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党肆虐:Go-Jek超过30%订单是假的?
三四年前滴滴、Uber等在国内进行网约车大战时,“刷单”、“薅羊毛”是个绕不过的话题。那会儿如果大半夜去北京五环上溜一圈,经常看到应急车道上莫名其妙停着一排车,十有八九是在刷单。
最近一年美团入局打车市场,又唤醒了蛰伏了很久的羊毛党。这一次不比当年,平台反欺诈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滴滴和美团都已经经历过血雨腥风,两家都非常谨慎,不会再轻易砸钱补贴,所以羊毛党还没有猖獗起来。
不过最近在东南亚,Grab和Go-Jek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出现了一批羊毛党。
近期日本一家咨询公司Spire Research&Consulting做了一个调研,指出东南亚的打车平台存在大量虚假订单,Go-Jek约30%,Grab约5%。
Spire指出调查了40名司机和280名乘客(样本有点小,我们之前每周会在每个城市随访400个司机)。目前还不能确定结果是只来自这些受访者还是有其他的数据来源。
如果这个数据和真实情况符合,为什么Go-Jek会存在如此大量的虚假订单?
根据墨腾以前做打车业务的实战经验,司机群体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任何漏洞都会很快扩散。而且亚洲的平台普遍羊毛党比较多,比如印度司机会在高峰期集体下线,等系统抬高价格后又集体上线接单;马来西亚司机会和乘客串通,把车费全部收入囊中而不和平台分成。
我们估计Go-Jek这段时间刚好有漏洞被司机们发现。
Go-Jek应该已经发现了漏洞,但是任何一个平台都会阶段性地容忍造假量。Go-Jek现在刚好处于这么一个特殊阶段。
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1日,Go-Jek宣布完成F轮第一笔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老股东谷歌、京东及腾讯,以及新的投资方三菱、Provident Capital。投后估值跟之前相比翻了一番,约100亿美金。
在融资的关键时刻,Go-Jek对虚假订单有一定的容忍度。如果在单量较小的情况下,30%平台还可以承受,但单量一旦上升,平台就会不堪重负。(Uber中国的虚假订单曾高达40%,羊毛党在Uber上撸走了数亿美元。)
在这次融资的公开信息中,Go-Jek表示已经在东南亚五个国家的204个城市和地区开展业务,已经拥有200万名注册司机。也就是说,单量已经不小。
虚假订单的受害者除了平台还有司机。当刷单者和真实的司机意外匹配时,他们必然会取消订单,那么真实司机的订单完成率就会降低,影响到奖金和收入。如果这个情况不加以遏止,司机们的不满情绪就会弥漫。
那么等融资的事情告一段落,Go-Jek的下一步必然是打击虚假订单,30%这个夸张的数字就会很快缩小。
(预告:墨腾的印尼同事也正在搜集相关数据,我们之后会公布调研结果,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