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杂谈】这些年,存在记忆深处中的那些书
很早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读书,早在读初中时,我用邮寄信件投稿的方式,向某个初中生报刊投稿,后来看到自己的文字见诸报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但我也着实兴奋了许久。但这一阶段的读书其实并不能算是读书,更多的是读一些优秀的作文选,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背诵几个华丽的辞藻,然后,可以应用到作文中。
后来,到了高中,选择了文科,一下子世界似乎开阔了,开始接触很多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在那一阶段,在博学的语文老师的介绍中,逐步了解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读到了当时在社会影响举足轻重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比如,《穆斯林葬礼》、《平凡的世界》等等,对了,还读了当时的一步非常火热的青春文学作品《花季雨季》,甚至还和同学一起,做过几期手抄小报。在当时,也算是一个追风的文学少年了,虽然多年过去,这些读过的书的内容,早已没有了丝毫的印象,再也记不起书中的任何情节,但在当时,我着实为这些书狂热过。
虽然高中阶段读过的很多书都很快的从记忆深处飘过,但也确实有那么一些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影响了我后来人生中的很多。《曾国藩家书》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之一。
我不记得是怎样的偶遇让我拥有了一本《曾国藩家书》选编,那可是在历史书中被描述为刽子手的人物,但我在读他的家书时,被那些看似普通却真诚得让人无法拒绝的文字深深的打动了。一本文白对照的家书选编,我一读就是20年,至今,这本书依然伴随着我,而且,我也因为这本书作为引子,收集了几乎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所有和曾国藩相关的书籍。我无法说究竟是哪一句话给我的影响最大,但我知道,在整个人生的发展中,这个人和这个名字相关的很多内容,都在雕琢我。
读大学,我是图书馆的常客,无数次的旷课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很多个晚自习是伴随着图书馆的熄灯回到宿舍的,以致于毕业后听闻学校图书馆新建,我丝毫没有犹豫的捐了一万块,不是为了炫耀说自己毕业后取得了成绩了,而是为了缅怀自己那段与书为伴的时光,和那永远无法磨灭的烙印。
大学期间,阅读的书籍是很杂的,什么类型的都读,什么类型的都想读。
虽然读书杂,虽然很多读完后并无印记,但也确实有一本书让我印象深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本可以用现在流行的“鸡汤文”来命名的书,在阅读到的第一刻就震撼了我,然后,伴随了我的整个大学,以及大学毕业之后的所有岁月,直到今天,我依然永远都会有三本同样的书,一本在家,一本在公司,一本放在最常待的地方。羊皮卷我读过上百遍,很多内容我可以背诵下来,直到现在,有时候晚上失眠,我都会在默诵羊皮卷中平静下来,直至睡着。
很多人曾经给予这本书很高的赞誉,但我无法说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在反复越多的过程中,我的心态更好了,遭遇挫折时,我既能抗压,又懂得释放。
大学期间,我还偶然的读到了安利相关的书籍,我知道了直销,也对传销多了一份警惕,以致于有同学打电话寄邮件游说我去某地创业时,我很肯定的对室友说,他在搞传销,然后,其他有被游说过去的同学证实了我的说法。我很感谢在阅读中我培养出的认知直觉,让我这么一个拥有非常激进心态的人能够在那个一根火柴就能够把我点燃的状态下仍然准确的辨明是非,少走了弯路。
毕业之后,我早早的选择了创业,失去了现成环境的学习和塑造,我通过更大量的书籍阅读来弥补和提升自己,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读书的态度也越来越挑剔,我读成功学,我看陈安之,也看刘一秒,虽然很多人说这类的书籍过于鸡汤,但我知道,一个人心灵的涤荡和认知的升级,必须有一些让你能够激越的东西,而这些,我在他们的书籍言论中可以找到。
当然,我并不迷信成功学,我相信五谷杂粮更养人,所以,我不挑不拣的,读人文,读科学,读新技术,读心理学,读散文,读随笔,读各种精巧的美文,甚至,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还读了一套《上海的老马路》,让我对上海那些有点斑驳的马路和各种古旧的建筑有了别样的感受。
有朋友问我,什么书对你影响最大,我没有办法说某一部具体的书,就像我不知道是吃的哪一口饭让我长了肉一样,但我知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多阅读,总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只要用心阅读,总能遇到心灵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