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团队定了条铁律:产品永远不能缺流量。
没有足够流量做支撑,再好的转化数据都不过是自欺欺人。
我给他看了我们的后台数据,看我们没有评价的产品依然在正常销售,我问他的新品每天有多少有效访客,他打开手机上的软件给我看,一天只有三五十个流量,我给他看我们的数据,每天至少1000个有效的访客,那一刻,他一脸懵逼,那一刻,他甚至都怀疑:我们做的是一个平台吗?
相当多跟他一样的小伙伴,每天都在纠结产品没有订单,每天都把原因归结为没有评价,甚至还有朋友在我的后台留言:为什么你们连VINE计划都不参与了呢?我的逻辑非常简单,没有真实的客户购买,上哪儿来的真实的用户评价。既然我们选择了先要用户,先要订单,那就不着急要评价。
这样做其实有一个巨大的好处:你可以完全不用浪费时间在搞评价上边,反而可以集中精力用来搞流量了。实事求是地讲,我属于比较擅长搞流量的那波人,因为长时间从业的关系,我已经知道了哪些渠道有效,哪些渠道无效,哪些渠道效率较高,哪些渠道废死了劲,效果也微乎其微。
想要保证产品永远不缺流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学会开源,很多朋友死磕一两个关键词,死磕那些所谓的头部位置,殊不知因为自己设定的出价,因为自己设定的推广预算,每天能够拿到多少流量,其实是有上限的。举个例子:假如你设置的Bid是两美金一次的点击,你的广告活动每日的预算上限是50美金,通过该广告活动每天能够获得的流量上限很好算出来。
这里其实有一个陷阱:一款新品,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被你以极高成本推到前边去,转化并不会好到哪儿去,相反的是还不如让它能够在可以发挥优势的位置待着,流量的成本会明显下降,转化的可能性反而会大大提升。
我们的优势恰恰就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利用逆向工作的思维,想要获得销量,先倒推我们需要多少的稳定流量,然后再分析哪些渠道可行,最后就是保证每个渠道每天都能够拿到足够数额的访客。理解起来很简单:从用户倒推渠道,从渠道倒推成本。
之所以没有做太多看起来高大上的操作,理由也非常简单:不能批量复制,不能稳定倒流的工作,都是对我们时间精力极大的浪费。
前段时间,我们的品牌旗舰店因为图片素材中包含了“未经证实的承诺”,导致我们的旗舰店被隐性降权,最直接的就是旗舰店的访客数量收到了一定影响,跟旗舰店有关的广告活动也跟着也出现了不小的下滑。在看到数据的第一时间,我们开始溯源,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找优化的点,因为旗舰店是我们产品获客的重要一环,必须要保证渠道的稳定性。
我跟很多小伙伴聊过,发现大多数的同行都不够重视流量,他们总是在抱怨:最近的转化又变差了,最近的订单又下滑了。事实上,真的想要把一款产品卖上来,要的并不是100%的转化,因为压根就没有百分百转化的可能,我们需要的就是规模化的精准流量+合理的转化率。
公众号的后台经常会有朋友留言:新品有曝光,有点击,就是没转化,应该怎么办?其实这个事儿的核心也跟流量有关,很多朋友只看了点击,却没有看点击是由哪个渠道产生的,是由什么样的搜索词产生的,是在什么样的位置产生的,流量的规模是否足以支撑转化,没有这些客观的数据,单纯地讲没转化,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还有不少朋友疑惑一个问题:你们开了那么多组广告,给了那么多的预算,万一广告烧的比较厉害,岂不会直接亏很多?实际上,我们虽然给自己的产品设置了很多广告活动,但是在不同阶段,由于产品的竞争力完全不同,并不会每一个广告活动都能够消耗掉所有的预算,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广告活动,有这么多的投放词,有这么都的投放素材,核心是让我们的产品可以以相对可控的成本获得足够多的精准曝光,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产品在较短的时间被更多高意向的客户看到,这一点至关重要。
另外我想说一点:我们从来不去做测款的把戏。有很多同行在做跨境电商或者说做亚马逊的时候都倾向于通过数据完成选品后,先小批量地发一批货过去试试动销,如果真的能够卖的动,再进行补货,如果卖不动,就果断选择低价清仓,然后换产品。
在我看来,大多数的产品事先并没有做特别详细的准备工作,产品上架之后,也没有赋予它们足够多精准的流量,这才是导致产品无法销售出去的核心原因,一款产品,只要品质没有出太大问题,既然别人能够把它卖出去,我们也应该有能够把它卖出去的能力,之所以有很多人把选品这件事儿完全看成是运气使然,很核心的就是:他们连最最基础的工作都没有做好。
事实上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经常犯的认知错误:过度依赖于免费流量。每一个电商平台的卖家都希望能够搞到越多越好的免费流量,于是大家都在质疑是否有必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做付费的广告,但我想说的是:所有真正长期的生意一定是互惠互利的。我们跟平台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反而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双方,平台要追求增长,追求利润,一定希望能够从我们身上赚取越来越多的广告收益,成交佣金,我们想要成长,想要赚钱,就要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流量和订单,当平台的发展压力较大时,它想办法把尽可能多的免费流量以及能够产生免费流量的位置以收费的形式开放给我们,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衡量自己的获客成本,以盈利的方式来争取尽可能多的流量。
千万不要过度的指望平台能够分配给我们太多的免费流量,尤其是当我们的产品还没有到达平台的头部位置,品牌的影响力还不足以给平台赋能的时候,这也是我们在产品的早期,成长期异常注重付费流量获取的核心原因。
当然了,当我们拿到了规模化的流量之后,急需去做的就是产品的横向和纵向的拓展,在原有的产品上增加新的功能,增加新的属性,在产品用户的基础上,增加同类用户需要的其他产品,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给目标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加流量的转化,同时纵向的产品拓展还有一个关键的作用:提升订单的价值,提升流量的使用效率。
总而言之,过少的流量并不能真实地表达用户的选择,也不能体现产品的真实情况,想要多卖货,还是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产品赋予尽可能多高价值的流量,所以不要让产品缺流量,否则你永远都卖不好货。