好的品类,他们基本不会在选择该品类了,然后将他们的类目和产品,进行调研和分析,分析后符合自己优势的类目,接棒杀入那些被“遗弃的市场”,做到这一点起码可以生存下来。至于说后面要怎么成为大卖家,还是要请教大卖家给点意见。
宋洪晓:卖家的身份,应该从宽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都要切入进来,深度方面,刚才已经讲了,有不少的小卖家在细分领域做的很好,很深度。从宽度上来讲,很多信息平台很多大卖家会涉足到,不同的市场要hlod住,有些品牌在欧美高端市场上,也会在南美或非洲相对比较低端的市场上,在这些领域都要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适合于本地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话卖家才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对每一个新兴的平台才能对接住,才不至于落后,如果卖家晚了一步,往往会在平台成长起来以后很难进入,卖家一定要保持敏感度。
张启权:我想请教一下大卖家,我刚才说的点,如果我有一千个能不能成为大卖家,不断的挖掘小的点,在一年之内抓住小的点不断的复制,有没有可能成为大卖家?这是我最近一直在做的事情,也尝试着向老吴靠近。
宋洪晓:我想你很快就会成为大卖家。
吴庆华:其实有一个定义上的误区,刚才大家一直在讲大卖家、新锐卖家、中小卖家。什么叫大卖家?定义在哪里?是不是一年销售额10个亿算大卖家,还是几十个亿?或者说有多少个产品,有多少个SKU在卖。刚才张总说的,什么时间点可以到大卖家?从你现在开始,你自己认为你自己是大卖家,你就是大卖家,大卖家就是一个心态而已。你今天觉得自己就是个小卖家,就只卖这一个产品,一年能卖10个亿,远远已经超过外面一些大卖家,你心底就是大卖家,不要定义成自己是大卖家或小卖家,自己觉得自己是就是。
张晓红: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大家的格局也要放大,不要起内讧,大的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把中国的品牌好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卖到全世界,让外国人为我们竖大拇指,这才是我们跨境电商应该做的事情。
马魁元:谢谢,这场论坛让我们看到大卖家的痛,中小卖家的苦,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的目标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