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逊开始谈创业-卖家篇
2014年开始,我国兴起大学生创业热潮,如火如荼。
逢人见面,必谈干点事。
亚马逊圈最不缺的,就是造富故事。
98年的小伙子,靠做跟卖,月赚70万。
创业2年,年赚千万。
初中生创业,年赚千万。
大批90后,年赚数百万。
自2016年底开始在亚马逊平台电商圈奋战,眼见圈子里各种风云变化。
所以总想从中提炼一点经验,或者规律。
红利苦短
亚马逊电商产业从2014年在国内开始兴起,2018年就进入红海竞争。
红利期就短短几年时间。
期间成就很多人,让很多人改变了命运,很多人。
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很多公司都看不上这个业务方向。
早期开始进入的,要么是留学回国想做创业尝试的,比如anker。
要么就是从ebay切入的。
要么就是传统贸易做得不好,想尝试一下的。
这里启示很多新兴行业,都有共同的特色:
1. 红利期不长
2. 愿意探索新业务,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你已经非常成功,可能看不起刚刚萌发的小趋势;你一点基础条件都没有,可能无法尝试新事物。
3. 如果你想抓红利,要么你看得够长远,要么你具备很强的探索试错能力。
问题来了:你到底能不能抓到新崛起的红利呢?
那么多新崛起的电商平台,是不是都可以去尝试一下呢?
一时多少豪杰
有人喜欢赚快钱,快速赚一波钱,就事了拂衣去,但也有技艺不够,自吞苦果。
有人喜欢玩更长久,从而博得更大的利益,但也有因此股权质押负债累累。
有人谨慎前行,但却时机不对,最后翻了船。
亚马逊圈有:
白色产业链有产品供应商(各类工厂以及方案公司),培训服务(牛鬼蛇神最多的时候),人力资源服务(培训新人然后推荐到一些企业),软件服务(ERP,广告分析,),物流服务,支付服务(payoneer,),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和投融资机构),税务服务(VAT等),仓储服务,行业媒体(雨果网,知无不言,逗比等),会议会展,数据咨询服务(keppa等),行业协会(鹰熊会,三头六臂等)。
灰色产业链,其中包括刷单测评,跟卖与赶跟卖,账号交易,买家号交易,信用卡交易,排名干预,流量干预,节点操作等等一系列的灰色产业链服务)。
但是按照亚马逊的分法,我们主要分为淘金者(卖家)以及服务商(给淘金者送水的服务商)
启示:每个行业,都会围绕着产生一系列的更细化的分工,和更完善的产业链,究竟哪个位置的分工更赚钱呢?或者哪个位置更长久呢?
问题:
究竟哪一种赚得多?
究竟哪一个赚得长久?
先说说那些淘金者(平台商家)
“
有些事情的价值,在时间长河里,可能只是短短几年时光。
有些事情的价值,却仿佛逐步走向永恒。
”
Amazon的CEO贝佐斯说过,要把战略建立站永恒不变的事物上去。
但是圈子的创业者,很多都把战略建立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上。
比如有人做亚马逊,依赖于黑科技。产品上线,先利用平台规则的BUG,先上它数千个直评(不买东西,直接评论的评论,叫直评),然后快速赚一波钱,即便之后会被平台惩罚,即便这个BUG会被亚马逊封堵。(PS:大量上直评的操作,涉及一系列灰色产业链,包括扫号,卖号,店铺小号,合并,merger,以及技术工具,这里不详细谈论。)这就是赚快钱。
时至今日,依旧有善于利用其中BUG的卖家,依旧能够快速盈利。其中细节,大家不妨添加微信:damaijiaff。
比如有人做亚马逊,主要做跟卖。2016年以前,很多人通过低价跟卖以及技术手段抢夺黄金购物车,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也是赚快钱,因为这样的公司没有产品创新能力积累,不能建立持续挖掘市场需求,并开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也有另外一类人,会去做积累,然而积累的能力有些不一样。
第一类:铺货类电商企业
跨境电商企业很多铺货的商家,并且也形成了较大规模。所谓铺货,意思就是迅速上他几十万个产品,总有些产品容易出单,挑选容易出单的产品来做推广。铺货的公司,通常遇到新兴起的电商平台,捕捉机会的方式也是铺货。很多铺货公司都是从ebay起家,后来上Amazon,以及快速上一些小众的电商平台。依靠海量的平台店铺,海量的SKU,快速捕捉机会,和低成本批量化管理的能力。
举个例子,某个电商企业管理数万个Amazon店铺,并且上架了数十万个SKU。
一般的小团队要管理上万个平台店铺,上架数万个SKU,光是图片处理和产品文案的相关工作,就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要组织起来实现一定的盈利本身就是一大门槛。如果是早期在平台红利期就开始铺货的团队,倒是比较容易周转和建设起来。
所以铺货铺成巨大的数量级别,又能以极低成本维护这样的数量的SKU的销售和供应链周转,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这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依托就是,通过铺货来攫取各类平台的流量。
如果平台有流量红利,对于这类企业就是机会,超快速超低成本低攫取流量红利机会。
如果流量红利消失,竞争加剧,而团队的维护成本提高,这类企业就会面临一定的危机。
提示:那些新兴的电商平台,哪个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快速盈利呢?
拼多多兴起的时候,店群+铺货也让很多人致富了。
国外有什么可以这样玩的呢?
第二类:精品类电商企业
模板案例如anker,快速形成类目知名品牌。一旦形成品牌,开始铺设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就可以脱离平台的约束了。一旦形成品牌,我们也不再称此类企业是电商企业,而是某类产品品牌的企业。
这个难度比较高,成功的企业也不多。大部分企业只能做到再电商平台里面具备一定的识别度(外观私模、有自己的商标、甚至有的做到设计风格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能做到这样,本身也不错了。
这一类企业,积累的是研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甚至品牌的建设能力。
相对来讲,风险比较高,但是成功者的状态会比较好。
Anker的崛起,在于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那些年,anker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概念都做得相对优质。
当然还有一些细分领域也是,有些公司做出了名堂。
启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或者说什么样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快速增长呢?能够支撑你快速成长为一个品牌呢?
第三类:极少品类,深度创新并控制供应链
这类企业最为低调,他们通过价格和运营策略,实施单品垄断,将主要竞争对手全部排挤出市场。
这类企业的难度就是做选择题。
选择一个对的赛道,就会比较好。
启发:你又有什么样的优势,或者独特的眼光,实施这样的策略?
第四类:爆款模式类
有人资金实力强大,直接切入竞争最大的区域,砸出一条血路。
有人则是挖掘爆款,快速套利,一个产品快速盈利一票。
而你,适合走哪一种模式?
跨境电商的机会非常多,而你能抓住哪一样?
amazon的机会圈子是这样,facebook的圈子呢,ebay的呢,wish呢,以及其他新兴起的呢?
学校都出教材了,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