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奶粉:跨境电商增长引擎的困厄
跨境电商研究中心
每天为您提供新鲜有价值的跨境电商资讯!
创始人李鹏博简介:通拓科技集团合伙人,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贸促会跨境电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畅销书《揭秘跨境电商》/《进口跨境电商启示录》
与李老师交流,请加微信kjds1688
通淘国际,一手进口货源,www.tomtop.com.cn
跨境购的兴起,为海外婴儿配方奶粉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但如今这扇门却或面临关闭的危机。
随着大量的海外版婴儿配方奶粉进入国内市场,在消费者的追捧之下,诞生了一批“网红”奶粉,其中既有海外知名代工品牌也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海外版,并迅速发展成为跨境电商的主要业务之一。据介绍,在国内几大跨境电商网站,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占到其跨境业务总量的3成左右。但如今,这些跨境而来的网红奶粉却面临注册制大考,将面临存亡考验。
"网红"奶粉面临大考
“跨境购确实催生了很多网红奶粉品牌,这些品牌在网上很受欢迎,甚至受到追捧,其也是跨境购的主要产品之一。”国内母婴行业巨头宝宝树美囤妈妈CEO邵小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不过在新政之下,跨境奶粉业务还能走都远,目前来看多多少少还在缓行阶段。”
区别于传统的贸易型品牌,目前国内的网红奶粉共分为两大类。一大类为境外知名的区域品牌,如澳大利亚的贝拉米、新西兰的A2等等;而另一类则以国际知名大牌的海外版本为主,在蜜芽宝贝、宝宝树、京东等多家跨境电商页面上可以看到,仅爱他美品牌下面可能会有荷兰、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多国版本。
婴幼儿配方奶粉在跨境购业务中的占比相当大,尤其在母婴跨境电商领域。很多跨境购的前身是海外奶粉代购起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大量的中国父母托亲靠友从海外购买婴幼儿奶粉回国,这也是跨境购业务的开始。
直到目前,在网易考拉、贝贝、京东、宝宝树等跨境电商业务方面,奶粉和纸尿裤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信任重建之前,跨境购是目前很多消费者的选择,大概要占到主要跨境电商网站业务量的3成左右。
一直以来,线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监管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但线上却一直处于朦胧状态,在奶粉新政公布之初,行业曾担心跨境购会成为奶粉企业规避风险的灰色地带。
但2016年4月8日,跨境电商新政实施,根据当日公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下称“正面清单”)监管规则,婴幼儿配方奶粉若要进入中国,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实施注册,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管直接提到最高水平。
正面清单对于网红奶粉品牌和跨境电商们无疑是一脚“急刹车”。在新政实施的头几天,由于没有配方注册证书,大量进入国内保税仓的奶粉无法销售而大量积压。直到4月13日,财政部关税司宣布新政缓期到2018年1月1日执行,困境方才得解。但这也意味着,豁免期结束后,在我国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包括通过跨境购进入的,都必须依法获得产品配方注册证书,否则就无法销售。
注册难题
对于网红奶粉而言,尽快完成注册是当务之急,但现有的网红奶粉多数都存在注册难题。
根据配方注册制新政,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注册申请人必须为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并具备相应的研发、生产和检验能力。而在欧洲和澳洲等婴幼儿奶粉主要生产国,OEM贴牌生产的模式则是被允许的,但贴牌厂商面临必须入股或收购上游奶粉工厂方才可以注册。
据澳洲科银分析师Andy Chen介绍,目前国内销售火热的A2和贝拉米品牌都属于代工厂生产,其中贝拉米对华销售的代工厂为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北部的Tatura工厂,A2的代工厂则是新西兰的Synlai milk(新莱特乳业)。按照新政的要求,A2和贝拉米都需要上游自有奶粉工厂来完成注册,就算合作也必须占用上游工厂的注册额度。
而值得一提的是,各奶粉工厂也有自有品牌,记者了解到,各奶粉工厂为了完成配方注册已经是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在新西兰经营某加工厂官方品牌的总经销宁涛告提到,目前新西兰各工厂正忙着准备注册,由于在如何才能通过注册方面,目前并没有先例和经验,因此工厂方面也是两眼一抹黑,还不确定何时可以注册下来。为了稳住经销商队伍,最近各家正都硬着头皮发“安民告示”。
记者拿到一份12月2日新西兰品牌倍恩喜发给经销商的通知,其也是国家认监委认证的新西兰奶粉工厂新益美旗下的自有品牌。通知称公司正在全力按照中国食药监总局颁布的新政要求,来准备一个符合新政的配方,预计这项工作将在几个月内完成。同时,为了宽慰经销商,通知表示该品牌对于集团的增长和未来的成功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并表态将扩展设备并加大投资。
业内担心,代工厂自有品牌的配方尚在准备,是否还有能力为合作方准备注册配方。而此前预测,同时审批下3个系列配方的难度较大,企业很可能只提交1~2个配方系列申请,而一家澳洲或欧洲的加工厂往往会代理多个代工奶粉品牌,也就意味着只有少部分品牌可以获得注册机会。
不过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说,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很大,这些网红奶粉在中国的口碑比较好,品牌知名度高,优势明显。很多代工厂的自有品牌的知名度不高,进入中国的难度比较大,还不如和网红奶粉品牌合作,而在申请注册时,这也会成为加工厂考虑的因素之一。
但对于众多国际品牌的海外版而言,完成注册的可能性则令人担忧。
一方面,跨境购奶粉不受国内标准限制,一般按照所在国家标准来生产,由于海外版的配方未必适合中国婴幼儿,因此肯定会受限。而另一方面,一个品牌多个版本的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情况恐怕很难实现。如果跨境购门槛不能有所提升,不能和线下标准相统一,中国从2013年推行的新政都会付之东流。海外企业就可以利用跨境购的漏洞进入中国市场,变相地刺激国内企业投资海外通过跨境购回流,规避政策,这也或有违注册制的初衷。
等待监管“靴子落地”
虽然众多网红奶粉前途未卜,但中国市场对于其而言却非常重要。
以澳洲网红奶粉贝拉米为例,按照2016财年年报显示,其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于本土,但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速为24%,而澳洲的增速则只有个位数。12月2日,贝拉米发布公告称,受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新政所致,其2017年财年收入未达预期,上半年收入1.2亿元澳币,而下半年与上半年持平,这导致贝拉米股价当日暴跌43%,并在12日宣布停牌,由于等待公司进一步公布预期财务业绩影响情况,停牌目前还在持续,而如果贝拉米失去中国市场,其后果不可想象。
目前来看保税区很可能会纳入监管,但是海外代购直邮的方式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此前业内也有猜测,在大限之后,由于跨境购渠道被纳入监管,电商或奶粉企业可能将货品干线运输到中国附近的国家或地区,再通过线上购买直邮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直邮模式对于企业而言缺少效率,周期长成本高,税收方式也不同,如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跨境购带来的价格优势将受到很大影响,毕竟很多消费者选择跨境购也有价格因素。此外,直邮的供应链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在跨境电商业务中占比较高,因此跨境电商们也并不愿意放弃这一业务。
据统计,2015年通过跨境购进入中国市场的婴儿奶粉在2015年达到了10万吨,销售额100亿元。而根据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规模在75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在全渠道中,电商渠道也已经占到30%,跨境购的市场份量已不再无足轻重。
目前行业中很多跨境购企业和保税区也在向监管部门反馈意见。业内认为,目前奶粉业务占比较大,而且跨境购市场正在向大平台整合的格局靠拢,因此业务未来会更规范;且本身境外奶粉的负面信息较少,因此在监管上应有新的考虑。不过到目前为止,除了4月8日公布的正面清单之外,还没有更新的监管措施出炉。
今年是奶粉新政的过渡期,出于对行业的担忧和吃不准政策的变化,企业目前很难决策去做更深层次的布局。在现阶段,因为大量消费者忠诚于跨境产品,因此在2017年的跨境产品战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但是在新的政策落地之前,现有奶粉业务肯定会略有放缓,不会走得太快。”
注明: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