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出海”双轮驱动,药企行业迎来新动力?
2023年,被誉为中国药企出海“元年”。国产创新药出海迎来空前大爆发,中国本土药企License-out(对外授权)的交易数量持续增长,对外授权交易规模不断刷新。我国本土创新药企正以“集团军”的方式,昂首挺胸地驶往全球化“深海”。
医药魔方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共发生了近70笔创新药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较2022年增长了32%。交易金额方面,已披露的2023年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过465亿美元,较2022年的275.5亿美元增长69%。科技进步、政策支持以及资本加持,使得中国本土药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药企出海:东南亚或将成为世界医药市场增长新引擎
近日,在“医药产业出海专题研讨会”上,知名投资专家吐露,东南亚医药企业有系统性的投资机会。总体来看,东南亚医药企业众多,每个国家都有几百家医药企业,主要以仿制药为主,急需产业升级;当地企业如果嫁接中国资金和技术,尤其是在生物药领域,会快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具有系统性投资机会。
从出海形式来看,主要有产品对外授权、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产品、组建合资公司/投资本地公司、当地建立生产能力几种,其中主要以产品对外授权为主。
从PD-1抑制剂到ADC(抗体偶联药物):国产创新药“出海”迎里程碑
2023年12月12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MS)就双抗ADC药物BL-B01D1达成许可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美国BMS将向百利天恒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创下我国创新药授权“出海”首付款新纪录。
中国ADC Licence out交易统计(截至2023年10月10日)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2023-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以5.8%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约2万亿美元。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等行业背景下,中国药企也纷纷踏上“出海”的旅程,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大部分本土药企出海的目标市场主要以美国、欧洲为主,然而这条出海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面对的困难
1.市场适应性困难:不同国家的医药市场、监管政策和医疗体系差异较大,中国医药企业需要了解并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规则。
2.品牌认知度低: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来提升知名度和信任度。
中国医药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深入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在选择出海市场时,中国医药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竞争情况、政策环境等因素,出海药企要结合业务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各国税收政策和实践,作出深化的、前瞻性的、细致的和灵活的筹划,需要对当地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从而评估自身商业潜力和实操难度。
同时要综合考虑目标国家的市场准入规则、定价体系以及企业的研发状态。面临中外不同的新药审批机制,要快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审评申报机制、审评原则、再评价机制等,从而更好地为“出海”保驾护航,为企业产生价值。
2.加强研发,优化产品管线:出海企业可以积极与当地的医药企业、研究机构和宣传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借助当地的资源和网络优势。
例如,出海药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授权交易与跨国公司达成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借助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资源布局,加快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开展的药物研制和临床试验进程,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授权交易引入跨国公司的药物研发技术和专业知识,借助后者丰富的研发知识和经验,助力自身产品研发。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医药展览、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发布专业报道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逐梦全球,中国创新药企乘风出海迎来新机遇,中国药企应积极提升资源禀赋,采取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寻求海外合作快速进入海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借用合作伙伴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将自身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进一步增强品牌曝光度和国际化程度,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进而吸引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