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聊电商】选品的过程中我们该评估和记录哪些变量?
随着孵化营一期的开营,日常辅导和指导的重点又回到了如何选品上。
在孵化营学员进行选品的过程中,大家普遍感觉到既缺少明确的目标,又缺少精细的方法,以致于每次布置的选品任务,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在查阅大家的选品分析报告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要么是没有方向性的随意选,要么是在一个方向的重复选,但如果要询问选择的原因和目的,没有,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为了交作业。
那么具体来说,在选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变量,以便于可以减少无用功的同时提高选品的胜算率呢?
选品的第一步,其实是要确认好准确的产品关键词。不同的关键词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方向,无论你是因为个人偏好还是因为资源优势开始考虑一个产品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确认好产品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不能太宽泛,太大的词并不能帮你把握到精准的方向,但也不能太细分,过于长尾的关键词也会让你误以为产品市场容量小或者认为竞争热度低,这些都会造成对市场容量和竞争热度的误判。
某些产品可能同时会有两个或多个权重相当的关键词,这还要求卖家在选品中要对这多个关键词进行记录,并分别分析汇总,以便于获得更完整的信息。
比如,对于移动电源这个产品来说,有人会习惯性的使用Power Bank,但在不少消费者的脑海中,他们的第一印象是Portable Charger,那么对于卖家来说,在选品的过程中,Power Bank和Portable Charger都是需要拿来做评估的对象。
通过产品关键词,在亚马逊搜索框中进行搜索查询,其搜索结果的数量可以告诉我们该产品的竞争热度,而在搜索结果前10-20页的Listing的Review数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这个产品的市场容量(通常来说,我建议可以用Review数量*100来粗略的估计该产品之前的销量)。
当一个产品搜索结果数量太多,说明竞争激烈,而当一个产品Review数量太少,则说明这个产品的市场容量过小。
当然,对搜索结果数量和Review数量的评估中,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细化,比如,更进一步的查看属于Prime的搜索结果数量有多少,以及精细化的去统计最近一二三个月的Review数量分别是多少,以此来判定最近三个月的销量和销售趋势。
每一个产品的选品过程中都需要确定一批竞争对手,可以是5-10个,也可以更多,但不要太少。这些竞品的分布不是单纯的从Top 100中选取,而是要在Top 100中选取之外,还要关注新近发布的增长快的以及正在全力投放广告的那些Listing,这样的选择,会让你选择的竞争对手分布在不同的排名位置,便于你去评估自己在不同阶段的销售预期。
任何一个产品的选择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从外行到专业的过程,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快速的提升对产品的专业度,同时发现到产品可能存在的各种坑呢?竞争同行的Review中的好评和差评就是我们重要的分析要素,在分析Review详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获得对产品的一些新的认知。
在选品过程中,卖家一定要回到供应链端来,通过1688等渠道,搜索该产品,了解该产品的拿货成本,重量等要素,以此来评估在当前市场售价的情况下,是否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卖家还需要根据供应商的产品详情页面或者是直接与供应商沟通获得产品的参数和重量,以此来评估自己的FBA头程运费和尾程FBA费用,同时还便于我们考虑FBA头程的物流选择等。
如果利润空间足够,如果自己也确实对产品看好,此时,我们就需要尝试从多个供应商处订购样品,一方面在样品的采购过程中评估供应商的实力和客服态度、配合度等,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样品的观察、测试和试用,来评估产品的质量。
当然,如果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动作之后,你对一个产品的工艺、质量、供应商情况、市场情况、利润情况等要素都有了较清楚的理解,选择与否,你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