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回暖的“烦恼”!家电、纺织企业订单不愁利润堪忧:“加班加点生产,几乎白忙一场”!
全球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萎靡不振,对此,国内强大供给产业链显示出鲜明的优势。下半年来,部分产品的订单转移至我国,这也带来了数个行业的外贸出口迎来“爆单”景象,家电行业和纺织行业都是十分火爆。
不过,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大幅涨价,海运费空前高涨,叠加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使得国内许多外贸企业陷入了“两头受压”的尴尬境地。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家电行业累计出口额达到590.69亿美元,同比增长9.1%;累计进口额达到31.22亿元,同比下降7.7%;累计顺差额为559.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2020年11月,家电行业内销市场持续回暖,出口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家用空调出口459.82万台,同比增长11.95%。冰箱出口量达386.5万台,同比增长64.1%,环比增长3.6%。洗衣机出口量同比增长12.3%。总体来看,我国家电行业出口势头不减,前景大好。
近几个月来,铜、铝、钢材等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
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沪铝指数累计上涨9.3%,沪铜指数累计上涨13.4%。高盛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分析师发布报告称,铜的“牛市”正在全面展开,价格已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加之市场需求继续回暖,推动制造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加速上涨。当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8%和58.9%,高于上月5.4和2.4个百分点,均为2020年全年高点。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压力。
不过,这对家电等制造产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家电行业普遍对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需求量大,原材料成本往往占据总成本的七八成,例如空调龙头格力电器2019年年报就披露,原材料占公司当年营业成本比重高达86.66%。而在年末出货高峰期,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更是让家电制造企业苦不堪言。
对于家电外贸企业而言,成本上涨只是一个方面,汇率也从另一个方面带来了“夹击”。
相较于2020年5月27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7.1765元的低点,至2020年末,人民币已累计上涨超6000个基点,涨幅达8%。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测,人民币汇率预计在2021年将升至6.25左右。
不要小看这8%的升值幅度,却能够让毛利率本就不高的家电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在原材料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公司利润已经变得特别微薄了。”中山艾利普电器企业主邹世兵如是说。
“原本因为海外疫情接到了不少订单,这几个月加班加点生产,但临到交货期汇率升值这么多,导致利润大幅缩水,几乎是白忙活一场。”佛山一家不愿具名的家电外贸企业负责人也大倒苦水。
同样是主营小家电外贸的广州家博士电器也有类似感受,本来公司2020年外贸订单整体有一定增长,但在成本上涨和汇率升值的双重挤压下,公司前期积压的部分订单甚至出现了亏本的情况。
面对两头受压的局面,不同的企业应对措施也各有差异,有的企业选择涨价向客户转嫁成本压力,也有企业选择暂不涨价,由自身承担利润的缩水。
前述佛山家电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该公司出口的小家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贸然涨价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现阶段先把客户保住再说”。
而另一位企业负责人则表示,目前该公司的全线产品已调价,对于不急的订单,过年后视原材料价格情况再作调整计划。中山艾利普电器企业主邹世兵也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开始对海外部分客户涨价了,但在这种压力下,对于企业后续接单会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原材料涨价和汇率波动的问题,新宝股份回应称,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产品报价及调价时会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同时公司会考虑原材料供求及价格波动情况,做一些战略性采购安排。
对于汇率波动影响,一方面新宝股份有30%左右的进口材料进行对冲;另一方面公司有30%左右的新品会综合考虑汇率等因素即时报价;另外,公司会加大收款力度,加强对汇率变动的分析,运用远期
外汇合约等金融工具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公司会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
在2020年11月之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表现就不错,4月出口同比增速便已转正,5月单月出口量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77.3%。
“目前接到的订单已经排到2021年3月,历史少见,一般像毛巾这样的家纺产品订单会排到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孚日集团董事、副总经理于从海表示。
孚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纺织品出口商,主要出口毛巾、床上用品等家纺产品,外销占比在80%~85%之间,美洲市场的销售额达2.7亿~2.8亿美元。
于从海介绍,美洲市场的出口额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同比增幅很大,每月大概在15%。
在正常年份,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外贸订单的高峰期,往年这个时段孚日集团的沙滩巾订单会增加,为来年夏季备货,但今年沙滩巾订单量很小。随着2020年下半年美洲市场订单增多,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家用、室内用的产品订单明显增多。“家纺产品整体表现都不错。”于从海说。
除了家纺产品,面料的出口订单也在激增。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绍兴柯桥成交,当地发布的柯桥纺织指数中的外贸景气指数显示,2020年11月同比增长10.4%,达到911.77点,为2019年以来的最高值。
绍兴市泽浩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严良敏表示,其产品90%出口到美洲市场,“从8月开始,每个月的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增长的,通过8月到11月这4个月的增长把前面的损失补回来一些,一些月份出口额的增幅甚至超过50%。”
这似乎是诸多受访纺织企业的共识,虽然下半年外贸订单激增,但仍难弥补上半年的损失。柯桥区商务局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即使经历了三季度的订单增长,2020年1月至10月,全区企业累计出口额下降超过20%。
“即使下半年有报复性增长,也没有把上半年损失的出口份额弥补回来。尤其是第二季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于从海介绍说。
一位家纺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回忆说,到美国的海运费用从2020年9月开始缓慢上涨,大概就是回流订单增多时,“以前到美国是2000多美元一柜,现在涨到6000多美元,而且还要继续上涨。”
海运费用上涨的背后是紧俏的集装箱供应。“之前即使涨价但依然可以找到集装箱,但2020年11月底开始连集装箱都很难抢到,即使很早就订了舱位,但装柜时却发现没有集装箱,导致货物积压在仓库。”
“就像飞机票一样,即使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票,海运舱位也是这个道理,而且即使有了舱位,也不一定有集装箱装货。”前述家纺企业物流部门负责人表示,以往只需要提前一周订舱位,现在至少需要提前半个月,也不一定可以订到。“因为无法及时出货,目前企业受到影响的货值达到三五百万美元。”
但谈及海运涨价对于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有企业负责人直接表示“太可怕了,把我们的利润直接‘吃掉’了。”
“纺织品比较占空间,一个集装箱的货值,或者说附加值并不高,比如一个集装箱机械设备的货值可能有几十万美元,而一个集装箱纺织品的货值多在三四万美元。”
“我们大部分订单是FOB模式,但欧洲有一位客户采用CIF模式,原来一个集装箱3000多欧元,现在变成7000多欧元,运费占货值的22%,这就太恐怖了,已经严重亏损。”
零售价格难以上涨,同样,企业的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也有限。
前述家纺企业负责人表示,家纺行业本来就是微利,毛利在10%到15%之间,净利润在正常年份也只有3%到5%。“即使是FOB模式对于客户来讲也很难受,增长的成本要转嫁给消费者其实很难,因为零售价格也不敢增长太多。”
除了高涨的海运费和抢不到的集装箱意外,“吃掉”利润的因素更多来自于人民币升值。 推荐阅读:人民币汇率“开门红”,7个月暴涨7600多点!换10万美元“巨亏近8万元”!
“2020年下半年利润薄主要是汇率的原因,汇率上涨直接‘吃掉’了我们七八个点的利润,下半年因为汇率上涨就损失5000万元左右。我们竞争对手的货币都在贬值,比如土耳其是高端产品的竞争对手,这3年兑美元汇率从3点多贬值到7.8。”
从2020年年中突破7这个关口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现在涨至6.5附近徘徊。
“利润基本上被海运费用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吞噬,加之棉花价格从2020年三四月时的最低点上涨了20%左右,我们是硬着头皮在做,特别是年终的两个月,简直是骑虎难下。我们的订单多来自大客户、老客户,在疫情情况下有订单就不错,还要保持企业运转,养活工人,也是为了维持长远客户关系。”
这位企业负责人表示,行业内接单的周期大概是两个月,企业在接单时并不知道汇率的走势。他说,“整个第四季度基本都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甚至出口越多,亏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