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期间的产品精准买量的必要性?
测试期间的产品精准买量的必要性?
定义:精准买量,大概是说的通过很核心介绍产品的素材,去跑AEO或者UAC2.5的操作。
通常我们会认为市场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帮产品找到精准的人群。但是其实在产品测试期间或者初期的时候,这么操作并不完全合理,在某些产品类型上,初期的流量尽可能宽泛,不论是否精准都导进去,才能充分的暴露出产品的问题。对应运营和产品人员才能有足够的机会看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优化。
所以为何要宽泛跑人群?
1,核心人群,可能是同类竞品已有用户,对产品的大部分功能不存在认知障碍,哪怕有体验不合理的地方,可能直接跳过或者稍微动动脑子就想明白了。
2,通过宽泛人群进去,这部分人群可能“智商”上会欠缺一些,或者说从未接触过同类产品,需要按照指引一步步去研究,可能有引导/体验不科学的地方即流失,通过这部分人群更容易找到产品体验/引导不合理的地方。
3,宽泛人群中很多并非“刚性”需求人群,就过来看看热闹。这部分用户使用一小会可能觉得无聊或者没啥用,直接流失,通过这部分人群可以让产品人员在初期更多考虑如何诱导用户留下来。
这里其实并不一定是所有产品都适合这个理论,毕竟很多纯跑ROI目标的产品必须精准的人群,但是前期通过这种非核心人群去做一轮测试,暴露差评的弱点再改进还是挺有帮助。
什么产品应该重点测试宽泛人群?
1,平台型产品(社交,广泛应用的工具等等),迟早都是要大推猛推,所有人群都必须推的产品,没必要在前期只跑最核心的人群做个好看的数据糊弄上面。
2,游戏方向,除了各种小众人群的特殊玩法,迟早都是要跑大范围人群的这类产品,不如早点暴露自己的问题。
3,某些单一方向,但是同样也是用大量用户使用的产品,这时候可能不能太宽泛,但是也不至于必须是AEO, 2.5之类,适当放一些常规量进去,用的素材大概估计能跑到的还是能保证有兴趣的人是目标受众。
4,更多...
举例:
某些社交产品,可能主打约*的,这类产品比如男性受众,你能导入的基本就是有需求的那波人,假设是1V1,可能还真是需要有足够傻才能付费,可以按照AEO跑付费,这种只可以精准买量基本理解,但是不代表前期不可以随意买,用于测试其他产品的流失点。而如果是考虑做大dau产品,买量就无法按照精准买了。
金融产品其实也很明显,尤其是借贷,买量拿到的用户一定是有借贷需求的,通过宽泛的人群+非核心精准AEO买量,充分暴露产品弱点,修改后才能保证那些有借贷需求但是对智能机都不熟悉的用户也能正确理解产品,按照步骤完成借款还款之类。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看法,你看完了也没啥用,反正运营+产品的同学,包含你的领导大概率也只会希望你“精准操作”,不要浪费预算,更多的情况是你努力AEO了,大家只会觉得你买的量太辣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